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指引杭州未来30年发展的重磅文件出炉,干货多多,千万看仔细了!

(2018年1月3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对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杭州的生动实践,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作出了全面部署。
全会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盛会,是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的历史性大会,必将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进程中一座光耀千秋的里程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全会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全市上下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杭州落地生根。要在全面系统学习贯彻的基础上,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自觉肩负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杭州的生动实践。
全会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要倍加珍惜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战略部署,实干至上、行动至上,团结奋斗、砥砺前行,高水平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杭州篇章。
一、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决策部署,完全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全符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世界名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行动,是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追求,是杭州当好新时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排头兵的使命担当。
1.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国际化、坚定不移推进拥江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进一步厚植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东方品质之城的特色和优势,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当好新时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排头兵,为服务全国全省大局贡献杭州力量。
2.奋斗目标
——从现在到2020年,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高标准做好亚运会筹备工作,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取得新成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具有较高全球知名度的国际城市。
——从2020年到2035年,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杭州现代化建设中期规划(2020—2035年),再奋斗15年,“四大个性特色”更加鲜明,“四大基础支撑”更加扎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城市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区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成为特色彰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世界名城。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全国领先,人民共同富裕水平全国领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二、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
坚持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重大赛事活动为牵引,持续放大峰会效应,抢抓用好亚运机遇,坚定不移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在推进城市国际化上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巩固在全省的龙头地位,不断提高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持续提升城市能级。更加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制定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实施方案,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与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杭州实验区建设有机融合、一体发展,支持ewtp倡议机制落地,先行先试探索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主动参与世界电子贸易标准规则制订,大力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全球最优跨境电商生态圈,打造跨境电商综试区升级版,加快建设融合线上线下、联通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重要商贸中心。加大接轨上海力度,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制定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行动方案,深化跨区域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的机制政策,加快杭州都市区建设,助推杭州湾经济区建设,带动长三角南翼加快发展,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以二十国集团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重点,优化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统筹产业导向、项目布局和资源配置,统筹市、区县(市)和平台,统筹外资、外经、外贸和服务外包工作,积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深化“海外杭州”建设,加大“走出去”力度,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化布局,着力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质效。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4.持续提升城市特色竞争力。坚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厚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特色。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导向,持续放大g20杭州峰会效应,深化会展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会展重大基础设施,加快西博会、休博会转型升级,提升茶博会、电博会、文博会、动漫节、国际人才大会、云栖大会、世界设计大会等重大会展品牌影响力,积极引进高端国际会议、展览和国际组织,打响国际会展之都品牌,进一步厚植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特色。坚持以国际化为引领,持续推进旅游目的地功能、管理和环境国际化,推动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深度融合,更好发挥世界旅游联盟总部作用,打响全球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品牌,创建中国旅游国际化示范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厚植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特色。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制定实施传承发展杭州优秀传统文化行动方案,加大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力度,充分发挥“双世遗”综合带动效应,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杭州段)建设成为展示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核心地带,力争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有序做好南宋皇城、跨湖桥、钱塘江古海塘、西溪湿地等遗址申遗工作,大力发展钱塘江文化,深度挖掘丝绸、茶叶、中医药、杭帮菜、金石书画、南宋官窑和刀剪伞扇等东方传统文化内涵,着力提升对外交流和国际传播能力,打造东方儒学与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建成展示东方文化魅力的重镇,进一步厚植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特色。坚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会理念,高标准做好2022年杭州亚运会筹备工作,办成一届精彩、成功、圆满、令人难忘的亚运盛会,办好2018年世界游泳锦标赛(25米)和第五届世界游泳大会,引进一批国际性赛事项目,持续提升本土赛事品牌,加快建设国际赛事之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零售,创新商业模式,打响“移动支付之城”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5.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2022年杭州亚运会牵引作用,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亚太地区国际重要门户枢纽,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对外通道、交通枢纽和运输网络,加快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扩容、铁路杭州西站枢纽、铁路萧山机场站、商合杭铁路湖州至杭州西站及杭州西站至杭黄铁路连接线、杭温铁路、杭绍台铁路、杭州南站至机场连接线、沪乍杭铁路、杭临绩铁路、杭州都市区城际铁路、绕城西复线、千黄高速、运河二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拓展加密国际航线,构建水陆空、“铁公机”一体的大交通格局,建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坚持公交优先,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网、主干道建设,确保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开通446公里轨道交通里程、建成464公里城市快速路,谋划建设地铁四期、五期,优化提升慢行交通体系,深化国家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建设。围绕建设国际大数据枢纽,发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5g应用先行区的引领作用,推动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化应用,建设国际国内领先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争创全国首个千兆用户省会城市和5g商用城市。围绕建设高水平生态基础设施,以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市域范围统筹布局、建设和时序,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置、供排水等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加快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和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承载力。围绕建设国际化高品质服务设施,加大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国际商务、国际中介等高端服务,加快国际化街区、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化标志标识,增强满足国际人士需求的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国际化高品质服务环境。
三、全面推进拥江发展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钱塘江为主轴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推动跨江发展向拥江发展转变,实现城市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良性互动,形成以城带乡、以东带西、城乡一体共富共美格局。
6.优化市域发展空间。严格落实《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推进各城区分区规划实施。坚持两规合一、多规融合,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高水平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力争在市域空间重构、基础设施联通、产业结构布局、城市功能耦合、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取得突破,优化“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框架。突出保护优先、规划引领、文化支撑、法治保障,坚持守住底线、多规融合,疏密有度、三生融合,快慢结合、产城融合,市域一体、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开放融合,全面落实《关于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的意见》,努力把钱塘江流域建设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宜业宜居宜游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统筹推进城市不同区块的差异化布局、个性化发展,加强人口和城市功能调控,有序推进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散和人口合理分布,加快副城、组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全面深度融入主城区,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7.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坚持以城市形态、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河道、城市产业、城市景观、城市生态、城市管理等为重点,全方位全领域深化城市有机更新,高标准做好城市设计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鲜明导向,以推进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利用工程为重点,“控、治、修、建、调、优”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