正月十五的别样习俗 湖口县付垅乡村民舞虾灯闹元宵(组图)


正月十五闹元宵时舞龙灯是多地农村常见的习俗,可湖口县付垅乡的村民是舞虾灯闹元宵。红螯白身、两眼明亮、甲壳放光,栩栩如生的“巨虾”在3名年轻人的合力舞动下,蹦跳弹跃、弓曲自如。
元宵节前赶制出来的虾灯
村民舞虾灯祈求来年平安
今年70岁的饶深泰和64岁的饶握坤是付垅乡饶林山前湾自然村里扎虾灯最拿手的人,元宵节前,他俩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将一只长约三丈的竹虾灯编制完成。

饶深泰介绍,虾灯是在元宵节当天到村里家家户户去游舞,要舞出虾子活蹦乱跳的身姿。扎虾灯在选用材质时很有讲究,得选向阳的多年生竹子,取下的篾条才有韧劲,经得起大力挥舞。用灰白色的宣纸裱贴灯身,这样舞出的虾灯才活灵活现,如同刚出水的真虾。
3名男性村民合力舞动虾灯
该村有200多年的舞虾灯历史
  该村的年长者说,饶林山前湾自然村游虾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村子里有位名叫饶况的人在四川为官,当地多发地震,某夜一虾公托梦饶况,告知将有地震发生,他紧急传令寨民转移避难,才使得整个山寨人畜平安。此后,当地人大游虾灯祈福求安,饶况晚年荣归故里时,将数盏虾灯带回了饶林山前湾。
  “正月正,游虾灯。家家都安康,岁岁保太平。”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每到正月十五,锣鼓喧天、喝彩动地、鞭炮齐鸣的游虾灯习俗至今仍在湖口县付垅乡饶林山前湾自然村盛行。
  (文中图片均由湖口县委宣传部李学华拍摄)

传统民俗要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