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官多兵少”,说好的减少领导职数呢


原标题:“官多兵少”,说好的减少领导职数呢
人社部近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公务员队伍中“官与兵”比例失调是个大问题。如某省科技厅,按编制数,正厅级1人,副厅级8人,县处级44人,科级8人,科级以下21人,也就是说,全单位82人,科级以上61人,普通公务员只有21人。“什么叫官多兵少?这就是典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记者(6月21日《中国经济周刊》)。
公报提到的716.7万人,仅指国家机关正儿八经的公务员的数量,还不包括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中“吃财政饭”的其他公职人员。如果把这些公职人员也算上,据专家透露,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万人。从我国13亿人口和接近8亿劳动人口的国情角度,单看716.7万这个数字,公务员的比例可能不算高,但全部公共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确实不低了。故我们在机构改革、减政放权中,不仅要防公务员队伍的持续膨胀,还要抑制全部财政供养人员的不断扩张。
其中一个关键,是改变公务员队伍中“官多兵少”的问题。公务员队伍的人员配备应呈现“正金字塔”型。而“官多兵少”却表现为“倒金字塔”型,内设机构多,指挥岗位多,领导职数超配,在一线面向社会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却相对不足。机关单位如此“头重脚轻”,“指挥”者多,“打仗”者少,势必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很多时候我们指责一些行政部门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可除了少数几个具体做事的普通公务员,其他人都是官,如何提升效率?
“官多兵少”在造成十羊九牧、人浮于事的行政格局之时,还会造成可怕的浪费隐患和腐败隐患。比如媒体报道的某县人口仅7万多,竟有1正16副县长,副县长耗费的财政供养岂是其他普通公务员所能比拟的?有专家指出,“官多兵少”还会导致另一结果:真正服务于公众的公职人员少,而后勤人员即服务于公职人员这个群体自身的人员则太多。这无疑是本末倒置,是对财政的极大浪费。而且“官多”意味着特权多、权力寻租者多,势必大大增加腐败的隐患和反腐败的难度。
对“官多兵少”的怪现状及其负能量,这些年并不缺舆论攻伐,却改观不大,原因何在?恐怕在于消化超配干部,或曰减少领导职数,一些地方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光打雷,不下雨”。2012年,十八大报告在阐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这也是提升行政效率的必要手段。然而近四年时间过去,各地“减少领导职数”被执行得如何,到底有无效果?这些恐怕都不容乐观,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
对公务员队伍“官多兵少”,甚至“有官无兵”“全员皆官”现象,有必要从顶层开始,建立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对封官许愿、因人设位、因官设职等用人现象及违规超配干部者,按照谁提拔谁负责的原则予以追责。还要制定公务员队伍的岗位配备比例、“官与兵”配备比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将一线窗口人员与后台人员最少控制在六四开,即一线窗口不少于60%。也要通过强而有力的监督检查程序,保障地方将减少领导职数、干部能上能下之类的中央要求落到实处。

秦嘉卉:“官多兵少”呼唤官员退出机制
中国的公务员到底有多少?据人社部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6月21日《中国经济周刊》)
如果算上事业单位人员,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万人,而且出少进多,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存在扩张趋势。日渐庞大的公务员队伍,造成三公经费在内的行政成本和管理费用支出庞大,给财政和国民造成巨大压力,这也是此前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政府机构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原因所在。
一方面,迷信特权、漠视规则的“官本位”文化根深蒂固。公务员吸引力减弱,公务员个体离职现象都不能抵挡“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另一方面,“任人唯贤,能上庸下”的制度设计在实施中沦为“因人设事,因人择官”,干部提拔论资排辈,正常升官晋级基本靠熬,非正常晋级靠拍,极大影响了干部干事热情。有些地方,调动干部积极性主要就靠提拔,封官许愿甚至出现没有职位设立职位,没有编制增加编制的现象,最终导致超职数配置,机构臃肿,“十羊九牧”。
就像三个和尚没水吃一样,官多兵少甚至全员皆官就会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和管理成本巨大。你没编制,你就得吃苦在前;我有编制,我可以闲着。你没被提拔,你就得多奉献;我有官职,我就可以清闲。长此以往,服务百姓的人少了,服务上级官员的人多了,惠民实事少了,评比和检查多了。这样的对比恰好可以体现在编制和官员级别影响下的官场亚健康状态。
解决“官多为患”需要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需要整改懒政怠政不在状态不作为等问题,需要完善干部培训、干部考核机制的细节,需要加强作风建设,更需要在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下,全面深化干部管理体制,尤其是要解决好干部的“出口”问题。如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严格公务消费报销审查机制,降低行政成本;规范干部任期、交流和回避,严格能上庸下机制,确保清理一部分庸官懒官和为官不为、为官乱为者。有进有出的机制才能充满活力,才能确保官场生态健康平衡发展。

国家还有好多需要改进的制定,不仅是公务员的管理制度。

不仅是公务员的管理制度。

公务员全部实行聘任制,合同制
,不设置终身制,能上能下,自己购买社保!

:victory::victory::victory:

{:4_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