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只有千人到现在1510万人次参与,20年蛰伏的中国冰雪产业借助冬奥的强劲推动终于迎来了黄金时代
早在五年前,西安小伙李岩就开始玩滑雪了,如今他已经领教过河南的伏牛山滑雪场、吉林省的北大壶滑雪场和北京周边的南山滑雪场,未来他还计划去新疆雪场看看。
“一开始滑雪时我总在摔,周围的人也都在摔,整个雪场最多只能看到一个人能从山顶上滑下来。”李岩说,“但今年你再去看就不一样了。我能滑下去,别人也能滑下去。而且雪场的人也越来越多。”
李岩的这个直观感受来得并不假,的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涌向滑雪场。伴随着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和“3亿人上冰雪”的口号,我国的冰雪产业在经过近二十年的蛰伏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千亿规模的潜在市场
根据2017年2月由万科牵头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全部滑雪人次为1510万,全部参与滑雪的人数为1133万。要知道20年前,滑雪刚被引入中国时,会滑雪的人不足1000人。
在报告书中,关于滑雪生意的所有数据都在上升。2016年中国共有646家滑雪场,比2015年增加78家;有226个架空索道,比2015年增加了198个;有5180个造雪机,比2015年增加了4000个。
专家认为,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将成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剂——美国曾先后三次举办冬奥会,分别在1932年、1960年和1980年。1932年首次举办冬奥会前后,滑雪场数量得到显著增加;1960年冬奥会为美国滑雪产业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蓬勃发展,滑雪人次首次突破50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7%,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国2022年冬奥会将有力提高大众对于冰雪产业的认知和热情。
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2022年冬奥会赛事编制的预算规模为15.6亿美元,包括场馆运营、人力资源支出及医疗、通讯、交通等方面。并且非组委会场馆预算投资总额为15.1亿美元,将大量引入社会资本,预计会有65%的资金来自社会投入。
同时,类比美国的发展经验,中国冰雪产业正处在类似于美国冰雪产业高速发展期的前10年,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可能继续持续十年。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冰雪市场产值约120亿元,滑雪人口仍仅占总人口的0.9%,而美国冰雪市场的体量约1200亿元,滑雪人次在6000万左右,滑雪人口占比约为2.5%。
依此估算,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速度,千亿市场规模并不遥远。预计到2022年,中国滑雪场数量将达到1100个左右,滑雪人次接近4000万。
每个人掏一块钱,那就是13 亿
巨大的潜在市场让不少外商直勾勾地盯紧了中国。已持续举办了47年的全球体育用品及运动时装行业最大的综合博览会ispo又在北京开了分展。
这次,参展的冰雪领域厂商数量增加到了70家,占到了整个参展商数量的20%。同时,参展商涉及到的滑雪产业链也越来越完整,不仅有滑雪服和滑雪用具,还有雪道、缆车、雪道养护设备、雪地车、安全和救援设备、雪场规划、娱乐设备、门票和门禁系统、滑雪度假村的规划咨询,以及造雪技术。
做滑雪场生意的意大利波城展览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thomasmur还在ispo的新闻发布会上算了个很“天真”的账,他说:“在意大利的南提罗尔,0.5%的人在做滑雪教练,如果相同的情况发生在中国,中国将有700万教练,那么培训的项目也会变得庞大。”
同时,ispo的新闻发布会上还反复提到了几句话——“自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高涨”、“2020年冬奥会所涉及的冰雪运动,带动相关联的产业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预计将达到1万亿元”。
最带劲儿还有一句——“中国政府希望3亿中国人参加滑雪运动”。没有人知道真假,但你能想起每一个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会说的话“每个人掏一块钱,那就是13亿”。
在冰雪产业生态链上跑马圈地
那些一窝蜂打算抢占中国冰雪市场的外商或许并不知道,中国的冰雪产业市场早已吸引了中国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的关注,有体育行业的企业也有房地产、影视传媒以及旅游企业,它们从不同的领域切入冰雪产业生态链,迫不及待地在这块未来的万亿级市场上跑马圈地。
万达和万科这两个房地产的巨头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滑雪场馆的建设。万达集团占了长白山这个滑雪胜地,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于2012年建成,滑雪场总占地面积6.34平方公里,建设有高、中、初级雪道共43条,含有9条冬奥会标准高级雪道,另外还建有国际标准单板u型滑雪场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专业的滑雪环境。
今年年初,万科在吉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宣布正式成立冰雪事业部,全面进军冰雪产业。万科在2016年合并了万科松花湖与桥山北大壶两个滑雪度假区,并成立吉林万山雪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实施联营——这也正是阿尔卑斯山地区、北美都普遍采用的方式。你可以理解成,在购买一张索道票的情况下,无需脱掉雪具就能从一个山谷滑到另一个山谷。
探路者作为中国知名的户外运动品牌,在运动产业里跨界不算稀奇,但是眼光确实犀利。探路者在2015年9月开始在郑州巩义市嵩山北坡筹建滑雪场,并在2016年1月正式建成中岳嵩顶滑雪度假区,现已完成22条雪道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具备每天5000人次的旅游、滑雪及山地运动接待能力。
另外,在自己的老本行上,探路者推出了一系列滑雪运动装备,包括滑雪服、滑雪裤、滑雪手套、滑雪镜等。据了解,购置一整套滑雪装备少则3000至5000元,多则几万元甚至更高。
社交互动为滑雪运动添彩
随着滑雪运动的逐渐升温,不少互联网公司也盯上了这片潜在的金矿,涌现出不少滑雪互联网应用,比如目前比较受用户欢迎的goski、滑呗、雪时网等,它们涉及滑雪装备设备、场地运营、教学培训、旅游、赛事运营等多个细分市场,通过对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打造一站式的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运动体验。
大家在社区里交流经验技巧、聊赛事、侃心情、约比赛等等,所有跟冰雪有关的话题都可以在里面分享,用户之间形成社交网络之后,无形之中就增强了平台的用户黏性。平台的社交功能让更多人了解滑雪运动,也为滑雪场导入客流、帮助滑雪场反馈问题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服务体验。
过去,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众的认知度不高,很多人印象中单板滑雪、花样滑冰等是项很有难度也很“高冷”的运动。如今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冰雪运动的相关资讯、新闻、事件得以迅速地传播,很多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冰雪运动和电视节目、音乐会等的跨界合作,比如影视公司华纳百录与河北省在冰雪产业品牌赛事领域开展合作,将在张家口市打造融合极限冰雪赛事、冰雪音乐节、演唱会、旅游文化等一体的“极限冰雪嘉年华”。
冰雪运动很多都是非常具有运动美感的项目,比如花样滑冰,就是舞蹈和运动的结合。华策影视以此为切入点,同英国最大的商业电视台itv签约,打造一档室内冰舞体育综艺节目《冰上星舞》,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致力于推动冰雪运动与文娱产业的跨界融合,打造更多优质的综艺节目、电视电影等,让大众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项目上来。
推动冰雪主题旅游兴起
冰雪运动是非常适合家人朋友一起进行的活动,户外滑雪项目一般都位于环境优美的山间,皑皑白雪衬着碧蓝的天空,实在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互联网应用开始打造以冰雪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通过对场地周边吃喝玩乐以及住宿、交通等设施的整合推出一站式的旅游产品,方便消费者选择。
雪时网看到了雪友们的住宿需求,推出了滑雪场附近的特色民宿预订等服务,还有配套的娱乐、餐饮等一应俱全。
除了国内冰雪旅游,随着我国雪友数量的增加,国外冰雪主体旅游也成了一个渐渐崛起的热点。由于我国的冰雪产业起步晚,国内的很多场地设施还不完善,相对来说,欧美的一些国家还有日韩在冰雪运动上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
尤其是加拿大、瑞士这样雪山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去感受一下异国风情的滑雪场并且接受一两次专业的滑雪训练,是一件很有追求的事。凯萨旅游就是国内最先看到这一块市场的旅行社,在2015年6月30日正式宣布来布局境外滑雪旅游领域,并对外发布全新滑雪子品牌“滑遍天下”。
由此看来,我国冰雪产业在冬奥红利与资本投入的背景下顺利启航,互联网更是成为了这艘快艇的加速器。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滑雪将发展成为全民运动的新标杆。
——end ——
小编最后祝大家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