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治县振兴村党总支书记牛扎根
中国小康网11月12日讯 记者刘彦华 杭州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美丽的西子湖畔,11月12日上午,以“全域旅游、田园城市与休闲发展”为主题的2017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在浙江宾馆盛大启幕。本届论坛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华体育文化促进会特别支持,杭州市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休闲》杂志社承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休闲管理研究所、杭州市休闲发展促进会、杭州市旅游休闲人才协会协办,杭州休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会上,山西省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治县振兴村党总支书记牛扎根做题为《特色引领乡村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催生休闲经济》的主题演讲。
振兴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县振兴新区境内,地处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南缘,北距上党古城35公里,离河南云台山、红旗渠、山西皇城相府、太行山大峡谷及平顺通天下仅1.5小时的路程,离乔家大院、平遥古城2个小时的路程,离长治机场40分钟的路程,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四周群山环绕、翠绿掩映、气侯宜人。全村总面积6.6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309人,职工5600人,下设一个集团公司,5个子公司,工农业总产值去年是25.9个亿,村民人均收入36000元。
据牛扎根介绍,振兴村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依托山水相依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瞄准生态绿色的宜居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多元并举的经济强村目标,坚持以“特”为新、以“文”为魄”,以“旅”为径,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实现了文化内涵与经济产业相共生,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映衬,三产发展与农业增收相融合,走出了一条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休闲建设之路。
首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启动生态修复工程。五年来,振兴村先后实施了山坡植绿、身边增绿、庭院披绿三大绿化工程,规划建设了“五个千亩”种植基地——千亩干果经济林种植、千亩道地药材种植、千亩小杂粮生产、千亩花卉培育和千亩有机蔬果种植,既实现了山坡绿化,也催生了绿色经济。同时,对村内主干道路、大街小巷全面绿化,并建起三座花卉园,村里及周边绿化总面积达2000余亩。大力倡导庭院绿化,为村民提供葡萄及藤蔓植物幼苗,并免费指导种植。五年来,振兴村绿化总投资达到6500万元,累积绿化荒山2000亩,植树135万株,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72%,人均绿化面积35平方米。
其次,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大兴“体验式”乡村旅游,将振兴村建设成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五年来,振兴村以红色文化为集聚、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以民俗文化为特色、以体验教育为目的,启动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先后建起抗战主题广场、解放战争主题广场、红色收藏馆各一处;孝廉公园、中华道德先圣堂、中华儒学先贤堂各一座;并建成全国首家村志收藏馆、全国名村文化馆和中华百家姓文化馆各一处;具有北方民居特色的茅草屋三处、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命名的文化长廊四条、融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寺庙槐荫寺一座;新建拓展训练营、秋千园、赛马场、鹊仙吊桥、恐龙馆、电子游戏馆、风车灯海、蝶恋花海景区、生态农业采摘园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场所多处;鼓励村民户户参与、家家赚钱,建设农家乐70余户、民俗酒店6处,民俗养生会所9处,大型生态酒店1处。
“今年,占地20000平米的现代化停车场和游客接待中心也已顺利竣工。目前,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产品、体验农事,城里人的新追求让振兴村的特色旅游集聚了大量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牛扎根表示,目前,振兴村年接待各类旅游团体70多个、游客50万人,综合收入3000万元,已经发展成为一处集山水风光、休闲娱乐、民俗体验、度假养生、农艺博览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
风到劲处始扬帆,乘风破浪终有时。“我们村在全面乡村建设的发展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国众多兄弟乡村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对于今后振兴村的发展方向,牛扎根已经有了答案,“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宝贵经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振兴乡村计划,建设特色小康村镇‘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要求,坚持走生态引领、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北方最具特色的度假胜地,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中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走进新时代,共富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