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销商在国内是个尴尬的存在,很多消费者不了解他们,以为4s店代表的就是汽车品牌厂商。举个例子吧,最近本田cr-v在舆论风口,就拿它模拟下。
假设某位车主的cr-v机油增多,车主着急的找到4s店解决问题,却被4s店员工怠慢了,车主大骂:本田堂堂跨国大企业,怎么培养出你这种员工?
本田呵呵一笑:别误会,这可不是我家员工。
从某种意义上,汽车经销商也只不过是给汽车厂商打工的,我帮你卖车,你给我拿返点,二者是合作关系。虽然大多数主机厂面对经销商都是很强势的,但并不是上下级关系。所以你打厂商的400电话投诉某位4s店员工,多半是没用的。
有个事实是,汽车经销商虽然处于终端市场,但并不怎么赚钱,特别是当下的市场竞争局面。你不用怀疑,全世界的汽车产业链,永远永远都是主机厂最挣钱,汽车经销商就算有的吃,也是剩下的。
上汽奥迪事件,就充分表明了国内的汽车经销商在面对大牌主机厂时,是多么的无力。
长久以来,经销商都夹在消费者和主机厂之间生存,面对厂商有库存压力,面对消费者有投诉压力和口碑风险。销量不够坚挺的经销商,很容易就会挤垮,比如现代进口经销商就集体退市了。
现在国家也出了新政策,鼓励汽车卖场、汽车超市之类的新型汽车销售模式。很多人说现有经销商将被打破,事实是哪儿有那么容易。4s店作为主机厂的意志体现,只能从内部打破,所以我们看到现在不少汽车厂商在尝试一些新零售模式。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4s店在消费者心中都是“黑商”形象,这不是消费者太矫情,也不是经销商真的太黑心。而是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消费者对经销商的不信任。如果未来会有新的汽车销售模式取代经销商,我们相信,它一定是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