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车祸后,他的家人将他的肝肾捐给三位病人


网络配图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正值壮年的王彦华失去了生命。而他的家人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尊敬的决定——器官捐献。经过评估,王彦华的肾、肝捐献给了3位急需移植的患者。为什么这么做?王彦华的姐夫王安伟说,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器官留给有需要的人。他说:“接受采访并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一件特别的事,而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器官捐献。”
一个艰难的决定
王彦华是河南人,在店口上班,而他的姐姐、姐夫在杭州开店。那天,王彦华的姐夫王安伟和往常一样开门,进货,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接到一个电话,说妻子的弟弟出了车祸。“5月份见面的时候还好好的,这快过年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王安伟说,接到王彦华生命垂危的消息,自己立刻和妻子从杭州赶到了诸暨。
原来,王彦华在上班路上发生车祸,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颅内出血,瞳孔放大。医生告诉王安华,要做好心理准备,人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不死心的王安伟连夜垂询浙一医院,得到的答案依然相同。
得知王彦华已经脑死亡,王安伟提出要捐献器官。但王安伟的妻子第一反应是抗拒。“他是我妻子唯一的弟弟,她反对我也能够理解。”王安伟告诉记者,自己耐心地劝说妻子,器官捐献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还能让小舅子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终于,妻子没有再反对。王安伟同样苦口婆心地劝说丈母娘和弟媳。她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甚至连器官捐献都没听过。最后是“救人”两字让她们点了头。“我老伴也是生病去世的,那时候多希望他能够活下去。儿子如果真的醒不过来,能救几个人也好。”王彦华的母亲这样说。
一件了不起的事
最终,一家人在器官捐献意愿书上签了字。
  为什么想到器官捐赠?王安伟说,最开始的时候,是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来做工作,“她告诉我器官捐献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怎么做?听了她的解释,我觉得器官捐献很有意义。”生活中,王安伟喜欢看新闻,也听说过器官捐献的事,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让自己面临选择。“我知道器官捐献还不普及,也有许多人无法理解。还听别人说过,因为需要的人太多,有人贩卖器官。我想应该为这些等待救助的人做点什么。”王安伟觉得,许多人不愿意捐献是不了解这件事,他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同行者。
现在,王安伟已经回到杭州上班,从不担心有人知道这件事会说闲话,因为他认为自己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小舅子的一双儿女。王安华告诉记者,暂时还没有和孩子说,因为他们还没有成年,“不过,我把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互相发送的短信都保存起来了,以后会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父亲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一比三十的尴尬
在整个器官捐献的过程中,器官捐献协调员一直陪在王家人的身边。 
据了解,自2010年3月我国启动器官捐献开始,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个新职业也就此诞生。他们负责联系“潜在捐献者”的家属,宣讲有关政策法规,完成捐献法律手续,协助医院完成器官捐献全过程。“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告诉家属这件事,至于捐与不捐都应该尊重。如果家属同意捐献,我们将会对整个过程负责到底。”一位器官捐献协调员说。
该器官捐献协调员说,我国每年有近30万患者需要进行器官移植,而实际情况是,每年仅有1万人能够得到器官移植,供需比高达1:30,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移植需要。人体器官来源不足,许多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过程中不幸去世。“或许,正如王安伟所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客观地了解器官捐献,而不是排斥,这就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现象。”

问题是捐献者无偿捐出器官,但医院收钱不是赚多了吗

由家属来决定器官的去向是不是太不尊重死者了点?如果是死者生前自己的遗愿感觉才合情合理。

捐献器官到底是家属情愿还是自己志愿。这个是个很大的问题。

医院收的是手术费,不是器管费.

义侠大义,小可佩服佩服。

现在换肾没有六七十万换不了,里面有手术费和药费还有什么?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