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这边塑胶跑道建起来了,越城城北和镜湖没有体育馆能建个塑胶 ..



这跑道看着可以,应该不是塑胶,都是红色沥青

绿云路的塑胶跑道早就建好了。

这个好像是百官广场附近,那个跑道有多长,抽空去看看

百官和越城对比,就是百官会有化工的气息,但是偶尔,风向吃到的时候气压低的时候。越城就是比较挤,或许机动车尾气光化学污染也会对沿街的百姓造成影响,袍江的工业园对越城北也如同盖北对上虞北的危害。因此要看生活当地的人怎么认为和认识,心态上的调整。
论城建,两个区的城北都行,一样赋有现代气息,一个有湖一个有江,规划上各具特色。而老区的城建方面,百官老区较新面积也小,越城时代远突出了文化底蕴,但越城还没有精力去真正保护发掘好他,显得有些破旧。
论产业,两个区定位不同,牺牲了一个环境,换了一个GDP,在绍兴的人基本都知道怎么回事。
论人文,差别不大,性格方面越城人喜欢评论、论理、诉讼、维权意识强,但会给人颇为计较小得失,政府有些想法和项目会因为部分人的计较而落空导致其他人跟着牵连;百官人性格上较为自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各人自扫门前雪,遇事托关系较多,不会去走较虚的信访路线。另外个人认为越城老龄化相当严重,应该引起重视,以后很多事情会受限于老龄问题。
论生活品质,差不多,更多的是交通上影响,提高越城的交通畅通真的很重要,不然越城的发展成果实现不了共享,已为瓶颈项。
论教育,越城的鲁小,北海,塔山和百官的实验、城北实验、百官小学质量差不多,中学稍微越城有优势,但不要忘记了人口比例的问题。人口比例会影响受高质量教育的真实性普遍性。

这个跑道其实反映如下问题,一是建设的有效性,上虞这个跑道和镜湖的跑道在利用率上会有差异;
二是建设资金保障上,上虞本来把江滨建设和E游小镇联系,会化成本下去打造,而镜湖缺乏这个背景,因此会投资金到其他项目;三是,镜湖的建设尚未成型,没有成气候,人居环境未形成,而上虞的滨江已经有些时日,城北已经形成气候,锻炼的人多。

塑胶跑道有气味,还是不要的好

绍兴事爷网友这话说的我不同意你的片面观点。按百官的人性格上我是赞同的,极其自私势利。在这点上,越城比上虞更具温暖。就是城建方面,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上虞城北也没有形成气候。好多地方为止连断头路都没有打通。何来形成气候。镜湖新区开发的还是比较有鲜明特色的。主题乐园也有了。说明镜湖新区也不能说不成气候。按两地的商业结构。镜湖更适合总部经济发展。而百官纯粹是商业模式。然而对百姓来说。空气什么的,化工味十足的城市,怎么能跟纺织印染业的城市能够相提并论呢?百官的城市结构过于向东向北。与三区融合背道而驰。螺丝扣里做道场就是给上虞百官最好的解释。所以我不同意你所说的观点

也只有你说百官螺丝壳里做道场

上虞人比绍兴人自私,这一点绝对不敢苟同,在上虞有许多“最美上虞人“的现象,有点亮一盏灯之类的义工群体,近3000人定期出资捐助困难群体,上虞有企业家愿意捐款1亿元修体育馆,张杰、杭兰英、救火阿三之类的现象层出不穷,会在绍兴这个城市,更多的是自己管自己,少了些温馨,更商人化。
请看一个报道,
上虞:一座城市的人文推手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 日期:2015-12-24浏览次数:460字号:[ 大 中 小 ]
令人略显意外,在上虞的城市辞典中,新增了一项注解:人文品牌。
2015年,上虞被评为“中国乡贤文化之乡”。在此前的三年里,“中国孝德文化之乡”、“中国信义城市”先后花落上虞。三块国字号的人文品牌,让习惯了观察上虞经济现象的人们,对其人文现象刮目相看。
令人不感意外的是,近年来发生在上虞的系列人文事件:一代导演谢晋的去世让诸多媒体与文化人聚焦上虞;张杰,一位早年靠卖茶叶蛋起家的上虞籍旅港同胞,在家乡捐建了21幢教学楼;杭兰英,一位朴实无华的村支书,其数十年的村治历程,感动中国。
所有这些现象,并非无迹可循。在诸多人文现象背后,上虞的推手是什么?
城市的温度
一江穿城,是上虞的城市格局。沿娥江溯源,江岸的上虞城市风光,被各种人文风光所包围。
“舜耕象群雕”,是上虞的一处地标性景观。它出自工艺大师韩美林之手。韩美林之所以结缘上虞,源自已故导演谢晋的牵线。
与诸多中国城市一样,上虞的老城区与新城区,分布着**小小的广场。与别处的广场不同,这些广场均以“信义”、“爱心”等命名。每一个广场呼应的,是上虞寄望打造的城市公民人格。
从城市的面容,深入到城市的皱褶肌理深处,同样离不开人文元素的浸润。曹娥江十八里景观带、各类景区、城市道路、桥梁、凉亭等公共空间,均被覆盖上上虞当地的名人故事与人格化特征。200余名上虞名贤的故事,通过各类建筑,渗透到上虞城市的大街小巷。
“让历史为今天所用,它才不会是断裂在典籍里的一笔沉睡的资源。”上虞区委书记孙云耀说,每一座城市均有它的文脉,如何活化历史资源,造就一座城市的别样风情,是上虞打造人文之城的要义。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上虞区委、区政府将“人文上虞”作为打造“四个上虞”的重要内容,提出“孝德文化、青瓷文化、春晖文化、乡贤文化、信义文化”等几大文化建设,把人文更好地融合于创新创业、社会管理、文明提升等各个层面。
将人文纳入重要的政经脉络,蕴含的是上虞对城市自身命运的思考。从早年龙山脚下的一座小县城向北部新城拓展,在城市现代化的匆忙步履间,当人口的流动与聚集让昔日的城市居民变成了陌生人,如何留住一座城市的乡愁以及那些守望相助的记忆?
每年8月,在上虞城区的31个社区里,都会迎来一个“社区邻里月”,楼道茶话会、邻里**录、社区百家宴等充满人情味的活动在城市里广泛开展。
上虞的“社区邻里月”已持续开展7年,各类活动近2000场,持之以恒的主题则是关于家园。振兴家园、开心家园、爱心家园、信义家园等,一年一个主题,一以贯之的主线让上虞小区里陌生的面孔熟悉起来,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人际在此中润滑与催化。
如果说“邻里月”是草根们的狂欢,那么“最美人物”评选则是一座城市寻找当代精神偶像的过程。连续6年,上虞开展“最美人物”评选,主题包括信义、爱心、孝德等,从最基层开始选拔的这些民间人物,其事迹通过当地的广泛传播,根植到普通民众的心里,最终走出小区、乡村,走向舞台,接受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褒奖。
“这其实是一个社会评议的过程。”上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郑建庆表示,从最基层开始的选拔,让一座城市的人都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既用自己的手票决了心中的英雄,也让具有感化力量的故事渗透到了人心中。
最终,像张杰等遴选出来的人物,走出上虞,开始在更高层面产生影响,从而成为让外界认知上虞的一座城市的骄傲。截至目前,上虞上榜全国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浙江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浙江好人榜等道德类荣誉的数量达27个,居浙江各县(市、区)之首。
乡村的复兴
  2013年,陈溪、丰惠、汤浦上虞三镇,启动了一项特殊的计划:每镇每村选择3户家庭,由其自行提炼出家训。最终,135条提炼出来的家训,被放到了专家、学者面前,通过评审会后,这些家训又回归到村民家中,悬挂在醒目之处。
由三镇试点出发,上虞计划在6年时间里,完成对全区317个行政村26000户家庭的家训提炼展示。截至目前,上虞的8000户家庭已悬挂完成了家训。
  家训,这一古老的儒家时代的人格化格言,足以影响人的一生。上虞以家庭这一最小的细胞为单位,由此启动了“以家风带村风、以村风带民风”计划,从规范成员的言行举止出发,塑造良好的村风。

反正楼主是紧抱越城大腿,逢虞必贬,颠倒是非。

过犹不及!据我所知断头路都已经在规划开通中,你的信息有点迟钝。纺织的污染是水体,对纺织厂的劳力影响比化工更厉害。镜湖总部经济?你以为是曼哈顿?口气比脚气大么。做人要诚实点,别瞎扯,谁没去过镜湖?你看看有几个人在图书馆体育馆,晚上放你一个人走敢吗?

长篇大论废话这么多 你的言论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 反正说上虞差的你都赞同 说上虞好的你都不同意

有钱任性网友,感觉你这个人就是上虞都是好的.没有不好的地方,容不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全浙江省上虞最好是吗?自私自利的小人。

我怎么感觉你就是贬低上虞的跳梁小丑

我有说上虞最好吗 你还没当上绍兴人呢 颠倒是非乱扣帽子的师爷作风早就学会了 自私自利这个称号你当之无愧 好东西不给东关你心里就难受 看到别的地方发展就说没用 就连多造一个三界站你都能bb不停 见不得别人好 全e网的人都知道你才是最自私自利的跳梁小丑 东关29年不发展确实值得同情 但是你这种极端的思想和处事方式只会让看到你帖子的人越来越厌恶 你不仅没为东关博得同情 还损害东关长塘人的朴实形象 28岁处男你明白吗

因为他是东关人,绍兴不疼,上虞不爱的东关。

就是个神仙,东关完全比梁湖待遇好。早通公交加夜公交,现在通公共自行车。试问梁湖呢,自己发展的比东关更好,可人家还是彻底乡镇待遇

呵呵,东关在上虞是后娘待遇都不如,在绍兴县或越城区内。是名正言顺的亲娘待遇。你以为上虞在发展东关吗?二十多年了……东关地区在上虞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除了104国道边好看了点。我看你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试问下,东关街道像街道吗?这3年不到的撤市设区,东关在绍兴市的三区融合发展下,绍兴杭绍台高铁高铁南站东关站已确立。让东关南部地区总算有了发展的机会。虽说在上虞区域,但跟上虞并无多大关系。说难听点上虞只是套了个彩头而已……

老东关地区发展是快的,只不过发展好的地方已经不叫东关了,叫曹娥街道了。

203路通到水岸星城(梁湖工业园区),天香华庭公共自行车站点,丰惠夜班车经过梁湖,勉强算是东关有的待遇梁湖也有了。将来还有汽车南站呢。

天香华庭学区也不是梁湖,人家待遇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