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产品
有一种产品设计叫做“诺曼产品”,就是指那些特别反人性的设计产品。比如,我们公司附近公园的石板路,走一个石板觉得跨度太小,走两两个石板跨度又太大。眼睛只顾着看石板,都不能好好欣赏风景。这就是一个“诺曼产品”。
产品设计
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反人性的设计产品,才给创业者留下巨大机会。诺曼在自己的著作《设计心理学》中给我们介绍一个好的产品必须遵循的设计五原则。分别是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反馈。
示能:不需要解释,一看就知道怎么用。比如,门上的把手,如果需要拉,就设计为拉手。如果需要推,就设计为一块平板。意符:表达意思的符号。比如,用文字来书写。又比如,用声音来提示。很多产品上都有文字的提示,比如开和关。约束:防止误用。比如,成年人的药品不能让小孩拿到。可以将成年人的药瓶设计的很紧,大人才能够打开。映射:一一对应。比如,台灯的开关就设计在台灯上。热水设计在左边,冷水设计在右边。反馈:及时反馈。比如,按遥控器时,发出滴一声。手机虚拟键盘,主动震动。
任何一款产品其实都可以从这五个原则来分析,是不是符合产品设计的要求。最近正在进行的是个人管理系统1对1课程的辅导。这本身就是一个产品,从这五个角度出发来分析,这个产品设计的是否妥当。
示能:由于培训课程其实是一个无实体的产品。主要参与者是我自己,被培训者,以及其他的辅助工具。如何让学习者一看就知道我们正在进行1对1的培训呢?
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咖啡馆,让1对1的培训过程不受干扰。另外还可以开发一些自己产品的名称,并外化显示。比如,取名为“个人管理1+1”,有我自己的名字,同时也说明是1对1的单独培训。另外可以设计一些小旗子或者标语来造气氛。
意符:1对1的课程一共有12次线下培训。每一次如果都可以让学习者清楚当下的进度和学习的内容,会更有仪式感。
最初的想法是12块拼图,每一次一块拼图,最终就会形成一块完整的拼图。此外还可以将学习者的历程放在一个纪念册中。最后形成一个礼物,送给大家,作为最后的培训课程的留念。
约束:最大的问题是培训节奏的把握。12次线下如果是半年时间,每个月需要进行两次。平均就是两个星期一次。学习者需要自己把握节奏,我也必须把握大家的节奏。这样就可以让大家顺利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培训。拖太长时间不好,时间间隔太短也不好。所以节奏很重要。
映射:第一期有4位学习者,需要一一对应。为每一位学习者配置个性化的培训课程。而且对应的视觉化物品,也可以一一对应。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唯一的,受到的是个性化的服务。
反馈:培训最重要的就是反馈了。当然1对1的培训,反馈一定是最为频繁的。这个不用担心。并且在每一次培训中都可以单独做反馈的环节。
驯化复杂
设计产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驯化复杂。
复杂是用来描述这个世界的状态。费解是用来描述人的思维状态。
驯化复杂,就是说,设计师的目标从来不是让事物变得费解,而是驯化复杂。它可以复杂,但是易用。因此设计师应该追求的不是简单,而是易用。
那易用的方法有哪几种呢?
1.概念模型,语义符号
2.概念重组
3.模块化
4.自动化
5.强制功能,默认选项
6.入门教程
其实根本都目的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使得产品更加好用。
我梳理一下个人管理系统1对1的产品。
概念模型和语义符号:这个我是有的,就是watch模型,可以在这个框架中讲清楚1对1课程的整个框架。
概念重组:很多概念需要再贴近用户,让他们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这个部分要在今后加强。
模块化:这个模型一共划分为了五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设置两节课,就是10节课程。剩余两次课程就是综合的统筹。
自动化:这个可以借助现在很多的软件工具,来让自己的体系更加的自动化。比如自己的知识星球就是这样一个子系统。另外收费的软件也是一个子系统。
强制功能和默认选项:学习者一般来说没有太大的框架感。特别是在初期的时候,需要我强制设置一些菜单功能。这样就可以在菜单上进行选择。还可以提供很多默认的优先选项。
入门教程:这个其实就是文案的作用。让大家知道在接下来几个月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设计其实有套路就不难。本质上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本能层,行为层,意识层。分别对应好看,好用,好有意思。目前自己的这个1对1的产品不能说好看,也不能说好有意思。顶多只是好用。前方的道路还很远。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