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黄石(1):江北管理区——黄石人自己的地盘


曾几何时,有一个传言,据说省里准备把江北四县市划归黄石,以改变黄冈小牛拉大车的局面,同时解决黄石这个“黄老二”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而黄石认为江北四个贫困县市是个承重的包袱,只愿意要浠水,于是区划改革最终作罢。这个传言是真是假以无从考证,倘若真是真的恐怕黄石要悔青肠子,当时的黄石决策者也成了黄石的千古罪人。
随着宜昌葛洲坝、三峡工程的兴建,襄阳工业的兴起,宜昌、襄阳撤县改区的实施,黄石的资源枯竭、撤县(市)失败以及受到地域狭小的限制,“黄老二”风光不在,于是黄石一直在寻找着着出路,需找着新的发展区域。而一江之隔的江北自然成了首选,“跨江发展”成了黄石的振新、拉开大城市骨架的迫切希望。
然而行政区划改革谈何容易,湖北又缺乏安徽那样的魄力,所以一条注定不会成功的“曲线跨江发展”道路应运而生——鄂东滨江新区成立。甚至一度传出黄石、黄冈共建鄂东机场的消息,黄石出钱、黄冈出地。所谓新区成立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在行政区划不改变的前提下”,于是黄石的任何努力自然都成了给他人做嫁衣,好在黄石醒悟的很早,及时放弃了难以实现的“跨江发展”,转而把目光投向大冶湖新区。虽然从“环磁湖”迈向了“环大冶湖”,但也始终是在自家的地盘上做文章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如今的浠水却仍打着“鄂东滨江新区”、“黄石的浦东”等旗号招摇撞骗。
以上我们谈论了那么多,或许忽略了一个事实,大家一直认为江北全是浠水的地盘,你所不知道的是,在江北,有一块属于咱们黄石人自己的地盘——黄石港区江北管理区。
本人在江北工作好几年了,从当初去面试的无比好奇与陌生,变得逐渐熟悉,也见证了它近些年来的一些变化。每当有客户来访或者新员工面试、入职我都会告诉他们这是黄石自己的地盘,是黄石的一块飞地,因为即使是黄石本地人,也会对这片土地充满陌生,甚至认为这也是浠水地盘或者是黄石租用过来的工业用地。
未完待续......

时代不同了,靠人口众多吸金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了,现在不能扩大地盘,特别是不能接纳过多的人口,更不能接收江北贫瘠的土地和人口。
黄石加大冶是一个市,后来阳新加入了,这就行了,黄石可以控制的优质经济资源太有限了,扩大了地盘,没有优质经济资源可以转移的,更无力自我升级经济结构,要人要地就是增加自己的负担。
扩大地盘就是稀释现有地盘内的居民利益。你比如说,黄石高一个开发区,其中很多高中级职位可以制定地方政策只允许招聘本地户籍人员,外地户籍人员只能应聘低级工人职位,同北京上海的做法一样。又比如,治钢或有色要扩大生产规模,地方政府可以肥水不流外人田,可将项目只接留在本地区内,扩大稳定体制内就业人口,你要是扩大地盘到江北,江北人一定要提转移经济优质经济资源的条件,同京津冀一体化一样,北京不转移优质经济资源到河北,河北就不允许北京通公交车和地铁到河北,道理是一样的,只要上面不下令让黄石扶贫周边区县,就不要去主动找负担,这个地方领导者不能有向上爬的私心才行,极少数外来领导人喜欢扩大地盘以增加自己升迁的筹码,这是对地方常住居民是有害的。假设地级市黄石只有一个县大冶县,哪么要地居民的日子不好过了,黄石也不少了上个阳新政治负担,当然黄石是个重要的市,谁在主要领导位置上只会首先为自己未来的仕途着想,实际上要是黄石地方要北京上海式的地方保护政策,地方常住户籍人口是能过上比较好的日子的,你有较多的国企或体制内经济资源摆在哪里,没有用好造福地方百姓,黄石有治钢有色华新美尔雅东贝劲酒等,武汉又有几家相当的企业呢?主要还是地方领导为地方百姓造福不够呀,要学学北京上海对本地人的手法呀,过路官总是不好,他们的大局总是拿地方利益来换。
赞一个!!坐等下集
年长的都晓得江北有块地是黄石地盘,年轻学生孩子可能不晓得!
年长的也不一定知道 我家人就不知道 很多来面试的老师傅也不清楚
表示湖北地图上并没有,那是租的
不知道就不要瞎讲
江北那块飞地,地盘虽小,但深深契在了浠水发展的舞台中央,潜力和意义巨大,一旦黄石黄金山布局完成,江北农场那个地块就是融合散花的一个先头部队,黄石只有坐实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浠水散花的发展只能对黄石有好处,黄石只要主动解决过江通道就会对江北形成收虹效应,就好比鄂州顺丰机场对黄石的红利。
说的在理,是那一回事,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