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特技_3

纱帽翅原是表示古代官阶大小的一种装饰品,四十年代初由陕西秦腔名家和家彦和王庆民首创出耍帽翅的技巧,最 早见于《杀驿》和《马前认子》两出戏里。后经阎逢春不断探素丰富和发展完善,遂成为揭示人物复杂矛盾心理状态的特殊表现手法,并被包括蒲剧、晋剧、京剧、川剧、豫剧等其它剧种在内,广泛应用于纱帽须生和官衣小生戏里。这种技巧花样繁多, 有单耍与双耍、环形前后旋转与上下摆动、异向倒转与两翅交换之分。纱帽的翅柄上装有一节弹簧管,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弹力和惯性,能够翅随人意、若合符节的娴熟运用确属不易。为一戏曲网
如秦腔 《杀驿》中的芦州驿驿吴承恩,当得知押来的犯官原是他的恩人王彦丞老爷时,惊吓得一身冷汗,立时目瞪口呆,原来静止的 纱帽翅,时而左闪右静,继而右动左止,表示剧中人遇到矛盾后的左思右想心绪,突然问,双翅大幅度齐上齐下摆动,表示心潮起伏难平;接着双翅由有规律的上下摆动变为团团乱转,表示心乱如麻多大摆大动的帽翅又嘎然而止,表示已下定要替王老爷一死的决心。此时候,舞台上的演员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却通过耍帽翅技巧把剧中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挖掘得深邃多姿,收到了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效果。耍帽翅耍以形传神,使技巧真正成为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切忌随意卖弄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