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校长注册成为了lpl职业选手,并且作为ig战队首发阵容中的adc在比赛中对抗vg战队。
这一消息可以说是引起了电竞圈的轰动,在几个小时内一直占据了微博热搜榜的第一名,也使得很多对不再看电竞比赛的人前来观看这场让人充满期待的比赛。
这场比赛的火爆也侧面反映了电竞行业这几年在发展得越来越壮大,从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当回事的活动变成了正规的竞技活动。
其实早在2003年时,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
不过,当时国内的电子游戏行业才刚刚开始发展,能够用来作为比赛的游戏也少之又少,很多人也没有什么“电竞的概念”。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大量优秀的网络游戏开始出现,网络直播行业也迅速壮大,电竞行业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刻。
近几年,围绕着lol、绝地求生、dota2等战略对抗类游戏进行的比赛吸引着百万、千万的人观看,这其中尤以lol的火热程度最高。
esportscharts2017年的每月数据报告显示,在2017年11月的lol全球总决赛s7上,skt对阵ssg的比赛中观赛人数最高达2,022,061人,成为了当月网络平台电竞观赛人数的最高记录。
不菲的收入、玩着游戏就能赚钱、一战成名......电竞职业选手的各种光环吸引着不少年轻的游戏爱好者来投身这个行业。
这其中,大部分年轻人确实打游戏打得很厉害,但是他们选择这条道路更主要的原因是可以理直气壮地玩游戏并且赚到大钱。
很显然,这些年轻人只看到电竞选手光辉的荣耀,但是却没有看到他们背后所经历的艰辛。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电竞选手每天的训练时间超过10个小时,而这十个小时的训练绝不仅仅是平时玩游戏时那种一局接着一局的打。
拿lol为例,如果你的补兵漏刀太多,那么这说明你的基本功不行,那你可能就需要连续练习好几个小时的补刀。
没有拿人头的快感,没有偷袭别人的刺激,没有残血逃生的惊险,有的只是和做作业差不多的a小兵,而且时刻有补刀数作为指标对你考核,如果不达标就要一直练下去,不能直接去参赛。
然而,长时间的训练也不一定换来一战成名和高额的比赛报酬。
据统计,电竞领域是一个典型的黑天鹅领域,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只有1%左右的电竞选手能够获得名声和高收入,普通的选手月薪只有数千元,和普通的工作并无差异。
电竞职业选手也是一个年龄效应明显的职业,一般19岁左右时开启电竞生涯的正常年龄,而到了24-25岁,就到了“退役”的年纪了。
在这短短的五六年里,1%的选手脱颖而出,参加世界级比赛,获得荣耀和高额收入;其余的99%则一直默默无闻,这些人大都坚持不了5-6年就退出。
所以,小洛认为,想进入电竞行业当职业选手的年轻人应该弄清自己是处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心态。
一个最不理智但是也最大众的理由可能就是为自己疯狂玩游戏找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试图把兴趣、玩乐当成职业,但是心态却还是纯娱乐的心态,最后耽误时间的同时也毫无成就。
热爱电竞的年轻人应该弄清娱乐与工作的关系,如果将娱乐的内容当做工作去做,这其中发生的变化能否接受?
每天不停地训练补兵等单一的技能,短时间内没有成就和刺激感,是否能够接受这种环境?
弄清了这些,或者至少思考了一下这些问题,都会比“单纯地想把娱乐与工作合二为一”地去当电竞选手要理智很多。
那么,你对于现在很多热爱游戏的年轻人想投身电竞行业的现象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兴趣和职业能够轻松地合二为一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