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也有城市寻宝了,又新鲜好玩又能长见识


昨天上午的雨下得时大时小,一群穿着亮色雨衣的市民在月河历史街区来回穿梭,显得尤为显眼。他们不逛店铺,也不为美食所诱惑,眼睛还专门往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搜索,出现在草丛中,栅栏上,门框边的一个个神秘的蓝色小盒子让他们如获至宝。
  原来,这些匆忙的“游客”正是参加首期城市寻宝大赛的选手们。而作为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的一个全新项目,比赛中出现的好多新鲜玩意让大家感受到了,原来户外运动还可以这么玩。  
  各异的选手
  50组参赛队伍,每组3人,这就是第一期城市寻宝大赛的最终阵容。他们中有拖上同事又叫上同学的组合,也有跑友加网友的组合,有本身就喜欢运动的,也有当惯了宅男宅女的……有些选手的装备很专业,冲锋衣,登山鞋,一看就是经常进行户外运动的;还有些队员,皮鞋都还来不及换下,就匆匆上阵了。不过,在这项比赛面前,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虽然根据比赛规则,每组中只要有一名女性就可以了,但在所有参赛队伍中,纯“娘子军”的也不少。网友“叶米米”就是一名夜跑爱好者,晚上只要有空而且天气不过,她就会拔腿跑上10公里,她的队友们都是平时运动的时候认识的。有趣的是,除了参加比赛的三名选手,她们还自带“跟拍师”,而手拿照相机一路记录她们寻宝过程的,也是她们的朋友。  
  先进的装备
  每组参赛者出发前,都会拿到一份“藏宝图”。从上面能发现,寻宝的区域可不小。建国北路以西,以禾兴北路为界,北到月河客栈,南到环城北路;而建国路以东,则以秀州路为界,北到运河,南面也是到环城北路为止。这就把月河街区包含在了里面,也成为选手们的主要搜寻目标。
  每位选手除了胸前的参赛牌和手上的腕带可以证明身份,每组的队长手指上还戴上了一枚指卡,这可是寻宝必备的。因为整个寻宝过程的记录以及最后的成绩统计可都是“全自动”的。
  原来,所谓的宝藏,就是一个个写有编号的蓝色电子打卡器。选手们找到它们后,只要用手上的指卡“刷”一下,就会在电脑上留下记录,证明找到过它。而起点和终点都在月河客栈,大家也需要用打卡的方式来说明开始和结束。从完成起点的打卡开始计时,2个小时内必须到终点处打卡,否则成绩无效。在终点打完卡后,还会打印出一张成绩单,找到了哪些点,花了多少时间,一目了然。  
  另类的宝藏
  开始一窝蜂地出发后,很容易被大家发现的一个拴在栅栏上的打卡器给了选手们不小的信心。虽然“半遮面”的打卡器还是藏在了栅栏后面,但它鲜艳的颜色没能逃过选手们的“法眼”。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之后的寻宝之路就困难重重了。
  要是你觉得藏在草丛中或者椅子底下的打卡器已经算是“藏得深”的,那么有些另类的宝藏那可就堪称“刁难”了。20个常规点中,还包含了一个移动的宝藏,那就是一名佩戴了特定徽章的“路人”。选手在人群中发现他后,得先对出暗号,然后才能打卡。
  除了这20个常规点,还有两个加分点是在地图中标明的。其中一个点在月河街区里面,选手完成用牙签扎气球而不破的游戏后可以拿到纪念品,但不记分;另外一个加分点则在一片小树林里,选手们数出绑着丝带的小树的数量在一定区间里才可以获得1分的加分。  
  欢乐的过程
  100多名选手以年轻人为主,所以体力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这比赛比的可是眼力和团队协作。有些组合为了快点找到宝藏就兵分三路,可是指卡只在队长手中,队员发现打卡器后还得呼唤队长到自己所在的位置,一来二去地浪费了不少时间。
  也有只管时间不管数量的选手,例如第一组到达终点时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耗时1小时28分钟,不过只找到了7个点。“我们就在主要的道路上找了一下,也没走回头路,一遍过,所以就找到几个算几个啦。”参赛者计先生说,成绩并不重要,享受欢乐的过程才是他参加活动的目的。
  最后一组到达终点时,离2个小时只差2分钟,不过他们也没有找到所有的宝藏。根据统计,一共有三组获得了16+1的成绩,这已经是昨天的比赛中找到宝藏数量最多的了。最终,综合时间和数量等要素,主办方共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各三组。
  还没等第一期寻宝大赛结束,选手们就都在打听第二期到底何时举行了。“这样的比赛形式和规则新鲜又好玩,真是长见识了,以前还以为户外运动就是徒步或者爬山这些项目。下次有经验了一定可以玩得更好,到时候我们还要来。”
来源:南湖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