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在那个炉火映天的时代,城市拥抱了辉煌和荣耀。然而,光鲜华丽的背后,城市遭遇了世纪阵痛。 谋发展,更谋持续发展;要增长,更要绿色增长。面对这道发展观考题,人们智慧的火花在碰撞,凝聚力量的共识在形成。
树立质量发展理念,引领行业绿色发展。市质监局倡导质量引领产业转型;市环保局多措并举守护绿色生命线;市农业局鼓励企业走产业化发展的绿色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黄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植于产业发展的核心,吹响了“绿色发展”的行动号角。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向污染企业宣战,实施五水共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节能减排,发展优势产业……于是,朗天药业、西塞电厂、新阳农业等一批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企业乘势而起。
市质量强市办公室主任、市质监局局长柯尊强由衷感慨:“‘绿色经济’才是真正有质量的经济;‘绿色民生’才是真正有质量的民生!”
朗天药业:特殊的守护特殊的情
大众山北,大泉路旁,这里草如茵,树成行,楼林立。朗天药业(湖北)有限公司坐落于风景秀美的“世内仙境”中。
走进朗天药业办公大楼,一块牌匾夺人眼球,“药品魂系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细节事关大局,质量决定成败”。
朗天药业公司总经理余帮海指着这块牌匾,饶有兴趣地说,这是一块警示牌,员工每天早上班前在此共同朗读“员工班前警言”后,再进工作岗位,十几年里从不间断。
“对于药企来说,质量是企业决胜市场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对此,他们成立了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产品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顾机制。
朗天药业是一家生产心脑血管、肝病、以及消化道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有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和中药滴丸制剂三条生产线,是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
其产品发运、投诉和召回制度极其严格。对产品发运中的储存温度、运输方式、产品防护、运输距离、运输时间等卫生环境和安全状况制定了明确的标准。
但是,执行又如何?在冻干粉针剂无菌操作灌装车间,我们透过厚重透明的玻璃,观察到操作工人身着无菌服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有序的工作。
车间主任杨继林说,药瓶经过反复冲洗后,用压缩空气把它吹干,再经过高温320度灭菌处理,这个过程不能打半点折扣,这是药品生产的特殊性,也是药企人严格遵守的规程。
是的!守护产品质量大堤,责任大于天。
朗天药业从高层管理者、生产管理者、质量管理者,到质量授权人、质量保证部门、车间员工都有一套质量管理手册、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等。
药品生产过程中,最忌讳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朗天药业的各生产车间配有质量专职监督员,生产班组也配有兼职质量监督员。
这还不算!朗天药业还为各个车间配备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在关键岗位如B级灌装间配备了在线粒子监控系统,对操作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如果环境不达标,监控系统就会显示红灯;超过预警线则显示黄灯;操作不当就会自动报警。
朗天药业的质量部“大权”在握。物料和成品放行前必须由质量部审核,合格后方可放行。
质量部下设的质检中心检验仪器设备先进齐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主管质量副总经理张友民说,这个部门是公司的产品质量检验和质量监督的独立部门,与生产管理严格分开。
走进朗天药业的制水车间,大型设备正在工作。自来水通过过滤、二级反渗透等程序制得纯化水,再经多效蒸馏水设备制得注射用水。生产总监蔡华介绍说,这是一个注射剂生产最基础环节,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最关键原料之一。
公司总工程师黎翩介绍说:近年来,朗天药业抢先完成了新版GMP的改造,成立产品技术研发部,大力谋划高端产品、加快了产品研发。其中,现代中药滴丸生产线的建成,填补了湖北省医药领域的空白;奥拉西坦注射液、血塞通滴丸、米力农注射液等产品的投产在全国市场引起较大反响。
目前,朗天药业已获得了14个产品生产批文及6项发明专利。其中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基金10余项。
实施质量领先战略,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这些年,朗天药业抽检的药品200多批次,合格率达到了100%。去年,朗天药业完成产值1.5亿多元,实现利税2300多万元。今年目标是在去年基础上增长20%以上。
西塞电厂:别样的情怀别样的爱
大江东去,浪花飞溅;西塞山前,电网纵横。
秉承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西塞电厂源源不断的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走进西塞电厂办公大楼,大厅内巨大的显示屏正显示“2017年6月21日星期三连续安全生产4739天”的红色字样。
西塞电厂成立于2000年10月18日,其全称为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湖北华电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由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美亚黄石电力有限公司、黄石市鼎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责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让光明与文明同行,西塞电厂有许多个第一:全省电力系统第一个中外合作企业,第一次总承包商交钥匙的工程,第一例用融资贷款方式建设的项目,它还是国家第一批示范电厂。
西塞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杜文国告诉我们,目前西塞电厂是鄂东南发电规模最大的企业和主要电源支撑点,其年产电能多于黄石全年的用电量。
“优质、高效、环保、节能,一个都不能少。”质量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和基础,这些年西塞电厂在质量保证和安全生产上投入别样的情怀别样的爱。
“以百倍努力换取一方净土、用万倍爱心守护一片蓝天”,西塞电厂倡导“让白鹭长飞,与蓝天共色”的环保理念,始终在超低排放、绿色环保上超前执行。
“环保效益等同于经济效益,环保设备等同于主要设备”,近年来西塞电厂在污染物排放治理上自我加压,舍得投资,对运行机组进行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和噪声治理。
如今,西塞电厂4台现役机组其中两台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技术改造,两台机组正在组织实施,可提前一年完成技术改造。
为消除生产运行中的噪声,西塞电厂通过安装隔音墙,加装隔音棉、隔音罩、消音器、减振处理等,确保厂界噪声、环境敏感点的噪声达标。
实施废水零排放项目颇为亮眼。2014年10月西塞电厂实施的废水“零排放”工程投入使用,废水总排量下降了65%。
该厂副总工程师刘宝平说,对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含煤废水全部进行设施处理,进行循环利用。
对灰库、灰场、煤场等固体废物科学处置,西塞电厂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朴素的情怀,担起了社会责任。
西塞电厂年产粉煤灰大约90万吨,过去这些粉煤灰不仅分文不值,还需要在厂内的贾家湖设置专门干灰场,进行垃圾式的填埋。
两年间,西塞电厂投入巨资,先后建起了灰库分选系统,并进行技术改造。粉煤灰渣回收利用100%,年增收4千多万元,并成功实现了粉煤灰零排放。
如今,经过持续治理,贾家湖干灰场也恢复了生态,水塘银波荡漾,四周绿树成荫,受到了环保部的表彰,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环境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西塞电厂又启动了干煤棚、露天煤场封闭式技术改造项目,实施露天煤棚全封闭;对运输车辆采取限高、限速、限载、冲洗覆盖,扭转无秩序排放现象。
站在贾家湖边,该厂安环部主任姜爱民说,科学处置粉煤、扬尘、废水污染,可实现雨污分离,达标排放。
“质量是管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西塞电厂还导入7S管理模式,建立起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的质量管理机制;公开设立环保实时监测电子公示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数据最有说服力:这些年西塞电厂环保设施完好率、投运率100%,运行机组实现达标排放,供电煤耗逐年下降,荣获亚洲电力“燃煤发电项目金奖”、“能源效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