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意外离世,我该如何告别?回龙观医院亲友互助团体带你走出阴霾

有些痛苦能够教人刚强;有些痛苦一个人无力抵抗,而最令人久久无法释怀的,莫过于身边人的突然辞世,亲人意外离世,巨大的悲伤往往让人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没有人能够在痛苦的道路上提供陪伴?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人和亡人告别开始新的生活?
如果您身边也有朋友遇到了这样的需要,或许可以试试报名参加北京回龙观医院手拉手心连心亲友互助团体。本团体为公益性质,免费为团体成员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亲友互助团体是由因家人、朋友或熟悉的人自杀,且在心理上深受影响的人士组成。该团体由团体成员决定团体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的轻重缓急。
01适合参加人员:
家人、朋友、同事或同学等因自杀而离开人世,并因此情绪遭受困扰的18岁以上人士。
居住在北京或能来北京参加活动的人员。
02招募人数:
封闭式团体(连续8周):6-12人。
开放式支持性团体(月团体):30人以内。
03团体活动形式:
团体座谈(如:讨论如何在悲伤中自助)、绘画、舞动、户外活动等。
04团体活动时间:
月团体: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下午13:30 - 15:30。
封闭式团体:根据报名人数和人员的需求而定,连续八周。
05团体主持人:
已从哀伤中走出来的亲友和心理专业人士。
06参与方式:
电话报名: 010-62712221(周一至周五08:00-16:00)
邮件报名: qinyou09@126
报名人员需先接受入组访谈,符合条件者方可加入小组。
关于自杀者亲友互助团体:
自杀者亲友互助团体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危机干预部的一个面向社会的,线下活动主要针对北京地区自杀者亲友提供心理支持的公益团体。
团体活动宗旨:“援助生命、重建希望”
团体自2002年12月至今每个月组织一次公益活动,累计159次。
活动最初由中心的专业人员主持,免费向自杀者亲友提供心理支持,通过组建网络亲友小组(从前有qq群,目前为微信群),向全国的亲友提供支持。
团体的信息主要通过24小时北京心理援助热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网站、预防自杀宣传活动、媒体报道、亲友团体成员推荐等方式向社会推广传播,24小时心理热线也会对有自杀危机者提供及时干预。
团体最初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福特基金提供的支持,也有一些社会团体和个人给予过赞助,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组织能够为亲友团体的不断成长和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自杀者亲友互助团体成立的背景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基于卫生部提供的1995-1999年死亡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死亡,至少200万人自杀未遂;16万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因为自杀丧失了父亲或母亲;一个人自杀对周围至少6个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有过自杀未遂和经历亲人自杀死亡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
每年数以千计经历自杀的人(自杀者亲友),活在追忆因自杀死去的亲人的生活之中,承受着长时间的悲伤和痛苦,他们时常感到因亲人自杀带来的悲伤和抑郁的情绪,心情就像是冬天里冰冻、贫瘠的土地,毫无生气,他们是一个需要关爱的群体。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危机干预性的工作亟待开展。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要探索并完善为这个群体的服务体系。
亲友互助团体成长历程
2002年12月3日,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同样在2002年12月,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免费服务于自杀者亲友的团体。15年来,先后有1000 多名自杀者亲友和自杀未遂者与中心联系,共组织了150多次各种类型的联谊活动,经历过自杀创伤的人们在活动中逐渐舒缓由此带来的悲伤,重新建立起生活的希望。
亲友互助团体的作用:
提供集体的温暖和支持;
同命相惜的环境,在丧亲者感到丧失、孤立时带来归属感;
看到生活终究会回到“正轨”的希望;
获得处理棘手的周年纪念日或特殊场合的经验;
获得学习处理问题的新方法的机会;
一个可以讨论恐惧和忧虑的可靠团体;
一种可以自在地表达悲伤的场合,隐私得到尊重;
团体的主流是同情和不加评判的态度;
团体承担着教育性的角色,提供知识,讲解悲伤的过程,与自杀有关的事实,以及各类健康专业人士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团体的支持会逐渐化解绝望的情绪,重获生活信心。
在中心15年的团体陪伴中,不断有亲友从悲伤中走出来,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并自愿为预防自杀做志愿服务。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都能成立这样的亲友互助团体,来帮助和支持更多的亲友们从悲伤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