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ssd的普及,可靠性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从颗粒来讲,slc好于mlc好于tlc,当然,更准确的参数应该看tbw(总写入字节数)和pe(programerase cycles,可编程擦写次数),万一接近限值,就意味着ssd要换了。相比机械硬盘,ssd速度要高不少,但是比内存还是慢得多。那为什么会出现无缓存设计呢?这很简单,就是为了省钱。
近日,tomh对intel 600p做了极限测试,600p是最便宜的m2 nvme固态盘(tlc颗粒),可谓intel在ssd市场罕见的价格良心产品。
他们的其中一块盘在去年11月9号挂了(256gb),原因是写入量达到106tb,intel自动保护为“只读”,无法继续使用。
不过,intel给定的是144tbw,所以并未达到标称值,有些遗憾。
测试是不断电持续进行高负荷地4kb随机写入,算是最伤ssd的行为,最终坚持了50天。
在第42天的时候,也就是ssd还有10%左右寿命的时候,他们还对600p使用的low-density parity check(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在10%健康度后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很惊喜,这项技术的确比ecc纠错优秀(号称3倍),老骥伏枥。
不过,ldpc依赖的软硬编码技术的确会增大一定的耗电——
另外,作为首款支持临界保护寿命的产品,600p的确没让数据丢失,测试者成功拷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