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劝我养猪的人,你们没有想到大企业来势这么凶吧!

正文共: 1537字 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
2016年,被誉为“金猪年”,除了猪价的上涨外,主要归功于2015年饲料原料持续低价。
王二小就见识了不少人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人:放心大胆地养,明年至少是个“银猪年”!
2017年,集团化养猪企业纷纷扩大规模;饲料企业觉得不挣钱,也跑来养猪;再加上跨行资本,上千亿资金流入猪业,生猪以每月1千万头的速度增长,供应暴增。
终于,大家期待的“银猪年”化为泡影,猪价重回八元时代,到现在都没有抬头趋势。
夹缝中求生存
正大、希望集团、大北农、正邦、唐人神、中粮......这些大集团养起猪来,规模、技术、成本的优势都是中小散户无法比拟的。
饲料都是找他们买的,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在原料采购这一块,大企业有进口资质,采购的进口玉米很多时候都比国内价格便宜;有处理国库陈化粮的资本,能通过临储拍卖获得便宜的原料,然后制成饲料销售。
一些朋友可能会想到“粮改饲”,咱自己种粮来喂猪,不也能拉低成本?
搞生态养殖是可以,如果你精于饲料配比也可以,但对大多数养猪人来说并不可行。
更何况还有环保问题,直接将一些散户和小型养猪场清扫出局。
大多数散养户并无其他技能傍身,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混口饭吃;有点想法的,转行养起了巴马香猪、两广小花猪、霍氏野猪等稀有品种,找到销路的朋友收益也挺可观。
神仙打架
最令人费解的是,猪价已经跌得这么厉害了,各大企业仍在不断追加投资、扩大规模,这是嫌亏得少了?
在见识过许多做顶层设计的人的变态思维之后,王二小从来不敢认为这些人都是吃干饭拍脑袋想问题的。
猪肉是刚需,需求量还很大,市场是摆在这的,剩下的问题是如何抢占市场?
以前生猪市场虽然混乱,但各地都形成了自己圈子,贸然插足阻力比较大,而环保风波正好提供了机会。
其实大部分企业都预料到了2017年的猪价下跌,依旧毅然决然地投入,都是预留了投资亏损期的。
在这段时期内,大家的想法是少输当赢,只要成本比同行低就可以了,短期的亏损根本不在意。这就跟当年滴滴和优步pk一样,资本都雄厚,就看谁笑到最后。
只要熬过低价的这段时期,在这个庞大的市场站稳脚跟,一旦猪价回升,之前的亏空很快可以全部补回来。
直到下一次行业变革来临前,胜出的企业都可以稳稳地获利了。
规模化没有退路
竞争的市场中,优胜劣汰,小散户的出局,其实也断了大企业的后路。
现在再回去卖饲料?都是大公司,都能自己生产,卖给谁?
当年在路边摆地摊的,就好比咱们散养户。
后来出现的百货公司,就像是中大型企业。
再后来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的大型超市,也就那么几家龙头企业了。
现在你再想给摆地摊的供货,却发现基本找不到摆地摊的人了。
不止农业,其他行业也都在经历规模化的道路,养猪业的今天,是奶牛养殖业的昨天,也可能是小龙虾等很多养殖业的明天。
多元化的市场
在农业适度规模化的道路上,许多中小散户选择了“入伙”,这就跟将自己的摊位搬入百货公司的柜台一样;有的选择了差异化竞争,比如上文提到的养稀有品种的猪,这就是街头巷尾的个性化小店。
而个性化的小店里,最最赚钱的模式是什么?
——加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都可(coco)奶茶。
一家个性化的小店盈利能力始终有限,但通过做加盟,同样可以发展壮大。
这正是网易味央猪在走的路。
花8年时间打造出一个具有成熟盈利模式的智能化生态黑猪养殖场,然后开始做加盟。
现在网易围绕“河田飞鸡”打造的养鸡场,也要走同样的路。
大致看了下目前比较正规且知名的农业加盟项目,多以水果店为主,仅有少量的小龙虾养殖、螃蟹养殖、野菜种植等项目。
相信随着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各种农业加盟项目会铺天盖地而来。
做大生意的是不是该去做个农业项目加盟平台了?
做小生意的是不是该去加盟一个靠谱的项目了?
打完收工,点个赞,留个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