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华商企业管理(北京)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备案即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不属于行政许可事项。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央编办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国证监会授权以及《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由基金业协会负责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并履行行业自律监管职能。私募基金自律管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私募基金管理人承诺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基金业协会对于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提供的登记备案信息不进行实质性事前审查。投资者进行私募基金投资时须谨慎判断和识别风险。
主体要求:
公司名称:按照协会规定,目前申请私募基优秀照的主体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必须有“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等字样,一般公司名称为“xx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xxxx资产管理有限公司”、“xxxx投资有限公司”、“xxxx股权投资有限公司”、“xxxx股权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xxxx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名称的确定和全国各地的工商局具体规定有关系,各地终审核名称结果有所不同。?
?ám
影响管理人备案通过的因素
未遵循私募办法规定的专业化管理和防范利益冲突原则,兼营非金融业务、信贷业务,未设置相应制度安排的前提下拟同时从事证券投资和股权投资业务或者同时开展其他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
法律意见书未认真核实申请机构从业人员、资本金、住所、设施等情况,未有效确认机构实缴资金信息,不能确认有足够资本金保证机构有效运转。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与申请机构真实业务不符,甚至简单抄袭模板,相关制度不具备有效执行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高管及从业人员不具备专业管理经验及实质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能力。
预备案机构为提交相应商业计划书及签订辅助业务的外包合作协议。
未说明或穿透申请机构子公司、分公司或实际控制人。
高管存在兼职。
一、部门设置要求
协会对于基金管理人的内部职能部门设置的基本要求为能够确保机构正常、有序运营,各部门之间职权清晰,实现互相制衡与监督。
依据笔者实务经验,拟新设机构在设立之初人员相对较少情形下,可先行设立部分基础职能部门,如合规风控部、基金投资部、财务部、行政人事综合部、业务拓展与市场部等。
投资决策委员会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可以不在管理人层面设置,而在管理人发起设立的基金运营层面设置,每只基金产品可以结合自身投资特点分别设置由不同专家、不同人员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险控制委员会。
二、人员配置要求
协会对于基金管理人的高管岗位设置及高管人员配置均具有明确要求。
关于高管岗位设置,需区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少需设置两个高管岗位,包括法定代表人与风控负责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少需设置三个高管岗位,包括法定代表人、风控负责人与基金经理。
办理基金备案手续,报送以下基本信息:①主要投资方向及根据主要投资方向注明的基金类别。②基金合同、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资金募集过程中向投资者提供基金招募说明书的,应当报送基金招募说明书。以公司、合伙等企业形式设立的私募基金,还应当报送工商登记和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③采取委托管理方式的,应当报送委托管理协议。委托托管机构托管基金财产的,还应当报送托管协议。④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信息。
基金业协会应当在私募基金备案材料齐备后的20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站公告私募基金名单及其基本情况的方式,为私募基金办结备案手续。基金业协会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办理登记备案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对基金财产安全的保证。
行业背景:
2016年7月15日,被称为中国私募行业发展分水岭的监管新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私募风云的混乱时代开始走向终结。“私募一哥徐翔”的传说已变成历史。今天带大家来走一走中国私募基金风云二十年。
1?私募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十分快速,并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金融控股公司都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同事也培育出了像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鳄。
2?而我国私募基金从2004年创立到现在,也逐渐驶入快车道,无论从私募从业人员,还是产品数量、管理规模上来说,都得了快速的壮大发展。截止2016年9月底,基金行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7710家。已备案私募基金41230只,认缴规模8.57亿元,实缴规模6.66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8.65万人。
1993年-1995年?证券公司开始承销,大客户将资金交由证券公司代理委托投资,与证券公司之间逐渐形成了不规范的信托关系,私募基金初具雏形。
1996年-1998年?上市公司将从股市募集来的资金委托证券公司进行投资,众多咨询公司以委托理财的方式设立,运作私募基金,私募基金逐渐成形,开始初步发展。
1999年-2000年?综合类券商开始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股票市场的较高收益使得大批上市公司更改募集资金的投向,私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相应操作股价等违规操作也应运而生。
2004年?私募投资人赵丹阳与深国投信托合作,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业内视为国内首支阳光私募,以“投资顾问”的形式开启了私募基金阳光话的模式。与“地下私募”相对,市场将证券投资类信托称为“阳光私募”,与公募基金呼应。
2006年-2007年?大量公募基金经理转头私募基金,其中不乏业内大咖肖华、赵军、徐大成等。草根生长的私募行业迎来更多“正规军”。
2009年?“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南”成为个规范证券类信托产品的文件,意味着存在多年的阳光私募模式得到监管认可。
2012年-2015年?私募行业风起云涌,大量民间合伙型基金盛行。华夏基金王亚伟离开,平台型私募公司设立,吸引众多风格的投资人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