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16年前,差点卖掉qq,借钱无人搭理;今天捐赠138亿!

导语:马化腾,前不久,低调地做了一件事:捐出1亿股腾讯股票,用于改善这个社会。当天,腾讯每股的价格为165.7港币,1亿股就是165.7亿港币,折合人民币超过138亿。也就是说捐款138亿。
马化腾,前不久,低调地做了一件事:将捐出1亿股腾讯股票,用于改善这个社会。
当天,腾讯每股的价格为165.7港币,1亿股就是165.7亿港币,折合人民币超过138亿。也就是说捐款138亿。
但16年前,你若告诉马化腾他能有今天,他一定打死也不相信。而你也会被认为,不是疯儿就是傻。

16年前,别说100亿,1000亿,就是100万,对马化腾来说也是个大得要命的数字。
1998年11月,已在计算机通信行业摸爬滚打一阵的马化腾,和他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张志东创立了腾讯,之后又有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加入,形成后来广为传说的“五虎”格局。
当时的腾讯,没有长期规划,也没有核心产品,更没有什么融资、上市的雄心,也没有那个环境,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公司做外包项目。有源源不断的项目可做,弄点钱,改善下生活和经济状况,最好还能慢慢壮大做出点事业,是几个创始人共同的梦想。当时,像腾讯这样的公司也很多。
与深圳电信的一个合作,让腾讯开发出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进而拥有了自己的产品,并使其与其他同行渐渐分道扬镳,拉开距离。这个软件就是:后来改名为qq的oicq。oicq的母亲叫icq,一款由三个以色列人开发的,方便人们在网上聊天、发消息和文件的通信软件,也是全世界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当腾讯参照icq、开发oicq时,它已被估值4.07亿美元卖给美国在线(aol)。oicq一出生就很受欢迎,用户几何级疯狂增长。
但从商业上说,oicq在相当长时间内,带给腾讯和马化腾的,只是麻烦。主要的麻烦就是这玩意儿费钱却不挣钱。因为采取免费模式,oicq用户的增长不但没能为其带来收入,而且还不断加重其运营负担。当时的市场也还没有意识到用户的商业价值,马化腾他们也没有意识,可以去找风投融资。既不能自己挣钱,也无人看好与投资,oicq没干多久,马化腾他们手里那点老本就快花光了,严峻时刻,落魄到连服务器托管费用都负担不起。开工没多久,马化腾和其他几个创始人,每天睁开眼睛,就要为钱操心。

山穷水尽后,马化腾四处找钱,但处处碰壁。
他曾数次找到腾讯的房东——深圳赛格集团,也曾找到广东电信希望300万卖掉“oicq”,但没有任何人对他的谈话有兴趣。
之后,他又北上找到曾经的合作伙伴中北寻呼集团,降价100万继续把“oicq”往外卖,但中北的高层,拿现在的话说,以为他是来“逗比”的:你让我花200万买一个电脑软件?
找钱无路,“oicq”的用户数量却一直迅猛增长。据说,那段时间,马化腾做梦都会因为越来越的用户维护投入和服务器托管费而惊醒。
腾讯没钱了,oicq要收费,甚至要关门停摆的消息盛传一时。
最艰难时刻,马化腾差一点就跟深圳电信局达成一致,以60万把“oicq”卖给对方。
但就在双方都要签字画押的关键时刻,马化腾却忽然发现“oicq”对自己而言,已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亲儿子”,他舍不得,进而终止了这笔交易。

乱做一团中,腾讯五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
继续干!
能借的钱都借光了,挖空心思再借钱的协商大会中,有人建议腾讯应该去找风险投资。
在当时,风投是个新鲜事物,据说,参会的马化腾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但一听可以弄到钱,他顾不得多了解,就决定:可以,可以,抓紧干。
粗粗了解了一下风投的习惯后,他们认认真真地做了自己的商业计划书,踏上寻找风投的新道路。他们卯足胆打出的如意算盘是:为公司估值550万美金,希望融资220万美金,对应出让40%的股份。
不久,一个机会就来了。
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之后,中央决定在深圳设立一个助推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的交易项目: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获知消息的马化腾他们,决定把oicq带上去交易。马化腾亲自上场。他抱着改了6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高交会的展台,极力推销qq、推销腾讯。
最终,idg和香港盈科,看在icq值4.07亿美元,oicq在用户规模将会更大的中国怎么也不只值这点钱的份上,各出110万美金各投了腾讯20%的股份。
据说,为了这笔融资,马化腾做了两次腰椎手术。第二次手术后,他平躺在床上举着笔记本电脑办公,争分夺秒地逆转着腾讯的命运。
有了这笔钱,腾讯立马鸟枪换炮,上到新台阶。同时,傍来的大款和高人,还帮他们解决了英文律师函的问题,并将oicq改名为qq。
2000年4月,qq注册用户突破500万。第二个月,用户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十万大关。《人民日报》还特意为此发了一条短新闻。用户的迅速增长,给腾讯的管理和运营带来一系列挑战。但最重要的,还是钱的挑战。因为当时互联网普遍还没找到盈利模式,qq用户越多,意味着越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而且没有匹配地收入。作为当家人的马化腾,依然是每到月底就心慌。融来的那点钱,眼看着就又要花光。而当哥几个准备再去融钱时,却又迎面遭遇打头风。互联网泡沫在美国爆破,之前被追棒的互联网公司转眼成为烫手山芋,人人避之不及。

马化腾先向两个老东家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追加投资。但无论是idg和香港盈科,都不愿再往里面扔钱了,甚至萌生退意,努力把腾讯往外推。在idg和盈科的推动下,以及马化腾和伙伴们的主动下,腾讯先后找了新浪、雅虎、搜狐、网易这几座当时的互联网大山,希望他们接手跟投。但这些大家伙,从骨子里不认为qq有什么大戏,而且自信,即使有戏,自己也可以转眼就做出一个来。因而,没有人愿意出价收购或与他们合作。同时,腾讯也还找了联想投资,但报告还没递到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的手,就被下面的人否决了。甚至,他们也还找了不少当时小有名气,现在已不见身影的公司,但都功败垂成。在当时,几乎无人相信还会有什么互联网企业可以翻过新浪、搜狐、网易的五指山,就像今天几乎无人认为,会钻出来一个小公司,打败腾讯或阿里。
一位腾讯的老员工曾经回忆,有天一早去找马化腾签字,发现他蓬头垢面,憔悴万分。
他问询后得知,焦头乱额中,那一整夜,马化腾独自一人留在了办公室。

生死时速的时刻,一个外国人走进马化腾的办公室,成了腾讯的大救星。他就是南非mih集团中国业务发展副总裁网大为。眼见一圈又一圈人有眼不识腾讯后,网大为干出一个大作为:接手了盈科持有腾讯的全部股份和idg持有腾讯的12.8%股份,也以一笔堪称巨资的投入,为腾讯注入了崭新的动力。
此后,腾讯再也没有遭遇过如此大的资金压力,并一路不可阻挡地取得不可想象的成绩与地位,从“没人要的腾讯”变身为“不可战胜的腾讯”。如今,每天都有数亿的用户通过qq、微信、wechat、qq空间、qq游戏、腾讯网等综合平台在线沟通、获取资讯、娱乐消遣和网上消费,也为腾讯,为马化腾源源不断地贡献着财富和利润。如今,腾讯的市值长期保持在2000亿美金左右的规模。这个规模,可以买下10个网易,60个新浪,以及100个搜狐,而且都还有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