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潮州人怎么喝茶?来牌坊街看展就知道啦!


古代潮州人怎么喝茶?来牌坊街看展就知道啦!

“工夫茶”是潮州人生活的一大标志。每日生活都离不开茶的你,有没有想过,古代的潮州人是怎么喝茶的呢?我们的饮茶方式是如何演变的呢?

好奇的小伙伴们可有眼福了!自8月3日起,“潮州窑历代茶具”展览就在牌坊街北段的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开展。这也是2017南国书香节暨第十一届“书香潮州”全民读书节的活动之一,活动为期5天。

看,一大早,就已经有不少市民和陶瓷行业人士来到这里观展。大家有的拿出手机拍拍照,有的仔细看着讲解文字和展品,更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展。馆长李炳炎正忙碌地为大家讲解,他说一大早便有不少外地客人专程赶来看展。

潮州窑属地也是著名的茶叶产地,饮茶之风久盛不衰,自唐、宋以来,潮州窑历代的陶瓷匠师们,根据饮茶方式的演变,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研制出多种材质用以制造茶具,特别是潮州工夫茶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从致用到应变,从宜用到悦目”,对国內茶具设计和烧造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本次展览共展出潮州窑茶具330件。展品以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四个部分:源远流长、自成风格、技艺重兴、百花齐放。

【第一部分:源远流长】潮州茶具,始兴唐宋。

这是唐代青釉茶具。唐初茶饮以煮茶法为主,茶叶加葱、姜、枣、橘皮、薄荷等调味品一起烹煮。

宋代饮茶以点茶法为主,茶具主要为长流执壶、碗、盏。

明代中期之后,茶叶从末茶过渡到叶茶,以冲泡法为主,茶具主要为茶壶、茶杯。

【第二部分:自成风格】百年锤炼,形成特色。

民国时期,工夫茶成为海内外潮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饮品。潮州工夫茶具中的壶、杯、锅、炉被称为“茶具四宝”,成为潮人的生活日用品。

富有人家冬天将提梁壶置于内里塞满棉花的藤编及潮绣的茶篓中,具有便携及保温的功能,潮绣套茶篓更受贵夫人、名媛的青睐。

清中后期,潮州朱泥壶因工夫茶盛行,成为民众的生活必需品。本地和外销市场的需求促使陶瓷作坊进行大规模生产,催生出一批专业的制壶作坊。

【第三部分:技艺重兴】改革春风,壶因茶兴。

20世纪80年代,枫溪一些制壶老字号的后人开始家庭小作坊生产,产品大多按照海外客户来样定制。

20世纪90年代后,枫溪手拉朱泥壶品牌的建立,在展会及作品评比等活动的推动下,枫溪涌现出一批手拉朱泥壶的能工巧匠,薄胎光面及厚胎调砂两大特色产品逐步彰显其个性化艺术。

【第四部分:百花齐放】瓷都匠人 斗艺流芳。

壶因茶兴,潮州的凤凰单枞茶与手拉朱泥壶成为绝配。

当代,潮州手拉朱泥壶名家辈出,斗艺流芳。

柴烧是近年复兴的传统陶瓷烧造方法,因烧成过程的不稳定性,使产品釉面充满变化,具有古朴感,备受制壶师及茶壶爱好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