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1长虹桥 在嘉兴市郊区王江泾镇—里街东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五年(1666)重修,嘉庆十七年(1812)再修,太平天国时桥栏石损毁,光绪六年(1880)修复。长虹桥横跨大运河上,是嘉兴市最大的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罕见的巨型三孔实腹石拱大桥,气势宏伟,形似长虹。桥全长为72.8米,桥面宽4.9米,东西桥阶斜长为30米,各有台阶57级,用长条石砌置。桥拱三孔,是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法的半圆形石拱。,主孔净跨l 6.2米,拱矢高10.7米;东西两边孔净跨9.3米,拱矢高7.2米。桥边孔两侧有两副对联:一面为“劝世入善,愿天作福”,另面为“千秋水庆,万古长龄”;中孔楹联一面为“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另面为“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长虹桥造型如长虹卧波,往昔天气晴明时,登桥远眺,北之吴江盛泽,南之嘉兴北门外隐隐可见。古人有“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瞻。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长虹桥保存得很好。桥两坡各有57级石阶,用平整的长条石砌成,桥栏也是长条石,用石凿的榫卯联接,朝里侧凿成可供人坐憩的弧形。这里的每一块条石,都可以称之为修洁。1981年10月公布为嘉兴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2国界桥 在嘉兴市洪合乡洪合村旗杆下。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在此频年争战,最终越胜吴败而放马南山。宋代好事者在此地九里港建一座三孔石板桥,称---国界桥。相传此河在春秋为吴越两国分界处,桥南北旧事为南北草荡,为吴越战场遗址。现桥建于明代,清嘉庆16年重修。桥长13.2米,宽1.5米,五级台阶。为石柱三孔平板抬梁式石平桥。桥两边的门桥门洞内雕琢石像两尊,南为越王勾践,北为吴王夫差。桥中楷书----国界桥,桥身两侧有楹联。1981年10月被公布为嘉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3南星桥 南星桥坐落在嘉兴新篁镇南梢,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旧时造桥,或为佛教徒发宏愿,或为士绅富商醵资,除了便利行人,还注重建筑、文化之美。南星桥,石材浑厚,雕刻朴拙,并由金石家张廷济题额书碑。碑文刻于左第二桥孔内,同募公建者列名张起也、曹宏芳等7人,凡46字,楷书。
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林,字顺安,又字作田,号叔未。精金石考据之学,善书画,尤精行楷,晚年草隶为当时第一流。嘉庆三年中解元后,在镇上筑清仪阁从事著述。当时学者名士对张廷济极为推重,相与研摩古器文物,名动南北艺苑。
桥4
秋泾桥坐落在闸前街,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全长60米,桥面宽4.8米,桥孔拱矢高约 11米。拱孔圈石分节砌置,金刚墙错缝顺砌,在桥南北堍,狮子望柱2根在桥顶西侧,栏板、砷石均素面,无雕饰。 据明万历《秀水县志》记载,秋泾桥,明崇祯十四年(公元 1642年)重修。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再修。由此推知秋泾桥的历史修久,自古以来,就横跨在秋泾河上,是通向市郊塘汇的要道,也是市区现存最高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秋泾桥造型舒展美观,气势壮观,是研究拱式石桥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桥5
三步二爿桥
石佛寺在嘉兴凤桥镇东北2里处。公元757年、乡人于此地掘得石佛四尊,乃造寺以名。明末巢鸣盛,晚清张鸣珂,曾读书、著作于此。巢鸣盛手创“檇李韵尊”(葫芦器),故宫博物院有藏;张鸣坷著有《寒松阁谈艺琐录》,为世所重,两者足可以为寺增光。石佛寺自三四十年代起渐次废毁,今仅剩唐代银杏树两棵及三步二片桥。桥建于清代,南名“聚秀”,北名“长丰”,跨放生河上,转折相连,形制独特,亦有画意。南岸有茶店一,少有人,杯壶不全。旧有乡谚“鬼迷石佛寺”,是言其荒落清寂。今荒落更甚,清寂亦更甚。
桥6 塔塘桥坐落于余新镇,是我市郊区乡间现存单孔石拱桥中高度最高,跨度最长的一座石桥。 桥顶拱矢高7.40米,桥面宽 2.95米,桥身连同东西桥堍共长80米,东西合各43级,桥拱券石用并列砌置,券石之上桥面石用石板条横铺,增加了桥顶的牢度、望柱共八根,桥顶面四根,雕刻石狮子,东西桥墩四根为方形,栏板共16块,完好。方形望柱,栏板、砷石均素面,无雕饰,用材硕大。 桥梁造型雄健,远远望去宛如长虹。余新镇古有“大桥赏雪”之称与“古塔吟风”、“坟坞渔歌”等简称十景。 桥南座墩右侧嵌有石碑一块,镌刻:“万善同登碑”,落款大清光绪乙已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塔塘桥众善台王镌刻环石外 登于右。清嘉兴府志记载该桥始建于清同治年初,塔塘桥是沟通新乡间交通之要道。
桥7
问松桥坐落于新塍镇,系单孔石桥。拱券砌石并列砌置,桥身连同东西桥堍共长36米,桥拱矢高6.10米,净跨9.8米,桥面宽 3米。桥东台阶18级,桥西台阶24级。存有部分栏板,无望柱,桥身正中栏板刻有“问松桥”三字《新塍镇志》记载:南朝梁军毅代至此,问松桥“前不可去耶”?松橱为之点头,桥也随之断也,军不得过而返,故得名。今之问松桥,又称思皇桥。现存石桥是清道光壬寅道光十二年(1842)里人重建的。
桥8 文星桥在揽秀园东,是古代鸳鸯湖畔有名的桥。文星桥一带(包括揽秀园),宋代称“梅溪”,宋元祐中(1086—1093),僧人智鉴筑庵于此,植梅百株,称“梅庵”。明崇祯<<嘉兴县志>>记载有“梅溪八景”:梅溪月印、竹里茶烟、三峰招翠、西湖暮泛、曲流春涨、厌径疏篱、苏桥积雪、西亭晴云。元明两代,此地屡遭毁废。直到明崇侦五年(1652),里人孙洪基梦中遇一老人随地指示古迹,于是构筑庵堂,补植梅花,建孙大参、孙勋卿两公(词),恢复梅溪景观。
文星桥俗称哑巴桥,始建年不详,重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三孔石拱桥。这座桥外观很秀美,与鸳鸯湖上的风光是相称的。清代,“梅溪八景”已失之记载,但推想池塘烟柳,曲径萋迷,依然留有园林的遗迹。(陆明)
桥9
秀城桥是嘉兴市区现存的石拱桥之一。据《竹林八圩志》记载,桥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桥身楹联北侧上联为:“帝道遐昌,兴水利而济涉”,下联为:“皇口巩固,乐民便以成梁。”南侧上联已风化,字迹不可辨。下联为:“凭眺一濠,是号秀城之胜概。”可见桥当时因跨秀水并像城廊而得名,是解放街道通往市中心的主要行人桥。 桥拱孔圈石纵联砌置。桥身长35米,桥面宽3.8为,拱矢高约9.5米;南北桥垛各有台阶36步级。今存望柱共7根,其中桥顶方形望柱3根,素面无雕饰;桥南北堍莲花状,园柱4根。栏板,砷面素面无雕饰。桥顶面栏板刻有花草纹饰,并有铭文“重建秀城桥”阳刻楷书。 桥南踏跺固缸甏汇河岸狭窄,不能伸展则在桥堍石阶起步处筑有小平台,平台台级石沿街平行铺伸相连,构造巧妙。 秀城桥一带曾是嘉兴最早的商业中心,是贸易集散地,水陆码头,秀城桥的存在对了解嘉兴商业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资料。
桥一长虹桥桥四秋泾桥,其他不认识
桥9看见过 2院对面 名字不知道
哈,嘎有名的都叫不出来?
叫不出来正常啊
有一个是不是吴越国界桥啊
是,先让他们猜下明天编辑文字。
给极力虢囖评分:积分 +1理由: 谢谢分享!我一座啊不认识,桥盲
国界桥秀城桥 揽秀桥 秋泾桥 三步两片桥
秀洲桥?
名字就在嘴边,可就是不肯定
1、长虹桥2、国界桥
1,长虹桥
2,国界桥
3,南星桥
4,南湖桥?(这种样式嘉兴很多,照片不太清楚我不确定)
5,三步二爿桥
6,秋泾桥
7,问松桥
8,文星桥〖哑巴桥〗
9,秀城桥
呵呵 都见过 健忘了:Q
桥五梅花洲的那个
还真的不太认识,看起来都差不多
2,国界桥,5,三步两排桥,9秀城桥
桥9应该是月河上的那桥,叫什么不知道。月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