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侵犯数百亿条公民个人信息 上市公司数据堂被公安一锅端

据新华社新媒体2018年7月8日报道,山东日前破获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7名,打掉涉案公司11家,查获公民信息数据4000gb、数百亿条。
经查,涉案的大数据行业知名企业数据堂(831428.oc)在8个月时间内,日均传输公民个人信息1.3亿余条,累计传输数据压缩后约为4000gb左右,公民个人信息达数百亿条,数据量特别巨大。
第一消费金融发现,数据堂在2018年7月3日发布了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原先是“预计应披露的重大信息在披露前已难以保密或已经泄露,或公共媒体出现与公司有关传闻,可能或已经对股票转让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项”。
数据堂于2010年8月26日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法人、创始人、ceo为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博士齐红威。数据堂获得了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达晨创投和国泰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后于2014年12月10日在新三板上市,成为所谓的大数据第一股。
数据堂2018年一季度报显示,该公司总资产2亿元,同比减少3.71%。2018年一季度营收1488.8万元,同比增幅56.89%;净亏损216.5万元。
数据堂在官网介绍,其已经在中国、美国两地建立4家子公司、5个数据处理中心。针对数据堂会在境外设立公司一事,第一消费金融希望中国国防部和中国国家安全部高度重视并介入调查。
在数据堂官网的数据商城中,数据堂提供语音识别/资料库,包含方言、少数民族和普通话。有语言学常识的就会知道,中国的方言种类繁多,在战争状态下或被别有用心的国家用作编译密码传输军事情报。实际上,美国军队已经多次将方言用作编译军事情报进行传输,具备高度的难以破解特点,比如越南战争。第一消费金融希望国防部、国家安全部调查数据堂是否将中国方言数据存储于美国,乃至于是否将中国方言提供给美国军方使用。
据数据堂2017年年报,数据堂已经拥有共计约2000tb的数据集,数据获取方式为通过自营众包平台采集、优质供应商合作、公共领域共享以及网络爬虫等,客户包括google、三星、佳能、nec、intel、facebook、microsoft、snapchat等境外企业。
央行主导的征信系统,受到《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的制约,并受到央行的管辖,对机构的接入、查询、上报等均有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像数据堂之类的民营公司,设立并不受到国务院批准,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流通上亦不受到监管,小则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大则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希望国防部、国家安全部、公安部、工信部、央行和银保监会引起高度重视,重拳打击违法违规采集、处理和传输公民个人信息的大数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