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时间开始值钱了,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十分浪费时间。
人无再少年,花无重开日,时间不可回撤,你为了免费的东西,虽然没有付出金钱,但你付出了最珍贵的时间,本来在这段时间,你可以挣更多的钱,俗话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马云曾在《赢在中国》中说过: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所以尽量不要免费。等你有了钱以后再考虑免费。
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以为是天上掉馅饼时,殊不知很容易被砸死。
打个比方:当一家早点店举行免费促销活动:每日前50名即可免费品尝新品早点时,大多数人便会趋之若鹜,像是逆流而上的鱼群一般。
虽然免费的名额只有50个,但是排队的人却远远不止50个。这时候,能够获得免费名额的人真的就赚到了吗?他真的是那幸运的前50名中的一个吗?你肯定知道,排队的代价就是时间。只有比别人更早,花更多的时间去排队才有可能得到这个免费品尝的名额。
当你获得某种“免费”时,你肯定在以另一种形式去支付这次“免费”所需要的成本,作为等价的交换。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往往意味着骗局。
1、 什么东西是贵的“免费的才是最贵”是经济学的概念,脱离了经济学来讲,阳光、人的善意,这些往往并不需要你付出什么而去得到——也就是免费的,而这些东西都是“贵”的,甚至是无价的。
2、 那么回到经济学解读这句话,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真的免费吗?
① 免费只是你不用为此直接付费而已,但并不表示其他人或者全社会为此不支付成本。如果你是创业人,你的创业项目对接受服务的人免费,就意味着提供服务成本更“贵”。免费提供的试用品和体验性服务,其成本都是由受到吸引后掏钱消费的消费者承担的。免费的公共服务,诸如医疗、教育甚至是交通,都是纳税人支出,而且由于政府在运行上的低效率和浪费,往往比私人付费更贵。
② 还有一些免费的东西,他们本身不用支付成本。但是在其他方面,会产生更多的机会成本。免费发放的小礼品,你排队花费的时间就是花费的机会成本,以及可能产生后续的消费。甚至有些以免费为诱饵,吸引人群聚集然后诈骗传销等恶劣的行为。
3、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免费会造成了多少浪费?物有所值是不贵的,浪费才是最贵的,而免费的将会造成更大的浪费。举个例子,国庆高速免费,于是大部分人都选择开车出行,最终造成拥堵,浪费更多的时间,而这浪费掉的时间,可产生更多的价值(机会成本)。如果不免费,很多人就会多思考一下需不需要开车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会不会更好?其实免费只是我们测量短期利益得出的主观意识,免费付出的成本,比付出劳动所得的成本高很多。因为免费的东西往往不符合实际需求,为此你将支付没能利用最符合需求资源的机会成本,得不偿失。
所有免费的东西,都标上了你看不见的价格,所谓的免费,不过是以其它形式进行了支付。
仔细观察下每天的生活,“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简直无处不在。
你在视频网站免费看电视剧,非会员就必须忍受60s的广告;要看最新的网剧,不是vip就只能观看4集;你为了免费,下载了盗版的电子书,结果排版混乱错字连篇,令人阅读体验大减;而在微信朋友圈里体现的最明显,就是求赞党。
其实,所有免费的东西,都标上了你看不到的价格。当你的时间开始值钱了,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十分浪费时间。
付费是市场行为规范。
免费由市场行为规范变成社交行为规范。
社交行为规范的关键力量就是人情,而人情的偿还是非常贵的。
免费!
这两个字往往成功地给人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和愉悦的感受,但事实上,所有的免费模式背后都伴随着更高昂的“收费”。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我们对免费的最大感受就是,不需要花费一分钱便可以得到某样东西,乍一看以为自己付出的成本为零,其实细细想来你付出了更大的隐形成本-机会成本。
1、免费的东西往往质量不高
中国有个成语叫道旁苦李,说的是一群孩子看到道旁有一颗李子树,结了特别多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小伙伴都去摘李子吃,其中一个孩子却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取,他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结果小伙伴们摘的真是苦李。
“免费”就是那个苦李子。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物美价廉=便宜没好货”,那么我们更要意识到“物美价免=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的道理。
2、免费耗费时间成本
为了一次免费吃霸王餐的机会,你得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去app里寻找和等待去抢那个秒杀。
当你的时间开始值钱了,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十分浪费时间。
3、免费导致服务质量较差
免费得到的服务质量一定比不上个性化的付费服务。两者并存,一对比就造成了服务质量差异。
qq是把会员制度践行地最彻底的那个了。免费的qq承载了各种付费增值服务,也是我们感受服务质量差异最明显的一个地方。免费的qq音乐,只有绿钻会员能享受无损音质;免费的qq游戏,只有蓝钻会员能在房间任意踢人;免费的qq空间,只要黄钻能使用好看的皮肤装扮……
4、免费破坏市场生态
当消费者趋向免费,收费的竞争不过免费的,最后要么自己也免费,要么关门大吉。所以你会发现优质的东西越来越少。
任何免费的东西都是需要成本的,草场只有那么一片,优质的付费商家被打免费价格战的商家挤走以后,我们得到的选择范围小了,市场失去良性竞争,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免费虽然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当我们在选择免费的时候,但一个总选择免费的人,大多也就慢慢的不值钱了,优质的人生绝对不是免费能构建的。
上免费的高速公路,就要陷入无止境的拥堵;看免费的节目,就要等待60秒的冗长广告;看免费的影片,就要忍受劣质摇晃的枪版画面,或是挑已经超过电影保护期的片子。你想学一项新技能,在网上搜免费的视频教程,结果学得慢且没成效。你省下了钱,却失去了时间、舒适和时效性,这就是损失的机会成本。
免费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付费
你以为免费,只是表面的没付钱,但事实上,已经用另一种形式付给了商家。
我们去酒吧消费,可以免费点瓜子、花生,但酒水饮料却比普通超市高出许多。因为多吃花生必然产生干渴,能带动酒和饮料的消费,而酒吧主要靠酒和饮料来赚取高额利润。所以,我们免费吃的花生已经用酒水的形式提高了酒吧的利润。
所以免费到底是什么原因?
按照chris anderson的理论,免费现象实质是让钱在不同的产品之间,不同的人之间,现实与未来之间,与钱无关的市场和与钱有关的市场之间转移,经济学上称之为交叉补贴。
交叉补贴是一种定价战略,是主导运营商运用其市场主导地位进行的一种妨碍竞争的定价行为。交叉补贴其思路是,通过有意识地以优惠甚至亏本的价格出售一种产品,而达到促进销售盈利更多的产品的目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家之所以愿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甚至免费赠送消费者商品,是因为交叉补贴的存在。他们不但可以从“盈利产品”中获得补偿在“优惠产品”失去的利润,而且还会有更多的盈利。
交叉补贴类型较多,具体种类有付费产品补贴优惠产品;日后付费补贴当前免费;付费群体补贴优惠群体;通过第三方实现交叉补贴;非货币形式等等。
举个列子,我们免费使用百度,搜索结果的一二条都是xx广告。那么对于百度来说,我们就是他们为广告商带来流量的产品。道理很简单,资本不是活雷锋,羊毛不可能出在牧羊人身上。
如果你在免费的使用一个服务,那么你不是客户,是产品。
所以说呀,商家怎么会做亏本的生意!他们有各种方法去赚你的钱,只叹我们太傻太天真。
商家各种免费手段大绝招
第一招,叫做 “假免费”。
就比如很多淘宝的9块9包邮,什么袜子、热水袋或者手链什么的,你明明没有这个需要,但是看到弹窗里的9块9包邮,只有出邮费,商品不要钱。嗯!不买白不买!但是,真的是只出邮费吗?其实只要快递单数多,邮费并不会那么高!而且,就算我们排除各种假货的情况,你再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商品吗?
相对应的,第二招叫做补贴式免费。
上面是商品不要钱,这里是邮费免费。比如什么满49包邮啊,或者是满100减20补贴券。他在购物车提醒着你,然后为了包邮,你凑单买了更多无用的东西。
“免费诱惑”的第三招,叫限时免费。
这一招更毒,“免费是有限定时间的啊,快来买啊!”
说个最极端的案例,在2013年各家网盘大战期间,突然有一天,各大论坛和微博传出消息:“百度云网盘的支付系统,疑似出现了重大 bug,所有付费套餐的价格变成了原来的 1/1000,1 毛钱就可以买一年会员!”
这个所谓的bug直到几十小时之后,才被修复。而各类网民,也包括我自己,不管之前用没用过百度云,都赶在这段时间里去抢注了会员。
虽然百度一直没有承认,但业界普遍认为,这其实就是百度云的营销策略。用所谓的1毛钱,制造限时免费的假象,迅速捆绑用户。几天后,百度云就宣布用户量突破了7千万人。
第四招:直接免费。真的就是给你真金白银,完全免单。
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初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疯狂的烧钱补贴大战。那场大战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外卖小哥都快跑断腿了。
但渐渐的,当这些网站收割完毕后,你就会发现,补贴越来越少,运费越来越高。但你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习惯了网上点餐,,也只能一边叹气一边付费。
所以,这种模式有个形象的称呼:养猪模式。把用户养肥了再杀。
最后一招,更狠:二段收费。
这种套路常见于网络游戏中。比如王者荣耀,就是基本英雄免费,而皮肤道具收费。又比如打印机和拍立得,机器本身不贵,但墨盒和相纸费用很高,通过你重复购买这些消耗品来获取利润。
以上这五招,想想,你被几招骗过?
以前我们总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有个说法叫: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比如你在视频网站看免费视频,网站赚取的是广告商的钱,甚至赚取的是你个人资料的钱。
以前杀毒软件很贵,现在也是免费;以前报纸收费,现在用app看新闻免费。
这就是互联网的“免费诱惑”。
另一方面,撇开个人因素,从社会角度来看,免费带来的是更严重的危害。
在经济学上,有个很著名的理论——“公地悲剧”。
有一片公共的草场,所有的牧民都可以在上面自由地放牧。由于牧场是免费使用的,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只牛以增加自己的收益。虽然他们明知增加牛的数目会使草场的质量下降,但这部分成本是由全体牧民共同承担的。也就是说,假设增加一只牛给一个牧民带来的经济收益是这么多的话,由于草场质量下降所带来的损失他只要承担这么多。
基于这样的权衡,所有的牧民都会尽可能多地放牛。但牧场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一旦超出了它的承载能力就会使其发生退化。最终,所有的牧民都因为没有办法继续在这片草场上养牛而破产。
在这一故事中,需要注意到两个关键点:
第一,虽然牧场是免费的,但实际上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每个牧民在做决策的时候,并非没有考虑自己行为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草场质量的下降。只是他们认为自己仅需要承担这部分成本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即使增加一只牛为整片牧场带来的成本远大于1,但只要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小于1,每个牧民仍然会选择多放牧。
既然对每个人都划算,那这个贵在哪儿呢?显而易见,整个社会承担了由于对有限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定价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成本。回到牧场的例子,如果对每个牧民合理收费,那么社会就可以用这笔钱去开拓新的牧场,去寻找高效放牧的新方法,或者仅仅用于监管系统的设立以确保总放牧量不高于牧场的承载能力,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