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流传了800年的关于一对雁儿的爱情故事!


听歌手童丽的歌《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甜美圆润、温婉动人的声音,似可比肩邓丽君的《问世间情为何物》。虽然童丽比不了邓丽君的完美,曲风上比不了邓丽君的广博,但童丽嗓音的甜美,与邓丽君有得一拼。
“问世间情为何物”,这首歌曲,其实来自金、元之际著名词作家元好问的一首词,叫《摸鱼儿·雁丘词》。这首词,记录了800多年前,关于一双大雁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那是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秋天发生的事情。那一年,元好问才16岁,和现在高一学生年纪差不多吧!那一年秋八月,元好问到并州赶考,并州就是现在的太原。金代的“高考”有四场考试,即乡试、府试、省试及殿试,那年的府试在太原举行。
在去太原的路上,走到曲阳县西汾水旁时,遇到一个捕雁的人,就是猎人。这个捕雁的猎人就对元好问一帮去参加“高考”的少年说:
“今天,我捕到一只雁,我就把它杀死了。和它结伴的另一只雁却没有被网住,它逃脱了。但这只逃脱的雁没有逃离此地,它在空中发出悲鸣。突然,它垂直地向地面俯冲而下,坠地而死,自杀殉情了。”
元好问听了这个事儿,感慨万分,于是花钱把这两只鸟都买下了。元好问买了这两只雁,不是为了吃它,而是为了好好安葬它。他把这两只鸟就葬在汾水之旁,并且用石头为这两只雁堆起了一个坟墓,取名“雁丘”。元好问还为这个有情有义的雁儿写了一首词,叫《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和元好问同行的一帮书生们也都纷纷为这个有情有义的雁儿赋诗作词。但我们知道的是,他们每个人写的都不如元好问的词作。
为什么呢?我们看看元好问的这首词,它把生死相随的爱情写绝了。
它开篇单刀直入,上来就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
这句话对后世影响很大。元好问的这个葬雁、吟雁,像不像林黛玉的葬花、吟花?曹雪芹后来写黛玉葬花,会不会受到元好问这个故事的影响呢?
后来八百年来,人们提到至深情感时,怎么说的?还不就是经常说这句话,“直教生死相许”。
马未都先生说:过去古人认为,大雁具备了很多高尚的品德,“仁、义、礼、智、信”,这“五德”,在大雁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仁”,是说大雁从来不虐待队伍中的老者、弱者,所有老者、弱者都能分配到食物吃;
“义”,是讲大雁在生活中的这种情义,雁是一种匹鸟,永远是双双在一起的,有情有义的;
“礼”,是说大雁有秩序,有礼节。我们看到大雁人字形飞、一字形飞,它是非常讲秩序的;
“智”,是说大雁聪明,有智慧,大雁休息的时候,有雁放哨;
“信”,是说大雁在春秋两季不爽约,天暖时朝北飞,天凉了朝南飞。
“仁、义、礼、智、信”,在雁身上都得以体现。如此看来,最重情感的鸟是大雁,并不是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