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角/文
提起韩月乔这个名字年轻的朋友也许略感生疏,然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朋友来说一定是耳熟能详的。1979年,她拍摄处女作《爱情与遗产》(饰演韩莎莎,担任主配角)的时候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这对于年少轻狂的我们来说,是永远不能忘记的青春记忆。接着我又看了她主演的电影《白桦林中的哨所》等影片。我记得那时候常常可以在《大众电影》、《大众电视》、《新电影》等杂志上看到她的照片。
之后她又参与了很多影视作品的创作,比如:《欢欢喜喜》、《潜影》、《灰魔》、《田野又是青纱账》、《二战秘闻》、《炮兵少校》、《新孟丽君》、《晚秋》、《家风》、《同舟共济》等等。
再次关注韩月乔,是因为我写《故乡情深之故乡人》时,才知道她和我是老乡,都是左权人的后代。于是我经常登陆她的网站,经常登陆她的博客,关注她的创作,关注她的动态,关注她的文章。以前我只知道她是一个演员,因为一直活跃在屏幕上,被称为“艺术的常青树”,现在我才知道她原来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演员,在进行影视创作的同时,她还参与了小品的创作比如,《心灵》、《月儿》等等,参加了话剧的创作比如,《家》、《冬天的故事》、《卡桑布兰卡》等等。不仅仅如此,她还喜欢摄影和绘画,并且都有很高的水平。我看过她拍的照片《农家院》构图和光线的运用绝对一流,她创作的国画《春江花月夜》被比利时公主收藏。
经常读她的博客,我发现韩月乔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令我感动。
她是一个坦诚而又富于爱心的人,在她的博客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以英雄左权将军命名的县城,可以说是一个著名的红色老区。生长在城市的我,过去,并不喜欢这里。也许是我也像父亲那样,穿上了军装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左权对我的重要意义”。这句话是她参加左权县苇泽村“左权将军希望小学”落成典礼以后的写的。对于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一个著名的演员,她如果毫不犹豫的说出她喜欢贫穷的左权,就显得有点假了。一个人只要能力所能及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管是为了父亲还是为了自己都不重要。今年的六一,我又看到她捐书给“左权将军希望小学”的事情,在《为了乡村的孩子们》这篇博客中她这样写道:“六一儿童节到了,我想到自己搬家的时候把那些从年轻时候就视为“贵重”物品的书,找了一间屋子与自己那些现在的那些“贵重” 物品[画框]等放在一起,准备将这些书送给老家《左权将军希望小学》的孩子们。”
她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女儿。在她的博客中,有许多老照片,表达着她对父母的热爱,在《爸爸安息吧》这篇博客中,她写道:“九天垂泪全家悲,龙泉争鸣唱挽歌。红五星,绿军装,斜风细雨不须归,愿君含笑静安息,肝胆相随慰英灵”。从诗中我能感受到一个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思念。
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她不仅捐款捐物,还积极参加赈灾义演。“我们每一个人,都由于地震,与灾区人们走的更近了,他们像我们自己的亲人一样,这几天,我总想哭,但我想对他们说我最喜欢的话是“生命不言败”,坚强起来,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我们是你们的亲人。我们会努力的,伸出我们的双手。”是她在地震发生后写下的话。
在她参加淮安实验小学百年校庆的活动中,她拥抱着她的第一任班主任崔老师泪流满面,在随后的回忆中她写道:“这个名字我已记不清是谁了,但我立刻意识到,这也许就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怀念着,朦朦胧胧在记忆中翻找的那个慈祥的女老师。”“见到崔老师,虽然她已头发花白了。但我立刻认定,她就是我曾经不断思念,充满好感,给予我最初的文化和人生知识,抚育之恩的女老师”。
对于韩月乔这样一个德艺双馨的老乡,我祝愿她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就像老家盛开的桃花一样,光彩夺目鲜艳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