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远离假冒金融app(理财参谋)●正规网络贷款平台不会在授信审核过程中收取任何费用●正规金融服务平台的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和用户联系●下载app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官方软件随着金融机构服务日益转向手机端,金融app成为许多用户办理金融业务的主要渠道。生日号交易平台,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生日手机号码的定制,手机靓号独家一手资源,所有号码均可实名登记,支持淘宝交易。
如今,转账、借贷、还款、支付,都可以通过金融app轻松完成,但这也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假冒金融app的出现,就直接危害到用户资金安全。
近日,浙江警方成功破获3个涉嫌为假冒app犯罪提供非法短信服务的团伙,抓获嫌疑人十余名。
经初查,上述嫌疑人自今年2月起,共发送假冒app诈骗短信数千万条,嫌疑人将假冒app下载短链接置入短信中,诱使用户点击下载,之后通过收取工本费、解冻费、保证金、担保金等方式实施诈骗。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监测,截至今年2月底,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站481万个,互联网金融仿冒app2801个,仿冒app下载量33437万次。
由于此类假冒app通常与正规app的名称、图标以及功能体验等十分相近,不少用户难辨真伪。
假冒app诈骗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假冒app的开发者、网贷系统伪造者及个人信息贩卖者等,需要监管部门、机构平台、应用市场的共同抵御应对。
从此类诈骗行为的一般手法来看,其欺骗网络用户的过程主要有三步:第一步,诱骗下载。
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仿冒成官方号码,向用户发送包含注册链接的欺诈短信,或者通过假冒公检法、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客服等方式,来引诱受害人下载假冒app。
第二步,实施欺诈。
当受害者下载假冒app后,诈骗分子就会通过核实个人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等来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号、密码等,或者利用收取所谓的工本费、解冻费、保证金、担保金等方式,诱导受害者向某些账号转账。
专家表示,除了机构和监管部门加强应对外,用户也要注意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在使用金融app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正规网络贷款平台不会在授信审核过程中收取任何费用,所谓关联认证金、履约保险费、保证金、银行卡解冻费等都是诈骗分子的托词。
二、正规金融服务平台的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个人微信、个人qq)和用户联系,也不会向用户索要个人信息和验证码,出现非官方客服联系的情况,一定要注意核查对方身份,不要向陌生个人账户转账。
三、下载app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官方软件,务必在正规应用平台下载,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供应商、链接以及二维码下载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