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和浙江省科协领导共同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台州(椒江)基地授牌
市科协主席叶剑(右五)到玉环齐星电子有限公司调研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
市科协与沈阳化工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核心阅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岁月不居,回眸过去5年,市科协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题,推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服务中心,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五年,春风化雨,院士专家深度对接台州企业,“海智计划”成功开展,科普活动有声有色……辛勤的汗水,换回的是丰收的美酒。借助院士及其团队力量发展地方经济,为地方和企业带来巨大的品牌效应、技术效应、人才效应和经济效应,也成为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台州市科协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先进基地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省科协评为全省科协工作先进单位。市科协的一系列服务举措,得到了时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省科协党组书记鲁善增等领导的批示肯定。
项目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创新有了新作为
镜头回放:
2015年3月17日至20日,时任台州市科协主席郭耀明带领有关县市区科协负责人,来到我国汽车工业制造重地重庆,为2015年院士专家项目对接台州企业(汽摩配行业)活动铺路。重庆是我国汽车工业制造重地,整车就有长安、铃木、福特、马自达等制造基地,而零部件的制造基地更多。
同年11月4日至7日,我市举行2015年院士专家项目对接台州汽摩配企业活动。参加活动的院士专家分头到企业实地考察,深入洽谈科技、项目合作事宜,其中包括来自东北大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在汽车系统动力学领域造诣精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等60位院士和专家。
2016年5月27日,台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此前,我市新出台了《台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
走进台州富岭塑胶有限公司一间接一间的实验室,年轻博士带领技术人员在现代化测试设备前专注地忙碌着。
2011年年底,在台州市、温岭市科协的全程跟踪服务下,富岭顺利地与中科院理化所合作共建了温岭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院士专家结合石油资源日渐减少的发展**和富岭的实际,提出了开发和生产绿色环保塑料产品、提高绿色环保材料在产品中的份额将是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共同研发全降解材料,第一阶段已完成成果转化。2015年11月,富岭环球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台州企业。
台州有20多个产值上百亿元的块状经济,这些块状经济在支持我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产业层次欠高、创新能力欠强、转型升级任务重等问题也制约其进一步做大做强。
如何突破发展之瓶颈?市科协经过调研,摸索出了引进国内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对接台州块状经济的发展之路。
2008年9月,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30多位院士专家从全国各地赶到台州,他们是来参加第一届创业创新院士专家台州行暨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的。企业报题,专家选题,在经过深入一线的考察交流后,专家们为企业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不少企业与专家还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为进一步强化活动对接成果,市科协于2010年开展了“院士专家项目对接”活动,强调以企业科技需求项目为纽带,让院士专家深入对接台州企业。
2011年开始,市科协每年选定一个块状经济,实施“专题行业对接”。当年,锁定我市的塑料模具行业;2012年对接“机床工具和工量刃具”行业;2013年对接橡胶行业;2014年对接“泵与电机”行业;2015年对接“汽摩配”行业。
从“专家院士台州行”到“综合性项目对接”再到“专题行业对接”,对此,市科协负责人表示,块状经济的“规模效应”,也提升了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吸引力”。
作为院士专家项目对接台州企业活动的主办方,市科协更是把活动看成一次“相亲会”。
为了使企业与专家在活动中能做好无缝对接,作为“红娘”也必须做足功课。
五年来,市科协通过行业对接、项目对接、三下两上对接等形式,更加密切了院企之间的合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五次对接活动,共邀请到261位院士和专家,帮助200多家企业解决科技难题260多项,达成合作协议100多项。
院士专家对接台州企业活动还带动了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2010年,浙江奥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这是我市首家院士工作站。浙江奥翔药业与吴养洁院士团队联合开展治疗乙肝药物恩替卡韦工艺研发,成功将13步工艺简化到5步,而产品售价仅为国外报价的十分之一,目前该项目已申请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
翻开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成果图,五年全市共建立31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省级站7家,柔性引进31名两院院士。海正药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制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不仅创造了抗体药物研发生产的“中国速度”,而且代表中国国产抗体药物首次走出国门,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好评,受到习近平主席的赞赏肯定。玉环中兴减震器有限公司成功引进闻邦椿院士团队的真空减震技术,创国内领先水平……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确立了院士专家与企业固定的对接模式,既使企业技术难题在短期内得到破解,又有效推动了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截至2015年底,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开展项目合作136项、授权专利155件,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励18项。据统计,全市25家建站工业企业年平均销售收入增长率12.88%,年平均利润增长率18.13%。
海外智力,为我服务。2014年9月26日,中国·台州国际人才合作洽谈大会暨中国科协海智计划项目接洽会成功举行,这是台州科协继院士专家项目对接台州企业品牌活动后,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人才引领,为台州转型发展集聚更多高端人才的又一重大举措。
同年,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台州椒江基地成功创建。2014年至2015年,生物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及海智项目接洽会连续举办,80余位海外专家和近百家台州企业纷至沓来。
作为日本润东生物科技株式会社社长、海智计划推荐专家,陈建君成功入选2014台州“500精英计划”,一年后,他的家居环保项目在黄岩实现投产,是台州海智计划的首个投产项目。
像陈建君一样,先后有11名海智专家成功入选台州“500精英计划”人才。由于成绩突出,台州(椒江)海智基地被中国科协海智办授予2015年度全国先进工作基地荣誉称号。
科普金风遍城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普事业再上新台阶
镜头回放:
2015年5月16日,浙江省暨台州市青少年科学嘉年华活动在台州市体育中心举行。在智能机器人展位前,孩子们被一台能自行解魔方的机器人所吸引。几台机器人上各放着一个魔方,没多久,被转得“乱七八糟”的魔方就被这些机器人给解好了,围观的小朋友们纷纷点赞。
在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展区,正在进行着纸桥承重比赛,要求用一张A4纸,制作一个能承受一元硬币重量的尽可能长的桥。来自全市各地的50多位学生“各显神通”。
2016年5月28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成员、中科院电工研究院研究员金能强受邀来到台州市图书馆,带来了《电磁武器——或将主导21世纪战争》的专题报告。
周六上午,“台州科普大讲堂”在市图书馆会如期开讲,这个由台州市科协倾力打造的科普品牌活动,迄今为止已累计举办近百场,直接受课听众上万人次。世界水日期间讲“人水和谐发展”,台风季节前讲“关注气候变化,加强台灾防御”……接地气的主题,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台州市民大呼过瘾。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科普工作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为增强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我市现已成功举办2014年、2015年浙江省暨台州市青少年科技嘉年华。“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边思考边在动手中获得乐趣。”市儿童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钟先扬说:“这也是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去更广阔的空间提升科学素养。”
自2011年成立台州市少科院以来,我市共评选出小院士100名,小博士150名,定期组织小院士、小博士参加全国高校科学营,让他们了解前沿科技知识,体验高校生活,进一步激发其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我市每年还举办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省赛和全国赛。五年来,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共获得一等奖58项、二等奖100项,成绩名列全省前茅。青少年科普工作获得中国科协肯定,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基层组织单位。
近年来,我市各级科协组织以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地开展科普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把科学种子播撒在台州城乡大地。
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20多个部门组成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领导小组,制定《纲要》实施工作方案。各责任单位围绕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五大人群,精心组织,通力合作,促进《纲要》实施落到实处。
科普基础设施也如雨后春笋般迅猛成长,全市现建有科技类博物馆13个、科普活动站3808个、科普宣传栏3910个。全市配备的3辆科普大篷车,成为活跃在学校、社区、农村的流动科技馆。椒江、温岭、临海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台州市农民高级技师协会成立于2010年12月,是全国第一家由农民高级技师组成的协会,由各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农业种养殖大户组成,目前全市共有农民高级技师360名,数量居全省第一。协会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开展面向周边农户、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活动,带领农户科技致富,有效推动了台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市科协注重以“小三农”(农函大、农职评、农技协)服务“大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目的。
台州的农函大教学,坚持稳基数、重质量、求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一年制以上农民培训年均2万人次以上,短期培训年均23万人次以上,在全省农函大招生工作中我市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为全市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懂技术的职业农民。
临海市科协主推的(联合会+农技协+会员+互联网)农技协发展模式受到会员的欢迎,由联合会在淘宝和天猫开设网店,会员组团销售自己的产品。目前正着力推进“联合会+会员+金融”的银会合作发展模式,科协在银行和会员间牵线搭桥,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
科普大讲堂、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青少年科学嘉年华,均已成为台州科普金名片;讲台上专家飞扬的神采、教室里孩子专注的眼神、社区和田地里居民倾听的身姿,共同汇聚成全民科普的盛宴。
搭建多彩平台,助力人才成长,聚才留才再造好环境
镜头回放:
2014年8月2日晚上,台州市科协和台州晚报联合举办的第六届科技人员相亲大会,在台州名记酒店温馨开场。近500名单身男女共赴七夕之约,在浪漫热闹的氛围中寻觅生命中的另一半。
除了个人报名,台州市医学会、海正药业等不少单位组团参加相亲会。参会的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还有硕士、博士,不少有海外留学**。浪漫的星光幕布、白色的长T台、红色的**墙……现场被装点得浪漫又喜庆。好男好女带着羞涩和热切的心情,或挤在相亲牌抄写心仪对象的信息;或在会场东张西望,寻觅心动的身影;或为嘉宾才艺鼓掌喝彩,场面很是热闹。
要做到拴心留人,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市科协整合资源,健全人才服务体系,积极为科技人员营造留人拴心的环境。
台州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目前拥有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19万名、技术工人23万名。在非公企业建立科协组织,依托组织网络集聚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是我市科协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特色所在。
据统计,全市已在423家非公企业中建立了科协组织,涵盖科技工作者近5万人。目前我市非公企业科协组织的数量,占到了全省总数的一半以上。市科协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努力筑巢搭台,切实做好广大科技工作者“娘家人”,为科技工作者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有力促进了全市科技工作者成长。
学会是科技工作者成长的有效平台。市科协始终把学会的组织建设作为日常基础工作来抓,指导、协调市级学会进行审批、年审、换届等工作,增强学会对广大会员的凝聚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好沟通交流平台。目前,市科协所管市级学会共有43个,涉及农、林、环保、统计、医药卫生、心理咨询等方面,囊括各领域科技工作者近3万名。
从2012年开始,市科协开展了以“班子有活力,工作有制度,学术有创新,活动有成效,经费有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五有学会”创建活动,一批运行不畅的学会脱胎换骨,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矢志不渝寸草心,漫远求索学者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每一个学会、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眼下,台州头门港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殊不知,这项大胆而构思巧妙的方案,由台州航海学会副秘书长、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牟重行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提出。他大胆建言在台州湾北侧的白沙——大竹山——头门岛之间抛筑一条拦海大坝,在头门岛开辟一个深水港区。
与此同时,我市各地校企合作也激活了一池春水。台州学院科协2015年开启校地合作新平台,正式启动“台州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中心”、“台州绿色医药化工服务中心”、“台州海洋与生态环境服务中心”等八个服务平台,将学校的社会服务触角延伸到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科协设立了“机器换人”服务中心等15家科研机构,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科协开展“架科技金桥,破创新难题”,科技帮扶企业(乡镇)40场次。
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的组织建设和服务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五年来,全市各级科协不断创新服务载体,积极为科技工作者营造温馨之家。每年举办台州市科技人员相亲大会,为在台州工作的单身科技人员提供一个交流、交友的平台;建立科技人员法律维权中心,聘请专业律师免费为科技人员提供法律服务;与市文广新局联合在市图书馆内建设了科技人员活动中心,为科技人员开辟一个集阅览、交流、研讨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新的起点,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征程,直挂云帆济沧海。科协事业正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台州科协将坚持凝聚智慧与力量,服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振奋精神,不辱使命,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为台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