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又称“ 莞城”,隶属于广东省。位于广州市东南部5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东端是谢岗镇的银瓶嘴山,南端是凤岗镇雁田村的雁田水库,西端是沙田镇西大坦村的狮子洋中心航线,北端是中堂镇潢涌村的东江北支流中心航线。全市陆地面积24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28个镇,248个社区、350个村;常住人口人826.14万(2016年)。
东莞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85年设立东莞市(县级);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东莞有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有“ 音乐之城” 、“科技之城”、“博物馆之城” 、 国家森林城市等美誉。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珠江口东岸“ 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 世界工厂”, 国际花园城市,是全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2017年12月24日,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东莞位于中国 华南地区,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最东端是 谢岗镇的银瓶嘴山,最南端是 凤岗镇雁田村的雁田水库,最西端是 沙田镇西大坦村的 狮子洋中心航线,最北端是 中堂镇潢涌村的东江北支流中心航线。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东莞市东接惠州市 惠城区和 惠阳区,南抵深圳市 龙岗区和 宝安区,西挨广州市 南沙区、 番禺区和 萝岗区,北达广州市 增城区和惠州市 博罗县。四周共与广州、深圳和惠州的9个县级行政区接壤。
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 罗浮山断缘的北东向 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 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东莞市最高 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滨临 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东莞控 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 海岸线115.94公里(含内航道),海域面积15000公顷,浅海滩涂面积4500公顷,主航道岸线53公里, 虎门港湾是建设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东莞市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2005-2009年,年平均气温为23.1℃。最暖为2006年,年平均气温为23.6℃;最冷为2008年,年平均气温为22.7℃。一年中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出现在2006年8月2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1℃(出现在2008年12月23日)。日照时数充足,2005-200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3.7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其中,2009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059.5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6%;最少是2006年,仅有1558.1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2005-2009年年平均雨量为1819.9毫米。最多为2008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为2009年,只有1547.4毫米。常受 台风、 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
东莞市主要河流有 东江、 石马河、 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惠州市 惠城区、 博罗县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镇新开河口。有发源于深圳市 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镇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龙镇分出东江南支流后,东江北干流续流至 石滩,与来自增城市的支流汇流,经石碣镇、高埗镇、中堂镇、麻涌镇的大盛村注入 狮子洋;东江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峡口社区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三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 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 石碣镇、 莞城街道、 道滘镇、 厚街镇、 沙田镇于泗盛注入狮子洋。东江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为 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中新网广州1月29日电 (唐贵江 埔关)黄埔海关29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东莞外贸继续高位突破,全年进出口总值1.2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7.5%,外贸总值连续第三年突破万亿元关口,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出口7027.4亿元,增长7.4%;进口5237亿元,增长7.6%;贸易顺差1790.4亿元,扩大6.5%。
东莞市内已知矿产有ⅶ类19种,矿床点66处。其中金属矿产ⅲ类8种,矿床点34处:黑色金属矿产10处(铁矿点9处,钛铁矿1处),有色金属矿产23处( 铜矿点4处、 铅锌矿点4处、 钨矿点10处、 锡矿点4处、 钛矿点1处),贵金属黄 金矿化点1处。非金属矿产ⅵ类11种32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9处(耐火粘土4处、泥炭土4处、石油1处),化工原料矿产14处(黄铁矿点6处、重晶石矿点3处、钾长石矿点4处、石盐矿点1处),建材非金属矿点3处(水泥灰岩2处、水泥粘土1处)。主要分布在东莞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山地, 丘陵地带。矿产分布分散,无规律。
东莞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体型较大的野兽多栖息在东南山区,一般兽类出没于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动物有: 哺乳类、 鸟类、 鱼类(134种)、甲壳类和多种贝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主要野生植物有: 树类114种、竹类23种、内陆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48种,水果类40多种、野生中草药89种。内陆水域中常见的浮游生物共8门110属。
截至2013年末,东莞市户籍人口188.9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22万人,出生率为11.8‰;死亡人口8693人,死亡率为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年末东莞市常住人口831.6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8.10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8.75%。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莞市普查人口中,汉族人口781.41万人,占总人口的95.06%;少数民族人口40.61万人,占4.94%。
截至2012年,东莞常住少数民族总数约为4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000多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比例约2.3%,55个少数民族齐全。常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数量将近18万人;其次是苗族,人数6万多人;再次是土家族,人数约4万人;瑶族、侗族和布依族,人数均约2万人。东莞市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数将近9000人。其余少数民族的具体人数情况如下:彝族1万多人; 白族、 黎族、 仡佬族、 朝鲜族均为3000多人;仫佬族、满族均为2000多人; 傣族、 哈尼族、 佤族、 水族、 蒙古族、 土族、 毛南族、 畲族均1000多人; 藏族、 傈僳族、 拉祜族、 阿昌族、 羌族、 景颇族、 布朗族均在1000人以下100人以上; 纳西族、 赫哲族、 京族、 普米族、 怒族、 高山族、 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锡伯族、 德昂族均在100人以下; 门巴族、 俄罗斯族、 裕固族、 基诺族、 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人数最少,均在10人以下。
东莞市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塘厦、长安、凤岗、虎门、寮步、大岭山等镇。其中塘厦镇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有4万多人;其次是长安,有3万多人;而凤岗、虎门、寮步等镇人数均超2万人。其余镇(街)少数民族人数平均在1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东莞市少数民族人口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人口流动性大,分布广泛。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主要来自 广西壮族自治区,占比45.3%;其次是贵州省,占比18.7%;再次是 湖南省和 云南省,占比分别为14%和8%;其余省市共占比约14%
2017年东莞外贸走势良好,外贸规模位居全省第二。月度规模总体呈现前低后高态势,12月进出口1285.2亿元,其中出口创下历史新高;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5763.8亿元,增长14.8%,占47%,民营企业份额提升2.9个百分点;贸易伙伴更趋多元,除香港地区、美国、欧盟等传统贸易伙伴之外,对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57.9%、56.7%和23.2%。
2012年东莞生产总值(gdp)5010.14亿元,同比增长8%,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八。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总收入、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分别达到839亿元、313亿元、1347亿美元和6400亿元。东莞的星级饭店达到96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7家、四星级饭店25家。到目前为止,东莞市拥有五星级饭店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2013年东莞生产总值(gdp)5490.0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09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2518.8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951.06亿元,增长9.4%。三大产业比例为0.3:45.9:5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109元,增长9.4%。
2014年东莞生产总值(gdp)5881.1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8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697.9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3162.44亿元,增长6.3%。三大产业比例为0.3:45.9:5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604元,增长7.4%。
2015年东莞gdp达6275.06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0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2902.98亿元,增长6.2%,占gdp比重46.3%;第三产业增加值3351.59亿元,增长10.0%,占gdp比重53.4%。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东莞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
2016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7.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6.7%)、全省(7.5%)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3172.50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3632.37亿元,增长8.9%。三大产业比重为0.3:46.5:53.2。
2017年11月,东莞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5484.72亿元,增速8.1%。东莞农业也相对发达。农民生产的农作物以蔬菜为主。
2013年东莞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15亿元,比上年下降(按可比价计算,下同)1.4%。其中农业产值18.93亿元,增长2.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1%;林业产值0.36亿元,增长115.3%,占1.1%;牧业产值5.24亿元,下降14.3%,占15.8%;渔业产值7.66亿元,下降1.1%,占23.1%。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6.7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9.43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24万吨;水产品产量7.45万吨;蔬菜产量38.26万吨,下降1.0%;生猪出栏23.25万头,下降18.8%;家禽出栏462.60万只,下降19.8%。
此外,东莞市贸易方式继续优化,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年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值159亿元,增长7.7倍;商品结构持续升级,手机出口、集成电路进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3.4%和19.5%。
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 家具、 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诺基亚、雀巢美极、三星、生益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其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家,500强企业有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8家。其中包括美国的 杜邦、瑞士的 雀巢、荷兰的 飞利浦、德国的赫司特、法国的 汤姆逊、韩国的三星、日本的 日立、 新日铁、 索尼、 住友金属、京瓷、柯尼卡美能达、电产三协、英国的 太古集团、芬兰的 诺基亚以及我国香港的 伟易达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并定为总部。
2013年东莞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1181.95亿元,增长15.5%,占55.9%;轻工业增加值930.70亿元,增长6.2%,占44.1%。全年东莞市规模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461.72亿元,增长13.0%;四个特色产业完成增加值219.10亿元,增长4.4%。
2013年东莞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40.22亿元,增长18.6%。2013年末东莞市有各类金融机构121家,其中银行类机构33家,保险类机构52家,证券期货类机构36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6.66亿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1%。
截至2013年末,东莞上市企业已达21家,其中12家在a股上市,9家在境外上市,上市后备企业有90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8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在前海股权交 易中心挂牌的企业达122家。目前东莞已形成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四板和上市后备企业的梯次结构 。
2015年下半年以来,东莞企业 挂牌新三板速度明显加快。继前期先后有6家莞企挂牌后,8月16日又有2家莞企挂牌,使东莞新三板企业数量刷新至34家。 自新三板扩容以来,东莞本土券商东莞证券发力新三板业务,东莞已挂牌的34家公司中,有19家都是东莞证券推荐挂牌的,占比高达56%,领跑广东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