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 慎思行
因解决组织问题而存在
今天,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组织驱动的时代,我们所生存的美丽世界和所获得的美好生活,无不依赖于像政府、公司、军队这样的各种组织。他们不仅为我们构建了完善的环境与制度,也给我们提供了全面的产品和服务。不过与个人的成功不同,组织的成功却更依赖于信息、过程、结构、文化和品牌这些无影无形且又相互关联的因素。
也正是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不断冲击,才使得整个世界的变化愈发激烈与频繁,并给组织带来了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组织更有效率、更为成功和更可持续,也就成为了每个时代的组织都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而在人们的认知中,组织自身理应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他们应该对自身的产生和发展了如指掌,也对自身的优势和目标非常清晰。但事实上,因为环境的巨变和自身的发展,一个组织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是否能清醒的认识到所面对的问题,是否有能力和勇气自己做出改变,却并不是总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一如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千年之问。事实上,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尤其是对于历史悠久、深处变局之中的庞大组织而言,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都是一个组织所能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这也正是咨询公司作为一个外部机构存在的真正意义,那就是帮助组织更好的认识和改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与进化。
但是在中国,咨询行业还远未被人们所了解,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变化不够剧烈,也不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对管理理论缺乏基础了解,更不是因为中国的组织领导者能力存在不足。而是因为咨询行业在中国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对于很多人而言它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咨询行业到底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为什么能够解决问题,究竟怎样去解决问题,未来能否持续解决问题,还存在着很多根本性的疑虑。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些疑虑,才使得很多组织在身临困境的时候,难以对咨询行业产生信任,从而甚少去使用咨询服务。
相比而言,欧美企业和机构使用咨询服务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并且在咨询服务的有力支持下,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因此,研究全球咨询业一百多年来的产生、发展,以及其与组织在合作中构建信任、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历程,对于中国企业和机构更好的理解咨询行业,了解咨询行业的未来,并应用咨询服务加速企业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基于慎思行对咨询行业的长期研究,我们关于咨询行业百年发展的独特故事,也将从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咨询公司的坎坷历程开始说起。
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
外部视角出发,坚持独立原则
时势造英雄,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与其所处的时代有着莫大的关系,咨询行业亦不例外。二十世纪初,随着莱特兄弟的飞机上天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人们的思想开始受到剧烈的冲击,而电灯、电话、电影和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则给整个市场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机遇。但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在政府反垄断法下的瓦解,更是让企业界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让企业家们深刻的认识到,资本逐利虽然天经地义,但市场竞争却并非没有规则,而遵循规则的背后,就意味着需要解决大量复杂而令人头疼的商业问题。
(慎思行:博斯艾伦公司及思略特的百年发展历史)
虽然企业有解决问题的需求,但那时市场上却没有专门为企业解决问题的机构,所以杂志社和市场研究公司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出口。这也使得在杂志社和市场研究公司实习的艾德文 博斯对企业的强烈需求感同身受。他甚至开始设想,能否成立一家专门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公司来满足这些需求,但是这个设想过于大胆,因为博斯实际上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然而,他大胆的想法却得到了老师斯科特教授的支持,并给了他要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教诲。因此,1914年凭借着给企业解决问题的热忱和勇气以及500美元的银行贷款,刚刚从西北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艾德文 博斯,在美国的工业重镇芝加哥开始了自己的咨询事业。
当时,由于芝加哥工业的蓬勃发展,各种解决商业问题的需求层出不穷,但限于能力艾德文博斯公司的业务却非常初级,除了帮企业物色胜任的管理者和开展市场调研外,还要负责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办公空间。由于当时的设施和设备相当简陋,每天奔走于客户和市场之间的博斯格外的辛苦,不过他对解决问题的热忱和投入还是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也使得公司的业务渐渐有了起色。不过博斯始终认为咨询服务并不止于此,他相信满足客户当前的需求只是表象,瞄准需求背后的深层商业问题才更为关键。因此他建立了一套理论,认为一个公司如果能够寻找外部机构来提供专业而公正的建议,将会变得更为成功。
(慎思行:1920年代咨询顾问的工作状态)
基于以前实习的经历,博斯发现杂志是影响企业管理者最有效的渠道,于是他开始撰写文章来阐述自己的理念、观点,以及发布研究结果。这对于那些每天深陷于各类的商业问题之中苦恼不堪的企业家而言,不啻于是雪中送炭。很快,博斯就获得了众多企业家的关注,而与博斯这样的外部专业人士探讨商业问题,也成了企业家们非常有限的能够从外部审视自身企业的机会。
与企业家们的深度交流,也让博斯深刻认识到,作为外部机构,要想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必须坚持自身的独立性,要有勇气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以外部视角给企业提供中肯的建议,帮助企业更好的发现和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坚持独立性的工作方式,也给博斯带来了州立铁路、制表机公司和报社等许多客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时的全美第二大百货公司蒙哥马利沃德。作为帮助沃德公司完成组织重组、削减成本、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顾问,博斯一直深得沃德公司高层信任。不过公司新上任老板avery的刚愎自用却成为了公司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
有一天avery询问博斯,为什么自己的高管团队在不断离职,博斯由于对公司的文化和管理风格有着深入的了解,所以直言不讳的提出“问题就是您本人”。这个答案虽然正确却激怒了avery,他一气之下将博斯扫地出门并取消了所有合作。虽然博斯失去了最重要的客户,但意外的是,他的坦诚却赢得了为数众多的沃德百货离职高管的敬重,最终他们都成了艾德文博斯公司的客户,并推动百货企业成为了艾德文博斯公司初期最为重要的客户群体。
构建专业团队,解决未知问题
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博斯公司自身的问题也开始显现。由于博斯整天埋头于解决客户的问题,却忽略了自己公司的组织建设,导致公司很难吸引和保留人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最终博斯开始慢慢意识到,问题在于他自己。如果想帮助更多企业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推动公司的发展,就必须依赖团队的力量,但这个团队不能只是一群商业利益的追逐者,而应该是跟他一样拥有专业精神,真心愿意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人。最终博斯决定以合伙制的方式发展他的咨询事业,而随着吉姆 艾伦和其他两位有着同样追求的合伙人的陆续加盟,公司终于从单枪匹马变成了一个能力强大的专业团队。
就在艾德文博斯公司的业务开始长足发展之时,整个世界却在变得愈发动荡。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仅将美国拖入二战,也让美国海军损失惨重,因此恢复实力迫在眉睫。但是当时美国海军舰艇的制造速度却远不能满足战时的急迫需求。情急之下,当时的海军部长、前芝加哥日报的发行人knox由于在芝加哥日报时曾与博斯在组织结构和薪酬管理上有过合作,因此找到了博斯,想知道博斯的公司能不能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慎思行:1940年代美国海军的船坞)
这个任务的确有些难以想象,但是博斯和艾伦两个人依然对海军的造船厂和管理机构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最终他们发现限制舰艇制造效率的根本原因,是海军低效的官僚管理体制和冗长的命令链条。但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博斯看来,将企业的高效管理体制移植到海军来或许是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这对于美国海军而言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因为海军管理体系是如此庞大和复杂,实现转变的困难不可想象。但是当时战时的紧急状态却给了博斯艾伦公司一个重要的契机,而knox也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提升舰艇的制造效率,来满足扩充海军的急迫需求。
由于博斯本人曾经在一战期间参与过军队人事的管理,对军队内部组织的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而艾伦则帮助过很多大型企业解决过组织问题,是企业组织效率的专家。最终结合两者优势的专业团队在1942年开始对海军管理部门进行重大的组织改革,团队不仅完善了海军既有的系统和服务,还建立了新的命令链条和管理单元,并推动所有部门协同运作提高了组织的整体效率。最后,为了确保问题的最终解决,博斯还专门派驻了顾问团队负责建议的落地实施。
在庞大官僚的海军管理系统里安插一只高效运作的咨询顾问团队,并随时对各种需求和问题进行反馈和解决。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大胆创新,却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海军内部的沟通效率,更使得制造一艘军舰的时间从原来的200天缩减到24天,为美国海军迅速扩大规模,对德日形成海上的压倒性优势,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随着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的推进,欧洲的咨询市场也逐渐被打开,而博斯艾伦公司也于1957年在瑞士苏黎世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海外办事处。随着欧洲企业逐步开始接受咨询服务,麦肯锡、科尔尼和理特等咨询公司也开始在欧洲开始建立分支机构, 并推动咨询行业进入到了第一次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博斯艾伦公司也在咨询行业全面发展的大趋势下顺利完成了上市,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家上市的咨询公司。
经历产生经验,信任创造价值
然而在上市的钟声和股价的暴涨过后,发展的黄金时代却戛然而止。1970年后,美国因为石油危机陷入衰退,不仅受到严重冲击的美国企业不再关注增长,美国政府在越南战争之后也开始全面收紧预算。这使得刚刚上市的博斯艾伦公司在商业和政府业务上腹背受敌,股价暴跌。而对于公司而言,更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整个公司对股价的过度关注已经使得公司的合伙人变成了注重短期利益的销售员,而丧失了博斯先生长期以来坚持以外部视角和专业精神解决问题的追求。
痛定思痛,最终公司决定对自身进行一次彻底的诊断,而诊断结果令公司高层颇为震惊,诊断团队发现如果公司不再做出改变,那么公司长期以来所坚持的核心价值将逐步丧失,最有能力的合伙人都将离开,品牌将严重受损,公司也将分崩离析。显然如果博斯艾伦公司不能自我救赎,那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就成了无稽之谈。
为了强力推动转型,1973年博斯艾伦公司由多位公司高层组成了跨部门转型团队,并以创新性的杠杆收购加合伙人投资及银行贷款的组合方式,最终使公司重回合伙人制度。在完成私有化之后,公司开始着手重建治理结构、专业体系和激励制度,使得公司再度回到博斯先生在创立公司之时所确立的专注于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而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转好,公司终于也走出了衰落的阴影实现了涅槃重生。
(慎思行:1990年代柏林墙倒塌及两德统一)
但80年代末期,整个世界的变革却愈加剧烈,不仅两德统一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更是震撼了整个世界,并重塑了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势力版图。在这场大变局之中,博斯艾伦承担的最重要项目,莫过于在1989年开始并持续多年的德国电信体系私有化转型。
在启动之初,整个项目就曝光在公众之下,使得新成立的德国电信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面对着大量前所未有的问题,公司的高层每时每刻都需要做出大量艰难的决策,而随着柏林墙的倒塌,整合和私有化东德的电信业务最终成为项目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公司迫切需要真正值得信赖的专业力量的支持。
最终博斯艾伦公司在1970年代的自身私有化历程,不仅为项目提供了方法,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联合项目团队对整个东德的电信系统展开了深入的诊断和调研,发现东德的电信系统老旧缺乏基础的支撑能力,但是更为主要的是,东德的电信组织中渗透了大量的前东德情报机构stasi的成员,这给重建东德电信系统的管理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博斯艾伦顾问与德国电信人事和法律部门高层共同组成了跨公司跨部门的人才筛选团队,对东德电信的150名前管理人员展开了拉网式的排查,选出了真正可以领导公司的全新团队,并推动了公司私有化转型的成功。所有这些共同的努力,最终铸就了现在的全球第五大电信运营商德国电信,同时也在整个德国掀起了国企的私有化浪潮,并直接促进了德国本土咨询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