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黄石再没有“门槛”了。26日,黄石市出台决定,全面放开户口迁移限制。
今后,凡在黄石有稳定住所(含租赁)、稳定职业的就业、务工人员(含灵活就业人员),取消缴纳社会保险的条件限制,可在居住地登记常住人口,其父母、子女可落户;配偶、子女、父母等直系亲属投靠的,取消年龄、婚姻状况的条件限制,可在居住地登记常住人口;凡自愿来黄石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凭监护人提供的合法稳定住所和申请,可在居住地登记常住人口;在黄石投资兴办实业,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取消投资和纳税额度的条件限制,可以申请将其本人、配偶及子女户口迁入;复退军人和军队转业干部自愿在黄石安置落户,凭复退、转业或接收单位相关证明等,其配偶、子女可随迁落户;黄石籍大中专毕业生在外地待业、失业和无法就业的,可回黄石登记常住人口。
敞开胸怀拥抱外来人口,该市还出台配套系列优惠措施。如,落户该市的市民子女可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取消户籍条件限制,鼓励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完善落实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流程;享受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享受统一标准的购房、租房等住房保障政策等。
前面扯了那么多经济上的东西,做后落脚点竟然在“提升行政级别”上,你没说的再多前面的也是废话。黄石怎么提行政级别,做第三副?抱歉,以黄石现在的体量,恐怕是无法实现。
必须有经济前景和生活前景才能吸引到外来人口落户,否则白费劲。
黄石二市一县内基本没有象样的体制外企业,无法吸引外地人口甚至是本地人口长期就业,这从体制外企业项目多数以外来血汗工厂居多可以找到答案。沿海内迁的血汗工厂是难以吸引本地人长期工作的,更不会有外地人因此而落户。黄石地区内的体制内国企也因去产能等重大因素导致无法吸引更多的新增就业人口加盟,这类体制内国企甚至不能提高本地的就业率,更何况大量的外地人口了。所以说仅就业环境一项,就无法吸引外业或本地人口长期发展。
黄石地区属于长江中游丘陵,气候环境不好,夏天和冬天都让本地人受不了,更何况外地人口呢?夏天不说,冬天由于本地干冷低温加之普遍没有室内暖气,让人无法体验冬季的乐趣,非常不适应较高层次人类长期居住。同时环境也因重工业污染,外地中高端人口是不会选择这样的较封闭的丘陵环境生活居住的。
黄石的经济前景非常不好,这点从国家经济政策导向有关。黄石体制内的国企如冶钢、有色、华新等中型或区域国企极易受到来自中央最高层的调控,中央最高层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兼并重组这类国企,这是省级政府不能对抗的,如武钢并入宝钢,这是一个可怕的经济政策导向。如果冶钢并于新重组的沿海型大型特钢,有色成为北京或上海某个央企的车间,华新迁移到西部无人区,试问黄石还能同其他省级中心城市一样慷慨嘛?肯定不能,所以说未来不确定因素太多。同时,这一不确定因素周期长,一折腾就是十年左右时间,可以彻底毁掉一个人最具竞争力的时光,这个比经济政策调整更对人的一生规划伤害大。比如武钢肯定最终是要迁到海边上的,这符合经济规律性,凡毛时代不符合经济规律性布局的企业都会改变,不然最终要淘汰。
黄石二市一县要想吸引外地人口及稳定本地人口必须升级行政级别,绑架更多的人口是一种政治手段,这个不能多打了,打多了,前面的字就废掉了。
楼上沙比,记住只有黄石市,黄石市包括四区一县一市一开发区;哪来的二市一县?
当然提升行政级别是有很大难度的,否则经济资源不够分了。
首先还是要发动群众了,政府官员不能公开对抗上级政府,但可以发动群众爱乡爱家,让群众出来闹独立。大冶湖新区、大冶城区加下陆铁山合并成一个新冶市,这就黄石又多出一个市。现大冶市迁至阳新黄颡口重建。金牛独立成县,阳新马上升级成市,这样的话摊子就大了,升成副省级的国家自贸区是有希望的。一定要把群众发动起来闹独立,这样才能激发群众的爱乡爱家之情,否则武汉用强压把高速路和高铁修通了,你的人口全要被吸光,你没有群众了,你绑架谁?你的人全去中心城市当奴隶去了,你就没有理由争取更多经济资源了,你的地名逐步边缘化或消失了。
这个事非要让长期担任地区副职官员来操心,地区副职多半是关心自己家乡,要发动群众起来才行,发动群众爱家爱乡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政府要教育群众爱乡爱家,否则去省级中心城市多半是当奴隶呀,苦呀,虽然在家门口也是当奴隶,但有家庭或家族势力在,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人权,你离开家乡远了,你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了,多数打工弱者离开家乡均无法维护自身权益,任人宰割,所以本地官员绅士要教育群众要爱家爱乡,你不爱家爱乡,你弱者一个,你就彻底完了。
升级行政级别主要还是为了吸引很多的外地人来此长期居住,因为只有外地人才具有经济创造力,黄石这个新地名就是因为有大量的体制内外地人进入才得到有了今天的如此强大的重工业实力,现在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重工业基础已经受到经济自由化的挑战,你不发动群众爱家爱乡,这些计划体制时代的产物就会迁移,你就完了,黄石大冶阳新地名就会消失。必须继续引进大量的外地人,不论是高端还是低端的,全要,西欧国家大力吸引中东劣质白人居住就是为了中端工业品生产线重新开启生产,中国人黄石人要从中发现危机因子,吸人就是吸金,而要绑架更多的人口除了自己大生之外,最直接手段就是吸引移民了,必须抢先升级行政级别,升级成国家自贸区,同邻近的九江抢经济资源,否则要被九江和武汉吸血了。
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没人真不行啊。可是,人从哪里来?只有把行业做好,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落户才行。纵观黄石市的企业,做的大的都是国企,可是国企的领导层真的不行,不行吧,还占着茅坑不拉屎。比如,十五冶,据说下属几个公司停发工资都快半年了,要人有人,要资源有资源,还做不出来,不是领导层的问题是什么?其余的私企或股份制企业,除了东贝、美尔雅等几个,都是传统的老企业,维持着现状,其余的没有听说搞得很好的。如果市领导们不下苦功,不改变思维,再好的户籍制度,还是不能吸引壮大城市规模。
我不认同你的看法,现在那个地方的经济又很景气呢,别说黄石的血汗工厂,武汉的工资也不是很高了!很多外来的人还不是在大城市里挣扎着。黄石经济要是好的话,那习近平肯定要来了!
现在黄石能守住现有的既得利益不错了。最高层要最大限度消灭垄断国企的数量,好在历史上有个交代。国企主要是指垄断市场份额的生产型公司,如冶钢有色华新,同通过政府特权维护市场份额的经济单位。十五冶则不属于生产单位,建筑单位是服务于国企生产单位。而东贝、美尔雅这类准国企则属于竞争性或准体制外企业,这类公司也相当于半血汗工厂了,这样的公司在现阶段或很长的阶段内由于市场风险大,无法形成长周期性的既得利益者群体,所以说这类企业的辐射带动地方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极弱,这句的意思就是说体制外的血汗工厂薪水再高,也是与小康社会距离很远的,因为这类公司的血汗工作不能几国企员工一样有财富积累,或者说所有的中国所有的血汗工厂奴隶就不可能真正走向小康,因为这不符合经济规律性,必须有大量的血汗劳动者做为社会进步的基石,不能允许月薪3000以上的血汗劳动者长期呆一个岗位上,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这符合中国在地球产业链上的地位和身份,换句话说你可以让体制外血汗劳动者一次吃得撑死,但你不能让他们过上体制内半饱的生活,总之黄石要维护现有的计划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经济政策导向变了,武钢外迁实际上是清盘关闭了,他的市场份额归宝钢了,黄石的国企希望不是这条路。只有国企才能绑架中央政策。
黄石的国企都被当官的搞成什么样了!
都独立了,还关黄石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