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的黄金十年里,选择被并购也许是一个好的出路。加速整合的物流行业,那些「失业」的创业者们,将何去何从?
来源 | 运联传媒(id:tucmedia)
作者 | 贾艺超(运联传媒记者)
*运联传媒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被阿里全资收购4个月之后,饿了么更新了其股权信息,完成了法律意义上交接,以张旭豪为首的创始团队全部退出。
张旭豪的选择并非个例。近两年来,发生在物流行业的大型并购案频繁起来,而并购后创始团队的去向问题,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1、黄金十年,被并购也许是一个好出路
从资本市场大环境的趋势来看,中国未来上市公司和港股美股逐渐接轨。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并购重组研究中心联系理事长周建民看来,中国的监管政策,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已经不可能像过去30年那样在二级市场套利,上市公司的价值会变得越来越小;只有靠实实在在的业绩,靠给客户创造价值,真正把公司做好,才能拿到资本市场的溢价。
「而在这种情况下,被并购也许是一个好的方式,也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拿到资本溢价的一个好的、最快的退出通道。这可能比ipo上市,还能给你带来事业上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周建民这样说。
回头看物流行业,在如今这个变革的时代,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资源整合速度加快。从去年开始,大大小小的并购案超过20起。接下来,这个被业内人士称之为物流整合的黄金年代,像极了美国物流行业的90年代:物流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会像年轻人谈恋爱一样普遍,甚至有些被称之为「独角兽」级别的公司开始走到一起。如运满满与货车帮的合并,阿里收购饿了么……
当然这里面,一方面是新老创业者的「新陈代谢」。在「运联传媒好专线」的走访中,以及对一些老牌物流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一辈的企业家面临无人接班的问题,逐渐开始退出这个市场。近日,据某业内人士透露,零担领域某老牌企业或将被收购。另一方面则是资源的加速整合,而年轻的创业者们实现财务自由后,还有更多的选择。
正如此前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逍遥子(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他年纪很轻,不可能天天去钓鱼打高尔夫,肯定要做点事儿。」
2、并购后,创始团队何去何从?
在聊企业家该何去何从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盘点一下物流行业近两年来的几起大型并购案例。这些案例中,原班创始团队都经历了什么?
■ 2017年1月2日 苏宁物流收购天天快递
在被收购的2个月后,2017年3月份,天天快递董事长奚春阳召开的「十天四场网络会+研讨会」,打响了苏宁与天天并购重组后的「开年大战」,旨在提质量,抢市场。
一年多后的2018年2月,天天快递2018年网络大会上,为广大网点公司和加盟商做年度总结与来年规划的,是苏宁物流常务副总裁、天天快递总裁姚凯。
2018年5月,有媒体爆料:从苏宁相关人士处确认,天天快递董事长奚春阳已离职,但并未了解到奚春阳具体离职时间。天天快递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法定代表人及现任董事长为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
■ 2017年4月 青旅物流全资收购全峰快递
被收购后,全峰快递变身为中青旅的快递事业部。据内部人事任命书显示:陈加海任高级副总裁,负责集团的运营管理工作,分管各大区;负责集团快递业务的经营管理工作,直管青旅快递事业部。
2017年9月,有媒体爆料全峰成立债务清偿小组,并将迎来新的总经理。在爆料出的人事任免通知中,陈加海被免去原总裁兼广东公司总经理职务,同时任命为公司副董事长。债务清偿小组组长也由陈加海担任,负责债务清偿的全面工作。
2017年10月,在青旅物流的主持下,全峰快递召开了一次「关键研讨会」,以陈加海为主的「老班底」基本上都没有参加。
2018年3月,陈加海加入创业公司「快服务」,担任总裁一职,主要负责快服务城市网络、市场营销、业务支持中心、质控中心、直送事业部等部门。
■ 2017年8月 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
收购后,百度外卖 ceo巩振兵被任命为百度外卖董事长,此后便很少现身,也很少参与百度外卖的相关事务。
2018年3月,巩振兵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首歌曲,名叫《启程》。随后,他在百度外卖的同事纷纷评论并送上了祝福。
■ 2018年3月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
交割完成后,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出任董事长,并担任逍遥子新零售战略的特别助理。
上述的这些大型并购案例中,前三个案例中的创始团队最终都在经历了一段「交接期」后,离开了公司。对于张旭豪目前所担任的饿了么董事长职位,在业内人士看来实为虚职,至于其还能待多久,也成为行业内热论的话题。
创始团队何去何从?物流行业中那些还在奋斗创业者们,以及其他行业的案例,或许能带来一些借鉴意义。
1)借助平台:做得更大一点
巨头拥有足够的资源和优势,如果能够有机会站在巨头的肩膀上,或许能看得更远。
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之前,其业务规模覆盖全国近40个城市,为10多万商户服务。而今,在合并两年多的时间里,达达-京东到家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同城速递和零售赋能开放平台之一,其物流业务为400座城市中的100多万家商户,和数亿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配送服务,每天处理数百万订单,并结合京东的商业板块开发出了更多的产品模型。
同样的,在今年5月份,满帮对志鸿物流进行合并重组,发展自营业务,为客户提供「更爽」的服务。被合并重组之后,志鸿物流董事长刘志远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合并重组之后他还干大车队,并且要干大一点。
「集团给我下了一个非常不确定的任务,要在2022年以前完成大概10万台卡车的集合,预计的产能在1000亿元。」
2)再创业:创业是件上瘾的事儿
创业不是买卖,对从0到1这个过程的追求,或许要远远大于金钱。
从全峰出走后的陈加海,又进入初创公司「快服务」,并没有走出物流圈。从业务范围来看,他甚至没有走出快递圈,如今,他更看好同城快递的创业机会。
3)投资人:为创业者们带带路
在物流行业,将投资人作为一个方向的案例并不多,但其他行业中有典型的案例。事实上,成功的企业家有着成为投资人的潜质,创业的实战经验,会让他们更懂创业者,也更愿意将无论是资本上亦或是经验上的所得,去反哺创业者。
比如,2012年,陈伟星孵化的了后来风靡全国的「快的打车」项目。不过在 a 轮之前,他自愿将大多数股权卖给了后来「快的打车」的ceo吕传伟。
之后,实现了财务自由的陈伟星开始转型投资人,于2016年10月成立泛城资本,专注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出行等领域的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涵盖早期vc、pe投资,以及后期上市公司定增、并购等pipe业务。
同样在出行领域,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在离开去哪儿之后,成立了专注于科技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斑马资本。
物流行业中的试水者们,在并购后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传出阵痛的信号,老一辈的企业家或许会选择「告老还乡」,年轻的创业者们何去何从?各位看官,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