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爸爸为啥看好盒马鲜生?所有答案都在这里了

每个不甘寂寞的电商人
都在深夜偷偷置顶了“调戏电商”
阿里今年推“新零售”,逐渐弱化电商的称呼,那么问题来了,线上的电商模式在商品展示、销售数量、卖货效率和物流体验方面都完胜线下实体店,为何马云会看好线下实体的经营创新呢?对于消费者而言,究竟什么才是线下实体店的零售优势呢?本文告诉你答案。
今天的零售格局,创新萌芽,精细运营
今天再看快消品零售,虽然超市仍然是第一渠道,但大卖场已经在走下坡路,日式便利店和专营店崛起,网上超市和o2o超市横空出世。
消费者收入增加,对“便捷”和“精选”的需求凸显,造成便利店和专业店高速发展,便利店这几年的复合增长高于17%,成为传统零售业态增长率的第一名。很多个体超市也在改变形象,变成看上去更像日式便利店的个体超市。
便利店目前和超市对比,所占市场份额还比较小,而在日本,便利店已经成为第一零售业态。如果没有意外,便利店还会高速发展,中国老年化时代来临,将更强推动便利店的发展和普及。
超市行业的胜负关键已经从“占地为王”变成“精细运营”,自营生鲜的永辉,重视sop和营采结合的大润发,提供超值体验的全家便利明显更具有竞争力。
当前快消品零售还出现了新渠道,网上超市、o2o超市(如盒马鲜生)、微商等。
01、网上超市
天猫超市双二十亿计划,京东收购一号店推出10亿促销计划,苏宁超市推出三十亿南京攻略计划和即将开打的超级年货节,从15年天猫超市在北京散发50元新人劵开始,发展到16年苏宁超市在南京散发100元购物劵(不分新客老客),烧钱大战的热点领域已经从出行变成网上超市。
电商平台把网上超市当成发展新客,激活老客的重要武器,对于天猫、苏宁、京东来说经营网上超市的目的不是盈利,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亏损。超市品类的高频特性能增加最后一公里订单密度,降低电商平台整体配送成本。
目前网上超市还出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品牌商针对网上超市特征改变商品包装,推出定制大包装商品,引导和培养顾客囤货购物习惯,大包装商品不仅能和线下区隔,还能降低电商包装和配送成本,提高客单价,降低配送成本占比,随着定制商品越来越多,消费者网上超市囤货购物习惯养成,网上超市未来可能成为快消品主流零售渠道。
02、o2o超市
笔者认为, o2o超市(比如盒马鲜生)也可能成为未来主流渠道,盒马鲜生第一家店在2016年初开业,到年底,盒马鲜生在上海开出6-10家门店,同时进军北京和华南,按照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的说法:“模式成型,舍命狂奔”。
盒马鲜生第一家店线上订单日均超过4000单,客单价70元,这是侯毅说模式成型的底气,笔者猜想阿里今年推“新零售”,从此放弃电商的称呼,是盒马鲜生的成绩给马云的信心。
一些同行还以传统生鲜电商看待盒马鲜生,说每送一单几十元成本,其实盒马鲜生只配送门店5公里范围,最快30分钟到达,每个配送员每天能送40-50单,每单配送成本5-8元,对于客单价70元,毛利率20%的盒马鲜生而言,线上订单是能实现盈利的。
笔者看好盒马鲜生模式,有3个原因,一是订单量大,单店线上超过4000单,而且是消费者正常需求。二是数据模型能盈利,毛利额能覆盖履单成本。三是其模式还有优化空间,盒马新开店就增加了后仓面积,调整了经营品类,四是未来想象空间大,一旦在某城市门店布局完成,线上配送覆盖全城,那么这个网络能加载很多业务。
笔者认为o2o超市未来有可能发展成城市大仓+中心大店+社区小店+开放平台的形态,阶梯门店加app形成闭环,满足消费者便利购物、家庭一站式购物、囤货购物和长尾购物各种需求,把消费者留在闭环中。
10年后快消零售格局变革会发生吗
今天的零售趋势决定了未来零售格局,10年后的快消零售格局会是什么模样,应该有以下三种可能:
1、当前趋势的延续 可能性35%
如果10年后,网上超市市场占比仍然较低,如果o2o超市(类盒马鲜生)没有成为主流零售业态。
那么快消零售格局类似目前的日本,便利店可能成为第一零售业态,生鲜水果专卖店和精品生鲜超市是生鲜购物第一选择,各种专卖店精巧细致,组合成社区商业。
大卖场会郊区化,会员化,消费者到大卖场购物的频率更低,但客单价会提高,会出现更多类似山姆会员店的仓储超市。
2、网上超市崛起 可能性30%
10年内自动驾驶应该会普及,人工智能和仓储结合,网上超市履单成本会降低,网上超市仓库、干线、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分别是2:1:1,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随着订单密度增加会降低,如果最后一公里订单密度超过某阈值,则可能出现包裹驿站进一步降低最后一公里成本,提升体验。
同时,品牌商根据网上超市特性,改变商品规格和包装,提高客单价,网上超市最终有可能在降低履单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客单价,增强竞争力,成为一站式购物(除大众生鲜)和囤货购物需求第一平台,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