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江汽车站买票去星子现在要怎么说?


乘客:买票
售票员:到哪里?
乘客:星子。
售票员:没星子。
乘客:那就庐山吧。
售票员:几张?
乘客:一张。
售票员:150元
乘客:啊?!
售票员:买不买?
乘客:买啊,怎么涨价了?
售票员:这很优惠了,还包门票!以前要180元呢。
乘客:算了,不买,我走回家!

应该是这样的:九江——庐山风景区,这是到山上,牯岭镇的:九江——庐山,这是到山下,原星子县的。你要知道,以后山南是绝对会有公路上山的。到时会有一班车,庐山——庐山风景区。绝对不会使用“南康”二字。原因很简单,“南康”谁知道?如果用“南康”的话,外地到庐山玩的就直接买车票到山上了,谁会到山下的景点游玩。这不是又回到以前了吗?

人文圣山--庐山
特点就是山上居住着一万余人
所以才获得文化、自然双遗产称号!
极个别的无聊者,为了自己的私利,妄想侵吞庐山的名号,早有欧阳泉华妄想将山上居民全部迁下山,今有星子小人自愿放弃其千年名号妄想膀庐山名号,作为庐山山上的实实在在居民,凭什么对此让步呢?
庐山是庐山人民的,庐山以其文化、自然双遗产矗立在世界上,这是山上居民的光荣,既然无聊人士成立了庐山市,庐山市就得以庐山为中心展开工作,山上的居民有着绝对优先话语权,否则敬请放弃膀庐山的名号!
以前全世界的游客到了庐山火车站,指着不远处的庐山问、如何上到庐山,曰:此地距离庐山山上42公里,动车转道九江市区,到汽车站搭乘上山的班车直接上,大约要仨小时。
如今又有变化了,游客火车到达庐山火车站,望着不远处的庐山、很自觉地汽车赶往庐山市,下车一看、啥都没有,着急地问路人如何去庐山山上,曰:此地距离庐山60公里,汽车转道九江市区,再到汽车站搭乘上山的班车直接上,大约要五个小时。
皆大欢喜,从此庐山门可罗雀了!

你再怎么修路也是要从威家那边上山,要不你请渔民拿网绳把人吊上山!

因为牯岭是庐山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出名的一部分,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用牯岭代称庐山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种说法很流行。但是,实际上,牯岭和庐山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很大的区别”,不在或不仅在自然地理上区别,更主要的是文化上的区别。
我曾写过一篇小文《“古代庐山”和“现代庐山”》(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1-17 第08版 ),简要地说到过这种区别。这种区别一言以蔽之,就是“古代庐山”与“现代庐山”的文化质态和形态是不同的。
 “古代庐山”与“现代庐山”的分别,是由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后,庐山被西方文化浸染所引起的。其分界可以1895年12月30日九江道台与英国驻九江领事签订《牯牛岭案十二条》、英人李德立正式取得庐山牯岭开发权为标志。此前的庐山为“古代庐山”,此后的庐山为“现代庐山”。
  “古代庐山”文化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其形态主要表现为:宗教文化(以道教、中国化佛教为代表)、儒家文化(以陶渊明、宋明理学为代表)、隐逸文化(以“寻阳四隐”“寻阳三隐”为代表)、书院文化(以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为代表)、山水审美文化(以历代山水诗文、书画、石刻、园林为代表)、中式传统建筑文化(以寺庙、宫观、亭阁、塔楼为载体),等等。从质态来讲,当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的文化名山中,有泰山因帝王尊崇而神威,有嵩山因武林推崇而神勇,有普陀、五台、九华、峨嵋和武当、龙虎、青城、齐云诸山因佛光道影的映照而神圣。庐山兼得儒释道之胜,又更多地受到文人隐士的青睐而偏于俊逸神秀。尽管这些文化名山的文化形态不尽相同且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他们无一例外统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是说,在质态上,庐山与中国其他文化名山是没有区别的。
但是,当英人李德立登上庐山并取得牯岭开发权时,庐山文化的质态却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庐山由“古代庐山”进入“现代庐山”,在文化质态上与其他文化名山分道扬镳。
 山林城市牯岭的生成集中地显示了这一巨大的变化。
1、牯岭是在现代城市理念指导下生成的一座公园式山林城市。十九世纪后期,具有现代意识的城市理念在西方逐渐形成。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了他的现代城市理念,其要点是:城市建设严格按完整的规划进行;城市生活与乡村美景相结合;城市中有带状的绿地和花园;建筑密度低;良好的城市功能设施;有效的管理等等。李德立等人将这样的理念用于指导牯岭的开发。开发建设自始至终依规划进行,充分利用自然生态、风景资源,依山就势布设小型别墅;同时,以长冲河为轴线,以自然岩石、溪水、林木、小道为组景要素,布置自然式公园,形成以林赛公园为中心的山林城市。
2、牯岭的城市建筑以山间别墅为主体,与中国传统的城市街市殊别。作为城市,牯岭并没有中国传统城市的街市(现在的牯岭街是后来中国人建的),主要是由许许多多山间别墅组成。别墅多采用欧美民间建筑形式,体量小;沿长冲河两岸分布,依势随形,错落有致,呈离散式布局,无连续立面;每幢别墅都有自然式庭院,或翠竹掩映,或花木扶疏;每幢别墅都是城市公园的一部分。
 3、牯岭山城当时是多种文化共处一地的“世界村”。牯岭至二十世纪初,已十分兴盛。据有关材料,1917年,已建成形式自由风格多样的别墅569幢,有居民4439人;1928年有居民7679人;1931年有居民10059人。居民的国籍,分属19各国家,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多种文化共处的“世界村”。
4、牯岭山城具有较完备的现代城市功能。牯岭虽然只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山林城市,但却有较完备的现代城市功能,包括避暑、康复、游览、医疗、宗教(西方宗教)、教育(西式教育)、商业等多方面功能。1928年出版的《庐山的历史》(英)一书曾称,“牯岭的娱乐设施是无与伦比的”。城市功能的完备和优良,充分体现出牯岭城市文化的先进性和现代性。
5、牯岭的城市管理是通过社会自治组织实行民主管理。牯岭城市牯岭的组织是由众多业主选派代表组成的市政议会(也称董事会)。市政议会定期举行例会,讨论决定牯岭的建设、牯岭、税收、公共建筑的管理等重大问题,由此形成系统的有效的管理。
 从以上要点,不难看出,牯岭的生成所显示出来的“现代庐山”文化,无论是质态还是形态,与“古代庐山”文化都是大不一样的。上述“现代庐山”文化,很显然,深受西方近代文化影响。从质态上讲,其文化面貌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异。这种变异,一方面,显示了现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即如胡适先生所说,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走向现代化的趋势。
在这种现代化的趋势中,庐山文化的中心也由山下转移到山顶牯岭。从此庐山不再只是以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奇秀的自然风光而著名的文化名山,庐山文化由此新生出国内其他许多文化名山所没有的气质。
——庐山牯岭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公园式山林城市,是人类山林田园城市理想在中国的结晶,是一颗中西文化交流融合而生成的明珠。
——庐山牯岭的生成在中国开辟了自然风景与现代城市美妙结合的范式,为人类谋求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现代城市文明和谐共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这,就是“现代庐山”与“古代庐山”最大的区别。它既是庐山区别于其他文化名山最突出的特点,也是牯岭具有独特的现代文化价值的基础与根据。

到星子应该说到庐山市,售票员清楚的知道庐山市在星子。
到庐山上面去的就说去庐山就可以了。
这都说不清楚,证明是楼主自己的问题。
猪脑壳!
看来的确穷疯了,癞蛤蟆学会打喷嚏了,我给你提的好建议:叫你们收集好渔民的网绳,直接将你们吊上庐山,就挂在五老峰下面,这样能节约不少的资金,留下的钱你们分赃!
环顾庐山周边,上庐山最短的路线在赛阳,其次好汉坡路线!从距离上说:庐山火车站距离庐山距离算最短,但是没有直达班线车辆,登山驴子都喜欢徒步经赛阳上山,九江市民因为不在乎时间长短,选择好汉坡路线徒步上山,为的是轻松锻炼身体;户外自虐型的野驴,多数为了某一种炫耀,会选择路程比较长的路线上庐山、诸如:慧远路、桃花源路线、甚至从秀峰穿越汉阳峰上庐山。
对于全国各地游客来说,他们来庐山一般都有时间计划的,多数都是火车到达庐山火车站,由于在最短的庐山火车站没有直达庐山山上的车,游客不得已只能选择动车转道九江火车站,之后从九江汽车站乘车直接上山,现在因为成立了庐山市,势必误导众多游客从庐山火车站乘汽车转道庐山市,等到下车之后才发觉完全搞错了,还得再汽车转车去九江市、乘汽车上山!
就算你所说30亿重塑古道 今后可从山南登庐山,请问:上山需多长时间?花费多少钱?
如果真想花巨资修路,不如把铁路修到星子境内!
不要以为膀了一个庐山,星子就能得到既得利益;世人都是精明的,千年星子名号---文化底蕴远高于庐山,你却随意丢弃了,目前又在大肆丢钱搞一些不着边际的项目,你觉得很自豪、对吧!你可知道此举会造成多少游客对你投以耻笑的表情,你以为还能将庐山很好的宣传下去么?
早点醒来吧!

气急败坏的小丑、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