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3年,改变的不仅仅是城市面貌,也是对机制体制改革的一次淬炼。
晨报融媒体讯(记者 马腾) 你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办个事项,毫无头绪不知该咋办,郁闷;盖章跑n个部门,折腾;审批时限太长,煎熬……近年来,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以及我市推进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上述的那些现象早就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行政服务”下的“牡丹江速度”。特别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开通的“一屏妥”app平台上线运营,让“科技之光”照亮的“城市文明”开始释放出更多惊喜。
数据多跑路 企业少跑腿
近日,外来投资人贾某在牡丹江拓展业务,设立的机械设备租赁公司不到1小时就完成了新企业注册,这让他对牡丹江的行政服务给予了高度赞誉。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我市“互联网+行政服务”的应用水平已经如此成熟。原来,贾先生在牡丹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下载了“一屏妥”手机移动客户端,通过工作人员的指点,他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无需来服务大厅窗口进行注册,通过手机端选择企业设立登记事项,填写申请信息内容,上传指定要件,提交申请,用不了半小时就能办理完成申领营业执照的所有事项,“我走过太多比牡丹江大,经济实力强的城市,还是头一次体验到这样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这里真的让我很惊喜。”
没错!也只有真实的体验,才能让外地人也为牡丹江加油点赞!
事实上,不仅有新企业注册服务项目,自去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开通“一屏妥”app平台,市本级367项行政许可和确认事项已经全部实现网上运行,并在“一屏妥”手机移动客户端同步上线。“一屏妥”手机审批服务使办事群众可随时随地的在“掌中”完成审批项目的申请、审批要件的提交,并可及时接收审批服务结果反馈,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
截止到7月底,牡丹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网上办事大厅和中心“一屏妥”手机服务端,已经办理网上审批业务2473件。
制度优化程度 城市文明尺度
创城,不是为了争“牌子”、拿“荣誉”,而是为了以创促建,加快升级。
专门为企业代办营业执照、年报等业务的代办员徐露自从用上“一屏妥”后,觉得办事效率明显提升。“过去我一天能办1至2个业务,现在只要在单位用手机就能帮企业办理相关事项,业务量成倍增长。”徐露说。长期的工作经历,也让徐露深知这背后的“秘密”,科技提供的是问题解决方式,制度的优化才是真正提升效能的关键。
审批事项该精简的精简,行政职能该下放的下放,部门权力该统一的统一……创城3年,改变的不仅仅是城市面貌,也是对机制体制改革的一次淬炼。
企业和市民抱怨“办事涉及部门多、总是来回跑”,我市就创新推行“一表制”审批机制。由按部门设置窗口改为按事项设置,如,在企业注册审批一项,成立由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社保组成综合受理窗口,并对其窗口人员进行合并整合。
企业和市民吐槽“审批的工作日太长,等的花儿都谢了”,各职能部门就经过内部优化等环节,对大部分行政审批项目承诺工作日时限,如,粮食收购许可证审批国家承诺时限15天,中心承诺时限2天;房屋立面装修许可国家承诺时限20天,中心承诺时限2天……“又提速啦”成为大家的切身感受。
企业和市民又说“办这些事项该找谁,有些丈二和尚摸着头脑”,我市就在网上、客户端公布事项清单,公示办事流程,让办理事项一目了然!
可以说,每一次创新之举,都是职能部门积极的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并保证了“药到病除”,让企业、个人得到真实惠。创城为民、创城惠民,这不正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初衷。
2015年
完成“四证合一”平台对接,实现“四证合一”全网络化审批。
2016年
深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 加快权力清单和流程图建设;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加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力度;完善升级实体服务大厅功能;重大项目要超前谋划,靠前服务:加强窗口单位管理,坚决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