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首先和大家问候下:节日快乐,祝大家可以愉快的度过。
今天hansir我在内心的挣扎去还是不去的时候,下午还是如期而至的到了图书馆,话说,房山的文化活动中心环境还是不错的,就是图书有点陈旧了。
这周,我的时间大部分在工作和学习中度过,中间公司还组织了一场篮球赛,可谓丰富之至,工作之外,我其实想了一件事就是复盘一个社群类的活动,目前正在准备阶段,准备添加200个社群做为渠道,已添加接近100个,有运营和上下游相关的社群资源可以互换对接哈。
正文:
在前两年做运营中,虽然也运营过几十万的用户,但是当时条件和视野有限,仅限于在推广渠道和推广思路上去想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拉新,对于留存的范围也仅限于短信和活动的配合,数据等数值也会去看,但是当时总觉得专门花费时间研究真的没必要,所以专心去做数据研究却是很少,原因可能也是因为当时我们不专业和开垦期吧,没有大神带领,完全靠自己是摸索,搭上了小风口就飞一阵,到最后也没走远的原因,说到这里,你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今天要讲数据运营。
现在什么都在讲大数据,没进过大公司,我也不了解大数据,无法详尽的分析,今天我就把自己在最近一年过的数据经验讲给大家:
运营的三驾马车:内容、活动、用户。如果是一个基础的运营(0-2年)的话,有时候会叠加在一个人身上,可能会被运营的指标牵着,永无止境的去完成定下的目标值,比如:添加软文几篇,推广各个渠道内,添加多少qq群,换多少友情链接,做活动的支持者,或者帮助领导写策划案子等等,用于量化的工作,这个时候你是看不到你工作带来的效果的,也就是贡献度,所以在支持工作中,也只能当打杂使用了,或者全盘都是你来去运作,却没有经验和思路,一味跟着领导风格不断变化,也会让自己变成陀螺,最后对运营失去信心。
运营进入进阶阶段(2-3年)工作起来有了一定经验的人,需要用平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那这个时候就是各个模块数据化蛮荒期了,因为个人只是记录数据,并不是运营数据的,当然内心会触及数据的时候,会得知正常增长数值,异常数据,数据的改良。
我们就三架马车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内容运营
内容展示数据
自从各大自媒体平台兴起,内容展示数据在小编或者文案心中至关重要,一篇好的文章内容,可以覆盖的渠道,覆盖人数、用户的阅读次数、在阅读页停留时长成了反应一个内容运营人员非常关键的指标,比如10w+这个指标,成了很多新媒体争相追寻的小目标,但是当写出这种好内容的基础,是要不断的去摸索,积累,一万粉丝为何一篇文章10w+,又为何像咪蒙这样的大号还在做着数据分析和用户体验的感受,这一切都和数据的呈现有关联。
内容转化数据
内容转化数据要看你的产品是什么,如果你运营是单纯的个人自媒体,那付费人数、付费金额就是内容转化的具体数值,阅读人数和付费人数就是转化率,如果内容是基于曝光网站产品,那么产品的购买量,产品的付费程度也就是内容的转化率,如果内容转化不高(像我的打赏)那是不是因为阅读人数少还是因为内容本身的问题。
内容粘性数据
一篇有价值的文章,用户会长时间的停留,如果内容质量很水,那么大家打开就关闭了,那么阅读页停留时长就是查看一篇文章是否有价值,同样可以体现内容价值的是单位用户阅读量、用户重复活跃次数也就是用户关闭后又打开观看,很多平台只是基于用户基数大才会10w+,比如京东的服务号,大概10分钟就会10w+,但是内容粘性就会很差。
活动运营
宣传效果数据:
活动是网站方向性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分渠道投放成本计算、分渠道引流数的预估,来查看各个渠道带来的有效用户的成本,是对宣传效果的一个负责,如果活动做完了,钱也花了不知道是哪个渠道好,哪个渠道不好,就像农民种玉米,各个品牌都买了,长得玉米有好有差但是不清楚好的是什么牌子,差的是什么牌子,这样这次活动做下来也是失败的(我家就是种玉米的,这个真的很重要
)。
活动效果数据:
活动的效果就是直接要看到的,对于接触不到的童鞋可以参考下h5的第三方:有娱,可以详细的看到各页面展示量/转化率、活动参与人数 用户的转发传播路径,用户有多少人参与,参与的次数, 满足发奖条件的参与人数、 满足活动目的的参与人数(比如你为了促销某件产品)最后有多少用户联系领奖,多少用户又留存了,留存又和用户运营结合了起来
成本控制数据:
公司讲究的是投资回报率,所以成本的控制尤为重要,你的活动在做之前就要有个预估:预估成本量,那么做完活动后你活动的实际成本量是多少?在美团和饿了么的运营肯定是要定期去做这个数据记录的,不然你以为你每天在微信群抢的红包真的是你赚到了么?做拉新活动和留存用户的活动要去看单位用户成本,活动意味着你要花钱,那么花到单个用户的成本是多少?有效率是多少?所以理财的加息券、红包、体验金都在各个程度加到了用户获客成本,记住,成本获客率是活动的根本,所以0元搞几万用户是公司最愿意看到的,引爆朋友圈的h5也是让我等眼红啊!
用户运营
用户规模数据:
一个网站/产品,要时刻监控新进站人数nuv、新用户数量,算出新进展的转化率,转化率体现了一个平台的健康状态,在没有市场、政策的影响下,往往会在一个频率波动,这其中和活动还有产品有关联,需要不断去优化、当用户过了一定时期就是老用户数量,老用户的维护也是基于数据去运营的,只有通过数据才能发现老用户需要什么,网站需要增加什么样的功能,来满足新老用户流失率,还有就是流失率如果没有数据查看,如何得知哪部分用户已经流失?怎么衡量流失标准?这些都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决定的,而且这个衡量值也不是一成不变,要结合具体产品去分别性对待。
用户粘性数据:
如果把一个网站的用户规模比作是进客量,那么用户粘性数据就是具体衡量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度,就像你去逛名创优品是一样的。重复登录用户表达了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度,比如注册后直接登录,第二天还会登录进来,这个次日留存率就决定了重复登录,衡量目的就是粘性,不断的增加粘性,增加重复活跃用户(包括新老用户的登录可网站深度访问从而达成付费)付费后的用户还会继续付费的用户或者是继续充值的用户即为重复付费用户,现在的增值业务就是很明显的体现
用户价值数据:
做理财p2p的时候,行业内有句话:单个理财用户的获客率在1200元,当时就在想这个数据如何计算得出,后来接触了理财用户之后才发现,这个是在网站做了一切运营和市场动作后,留存下来的高净值理财用户,在这个风投标准化沉淀后,大家看用户数据都会从单位用户贡献价值也就是用户平均下来网站可以赚多少钱(讲的好直白,哈哈) 分层级用户价值也就是根据网站的实际情况将贡献度不同的用户进行分级比如理财金额100-1000、1000-、-、以上做不同的数据分层,这样才可以配合活动去实施,而这些都是基于用户角度去考虑。
当你真正的开始接触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也许那会儿,你就不是打杂了。
一个走心的暖男
hansir
向你诉说运营知识
就酱~
韩先生有话说,不一样的互联网运营干货
微信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