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学生两名,撤并还是创强?在揭西县良田乡,学生不足10名的麻雀学校共有4所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杜玮淦 记者 段凤桂
今年54岁的刘瑞华作为嶂上小学的校长,理所当然地成为留在学校的最后一名教师。
没有书声琅琅,没有孩子嬉戏,9月1日开学第一天,坐落于揭西县良田乡贫困山区的嶂上小学迎来了一名教师和两名学生——这一教学点的全部师生。
嶂上小学始建于1965年,1990年代学生最多,达140人左右,教师最多的时候有8人。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师也逐渐被良田乡教育组调走。今年54岁的刘瑞华作为嶂上小学的校长,理所当然地成为留在学校的最后一名教师,见证了这座小学的历史变迁。
山区村小学生锐减
1980年,刘瑞华高中毕业后,便到嶂上小学成了一名教师,一直干到现在。嶂上村地处良田乡山区,进出村庄只有一条崎岖蜿蜒的盘山路,从乡政府走路进村要一个半小时。
2008年,乡里筹资将嶂上村的村道拓宽硬底化,尽管如此,如今骑摩托车到村里也要半小时。据刘瑞华回忆,他刚来的时候,嶂上村有800人左右,现在只剩下不到30人。
“打工比种田赚得多啊。”刘瑞华感叹道,受山区条件的制约,村里的青壮年都到揭西县城或者外地谋生了。自从8年前迁移潮开始以来,村民不断外迁,村里住户大量减少,小学生也急剧减少。2007年,嶂上小学还有30多人,如今只剩下2人。
按照小学课程安排,刘瑞华的授课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品德、美术、信息和体育等。“如果能配备一名英语老师就好了。”刘瑞华无奈地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面对众多的教学任务,他感觉力不从心,“我只能尽最大努力教学生,但要教好还是很困难。”
“农村学校条件艰苦,他能留下来已经非常难得了。”提到刘瑞华,良田乡教育组组长刘丽香言语间充满了敬意。据她透露,隔三差五,刘瑞华会把两名学生拉到山下的中心小学,让他们跟其他孩子一起上课、活动,跟外界、同龄人接触。
特殊对待保留学校
按照嶂上村的人口现状,在可预见的未来,嶂上村已经没有适龄学前儿童了。这一点也得到了刘瑞华的证实。而按照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对这样的教学点进行撤并。
但实际情况显得很棘手。刘丽香告诉记者,针对嶂上小学何去何从问题,乡政府也曾考虑过,“不撤并一方面是基于两个学生的安全考虑,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庭要‘输血’。”
就读五年级的兄妹俩住在离嶂上小学一百多米的一套破旧的平房里。屋里逼仄昏暗,堆满了杂物,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孩子的父亲已年过7旬、体弱多病,已经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患有精神疾病,被家人锁在屋里不让外出,家里还有90岁的奶奶。每天放学回家,哥哥就生火做饭,妹妹要照顾母亲和奶奶,父亲则出去放牛。两头老黄牛是家里的最值钱的财产。
“他们搬不了,我们就要保障孩子读书,就不会撤并这个教学点。”刘丽香说,对于这样特殊的家庭,就要特殊对待。刘丽香介绍,在良田乡,跟嶂上小学类似、学生不足10人的学校还有3个:龙江小学有3名学生、2名老师,双水小学有7名学生、4名老师,崇德小学有6名学生、4名老师。
“这些教学点都藏身大山之中,那里的部分村民因贫困没有把家迁出去,孩子也只能留在当地读书。”刘丽香告诉记者,良田乡的教师配备完全合格,课程也都开足开齐,唯一的问题是专职教师缺口较大。
学校生源将断层
9月9日,记者在良田乡走访发现,乡道上随处可见宣传标语,最常见的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从2012年开始,良田乡就着手进行教育创强。
“资金缺口很大。”刘丽香告诉记者,当时计划投资1200万元,县财政支持169万元,其他的资金由乡政府自筹。创强工程由乡政府统一筹划,外包给工程队,工程队以带资兴建的模式对学校进行翻新或建设。“工程已经完工,但是还没有结账,一共花了25万元。”刘瑞华说。
嶂上小学坐落在嶂上村的一块平整土地上。一块半亩见方的水泥坪、一栋两层的教学楼便构成了学校的全部。这栋建于1997年的楼房,现在粉刷一新。学校虽小,但是五脏俱全。不到200平方米的教学区里配备了教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学校还有一个篮球场。刘瑞华指了指墙上的校徽说:“这是我自己设计的。”校徽主体是艘扬帆起航的船,帆和船体构成一个“上”字。
“得益于创强,这里的学生才能享受这么好的条件。”揭西县教育局党组成员陈展茂介绍,省教育厅对教育创强的要求是,所有学校都要按照相应级别的创强标准进行教学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改造。省教育厅的教育资源平台已经把全省的所有教学单位都整合起来,一个学校都不会被遗漏。现在,揭西县的200多所学校已基本完成教育创强,正等待最终的验收。就良田乡而言,17个学校已经有12个通过验收。
包括嶂上小学在内,良田乡的4所“麻雀学校”也纳入教育创强范围。刘瑞华告诉记者,嶂上小学按照教育创强的指标要求,对教学楼进行了墙体刷新,对土坪进行了水泥硬底化,并购置教学设备、照明设施、风扇等。现在,所有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7月,省教育厅的督前检查组到嶂上小学检查,对学校创强工作表示满意。“所有指标都一次性通过,没有任何整改意见。”刘丽香说。
嶂上小学焕然一新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但是两名学生毕业后,它的命运将不得而知。村民刘恒春告诉记者,经过创强改造,嶂上小学现在是嶂上村最好的建筑了。“目前,嶂上小学教学楼的一楼被村委会暂时借作办公室,两年之后肯定要荒废。”刘恒春说,村里已经划出一块土地建新的村委会大楼。刘瑞华说,他也搞不明白学校将何去何从,“学校是国有资产,又不能卖给私人。”
“以后如何处理校舍,我们还没有考虑好。”刘丽香说,如果学生没有了,镇政府可以把学校的器材利用起来,防止浪费。“两年后的情况没法预测,暂时没有考虑过这个教学点的后续处理问题。”陈展茂这样告诉记者。
虽然人少,但是环境还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