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看到美国企业家协会的信条,这段话每月都会出现在美国《企业家》杂志的目录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米国年轻人和企业家。
原文中文版如下:
“我是不会选择去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找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着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的激动而不要乌托邦或毫无生气的平静。我不会拿我的自由去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向前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信条中激情、自信、独立的人生价值观,确实让人为之振奋。可以这么说,每一个创业者都想成为企业家,每一个大人物曾经都是小人物,而且是绝大多数。大人物的小故事,有辛酸,有挫折,有喜悦,有奋斗,小人物的故事,日后将会是大人物的珍贵记忆。
也许每个创业者开始的目的都不一样。有的人是因为生活不如意,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然后就创业了。有的人是因为觉得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所以决定自己做点事。但殊途同归,创业者的目标还是要走上企业家的道路。
今天的创业者能不能变为企业家?实际上还是看创业者之后还有没有更高的追求。80后开始创业的老司机——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认为,“企业家和创业者的不同就是在于企业家要不停地追求,还要能经得住击打。能有追求的人失败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还要有智商、有情商,知道遇到事情该怎么调整自己、怎么制订战略、怎么带好队伍,所以光有创业激情是不够的。”
创业者是企业家吗?创业者与企业家其实存在以下不同之处:
首先,他们所处的事业阶段不同。创业者仅是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着更多环境不确定性,创办的企业容易夭折;企业家的企业已经安全渡过婴儿期,处于发展阶段或成熟阶段,相对创业者他们会更多关注内部管理的科学化。
其次,心理特征不同。创业者面临很多环境的压力,企业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个人的声望紧密联系起来,他们心理和情绪的波动更大,而企业家已经经历了市场环境的洗礼,为人谦虚,心态也更加平和、成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决策时较少因为情绪波动出现偏差。
第三,经营理念的区别。创业者往往关注短期的直接利益,因为他们与投资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投资人强调最小的风险创造最大利润,所以创业者容易出现短视;而企业家不仅创造财富,还创造价值,眼光长远,追求长期最大利益,所以他们更多关注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因素,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寻求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平衡。
第四,职能的不同。创业者准备随时发现机会、利用机会和创造机会,所以其职能主要是对外,他们非常擅长把握外部环境变化,其职能就是发掘、获取、分析、利用市场信息,利用其独特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赢得成功;企业家职能更加广泛,既有对外,也有对内职能,与创业者相比,其更关注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治理。
最后,能力要求不同。创业者能力主要局限在个人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而企业家还需要更多的内部管理能力和战略能力等,它们处理的事务更广泛、更复杂,能力要求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