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刀削面


----我的家乡大同
“你是哪的人?”“我大同人。”“大同人?煤老板吧!”每每人问起我是哪的人,总会被扣上煤老板的影子。现在我自豪的想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酥香庭院的大同。
我的家乡大同,可以用春有百花,夏有凉风,秋有月冬有雪。真是四季如画。三面临边,最号要害,朔忻二州相接,蒙古乌兰相连。地处聚宝之盆,紧邻火山之缘。黄土高原之脊,恒山为梁,十里御河伴两旁。北狄春秋游牧为祖,战国纷乱代郡独秀;秦分两郡,长城为证,白登之围,战于幽州。三国天下,鲜卑雄起,三代京华,史之始矣。两朝重镇,代京称都,隋唐辽金,元终大同。四辖七县,晋商纵古开辟诚信之邦,佛礼至今传承文化之乡。云冈石窟万千佛像成艺术之巅,北岳恒山雄险俏丽博霞客钟爱。汉祖刘邦七夜鏖战马铺山,杨家七将忠烈血战金沙滩。善化寺里彩色琉璃五龙生辉,华严寺前紫铜红木万佛慈面。
我以上说的其实都不是重点,对于一个吃货来说不讲讲吃怎么能行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泱泱华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饮食文化上也各有特色。我从小生活在大同,对大同的地方小吃非常熟悉。
北京人常说我们大同人“住的是金銮殿,吃的是窝窝头”。但在我们大同,“窝窝头”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黄糕、凉粉儿、莜面芋芋、刀削面等数不胜数,每一种都馋得让人流口水。我重点讲讲面,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可谓“面食之王”,它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等特点,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可称“面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乡之后,都要先赶去削面店,去吃一碗刀削面,来解日夜思念之情.  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他们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10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刀削面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如果你到大同来,除了要看美景,还要记得来碗刀削面哦!一定记得要来品尝这里的小吃。不仅饱眼福,还能饱口福!
我爱吃面
大同新升刀削面好吃,在苹果园岗宋庄口,不谢
现在大同很多缺德面馆用鸡肉做臊子,挂羊头卖狗肉,
大同中国十大古都,粗粮类很多种,刀削面更是天下第一
书香庭院
我做的臊子,北方第一
还是觉得东关削面王的好吃,从小就一直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