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有限开禁烟花的举措,15日的绍兴网发表了一篇署名“正点子”的奇文《为今年烟花有限开禁日期缩短很“有限”叫好》,这篇强奸民意的贴子还诡异地出现在在“浙江在线”和“人民网”和省级国家级官方网站台,大有占领舆论高地,先声夺人之势。
常言道:奇文应共赏,疑义相与析。本来已对这一话题兴意澜珊
绍兴:为今年烟花有限开禁日期缩短很“有限”叫好
epmap.zjol.com.cn 2014年01月15日 14:38:41 浙江环保新闻网 浙江在线1月15日讯 昨天,今年春节市区二环线内烟花爆竹有限开禁方案通过主流媒体被披露:燃放时间从26天减至10天。在近一年里雾霾和PM2.5成为热点词的背景下,燃放时间比去年缩短在意料之中;但细看新方案不难发现,尽管燃放时间缩减大半,但包括除夕、初一、初五(迎财神)、初八(开门炮)、元宵这几个“燃放大头日子”都在(详见14日《绍兴晚报》),也就是总体上不会影响那些想燃放烟花爆竹者的兴致。对此不少网友认为这种“缩短”的姿态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换汤不换药,但笔者却要为这样的“有限缩短”叫好。
经历过烟花爆竹完全被禁的那几年过年氛围的人应该都有感觉,没有烟花爆竹的过年是缺少滋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年的最朴实的意义在于,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纪念,因为即便你有再多的年可以过,任何一个年也都是值得珍惜的,仅次于红白喜事;而烟花爆竹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物化文明载体,作为一种能让人百感交集的“通感物”,被轻易否定无疑太可笑。诚然烟花爆竹有一些隐患,但在酒席上大家会理解“今天多喝点,高兴”,为什么就不能理解烟花爆竹的文化意义呢?
现在网络上关于禁止烟花爆竹的声音固然此起彼伏,然而大家是否忘记,当年呼吁开禁的声音,其响亮程度未必不可等量齐观。正因为经历了从不禁到全禁再到有限开禁的波折,烟花爆竹存在的价值才更显得毋庸赘言,至于存在的“量”则是可以博弈的。这正如像已经被淡忘的“限塑令”中的主角,事实已经证明,塑料袋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发明——就其影响力来说,可以和拉链、方便面相提并论——不可能因为一道简单的禁令而消亡。即便真的禁令下了,恐怕最终无非是给监管者增加无尽的活儿。
最近互联网上关于叫停烟花爆竹的评论中,矛头主要指向烟花爆竹会让过年时空气质量雪上加霜。然而笔者却认为,恰恰在当前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衡量实现美丽中国和中国梦的一个重要考量元素的时候,更加不能武断地拿烟花爆竹“开刀”,因为那样反而会掩盖住主要矛盾,即引起日常空气质量下降的几个“大头”: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
从逻辑上看,目前网上全面禁止烟花爆竹的评论还有一个先天的致命伤,那就是无妥协式的一刀切禁令无疑忽视了持反对意见者的感受;据笔者观察,一些支持全面禁止的评论者在前阵子热点——转基因食品问题上支持的是“不管我懂不懂科学,我也有权选择排斥转基因”,那烟花爆竹问题上怎么就不能“宽容”了呢?至于把“每年都会有因为烟花爆竹带来的伤亡事故”作为理由要求禁止燃放的,那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思维。个别网友甚至还阴谋论地怀疑政府和烟花买卖有利益串通,这更是把两个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扯在了一块儿——监督烟花买卖是否规范的必要性没人会否认。
互联网时代,政府积极听取网民意见是亲民的举动,绍兴去年开通民情在线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收效;然而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网上的倾向性意见并不反映实际、并不指向正确的方向,网络谣言危害敲响的警钟余音犹在。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能轻易受网上意见的影响;以理性为前提,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来决策才是正轨。
尤其是对待像空气质量这样的一类民生问题,不能矫枉过正,更不能草木皆兵。像绍兴市政府对待空气治理的态度,一方面把“改善环境质量”列入新年八方面主要工作之一,而另一方面在对待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上在照顾了支持禁止烟花爆竹者的“善意出发点”的前提下,没有忘记倾听“另一部分人的声音”,也没有为了“政绩”去迎合禁止莫须有的污染源。
微信扫描举报
正点子出来说说理,你的逻辑在那里?
一个开禁措施,形成多输局面,失了民心,输了政府诚信,其实最后相关部门的利益也远低于预期吧?因为来投标的人数大大减小,许多摊位只能比去年低得多的价位拍出去,这点可怜的收益,却让政府和部门背上了这么多的骂名,真是不智啊!
说的好。
三公,要开禁的相关部门,只想钱-不要脸,(只想蝇头小利,不管群众死活),哪管骂声臭名,冤的是-政府一同被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