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过一中吧!


最近,在E网见了好些关于一中的贴子,实在忍不住了,今天发个贴来说一说。
镜湖,你还是农村吗?早在12年以前镜湖新区作为绍兴城“副中心”就已设立,现在所谓的“镜湖人”,动不动以农村人自居,不就是为了博得别人的眼球,骗取不知情市民的同情吗?
“搬迁一中,反哺广大农村学生”,如此自私自利的话是怎么说出口的?还无端指责出在市府门口提建议的家长们。
真正不要脸的是你们,打着“镜湖农村人”的招牌招摇撞骗的房产商们及其水军!为了一己私利,不允许一中家长合理合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为了拉高房价牟取暴利不惜牺牲一中几千学生和老师的健康,不惜割断一中百年文脉!房产商们,请放过一中吧!请不要再把一中推到风口浪尖上!请让一中安心教书育人!

转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观点
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名校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地方政府如果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将其搬迁,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校园作为很多人成功的起点和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珍贵的回忆,是精神家园之所在,将校园搬迁意味着隔断他们的记忆和精神寄托,缺少了这种精神的传承,也就隔断了文脉。不仅仅是名校搬迁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大而全的建设,追求同质化的发展,将一些带有城市记忆的建筑拆掉,所谓再造新城,却丧失了城市的特色,也让许多人失去了精神家园,很多年后回头来看,就会发现得不偿失。
转某报总编微信
【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的办公室专访,他说:“希望我的学生既有国际视野,又具人文情怀。”他1975年毕业于绍兴一中,1977年在皋埠区樊江公社插队时参加高考胜出,进入浙大……这几年,他经常回绍兴,与前几任市委书记聊了很多关于教育、关于绍兴文化的话题,包括古建筑、老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前几年专门去一中作讲座的徐校长坦言:“现在,绍一中找不到了,而一个让人找不到母校的城市是遗憾的”;“数十年近百年来,绍兴在文化的传承弘扬上有欠账,历史会作出公评。”匆匆深圳,走马观花,谨记。

转绍兴一中新闻:叶军院士回访母校 (重访的是母校旧址绍兴一中初中部)

如果30年后一中再出一位陈军或是王军,当他回绍兴时是否需要到阳明中学去寻找母校???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一中学子点点滴滴的回忆;一砖一瓦,都牵动着一中学子绵绵不绝的情感;母校是所有一中学子的港湾;是所有一中学子的根。如果一中搬迁,原址改建阳明中学,试问在云栖校区毕业的一中学子,届时到哪儿去寻找母校?

绍兴一中的搬迁,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一中自身的发展 二、缓解云栖路一中门口的交通拥堵三、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四、镜湖发展。
为了建设一个将面向三区招生的“大一中”,需要一个“规模更大”、“硬件更好”、“环境更优美”的新校区。绍兴一中现有校园,是否到了不搬迁则无法发展就要关门的地步了吗?是否到了一定要摒弃老校园、整体迁入还在新建中的新校区才能发展的程度了吗?计划中绍兴一中在搬迁镜湖将校址后,现址将新建一所高中——阳明中学,这说明现有的校园设施是可以满足一所高中的教育需要的;现在家长们的集体请愿反对一中搬迁也可从侧面证明这一点。一中现有教学班52个,学校新校区的设计规模60个班,仅仅多了8个班而已,加之目前小班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实现向三区招生?如何实现学校的发展?如何实现“大一中”?学校要发展,可以考虑建设分校区。例如浙江大学,在以玉泉老校为根本,现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等多个校区。如果为了学校的发展,而把老校区仍了,这是舍本逐末。根都断了,何谈发展?
对于交通拥堵问题,市区每个学校门口都存在的类似的问题,并不是一中门口特有的现象。兴文小学,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每到下午放学时分,学校门口一样是一个“堵”字。一中搬迁,原址新建阳明中学,这真能缓解云栖路的交通拥堵吗?即使原址不再建学校,这难道就是解决拥堵的办法了?如果说为了解决校门口的拥堵,而简单粗暴的以搬迁学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估计市区的所有学校都需要搬迁。这种所谓的解决办法甚至不值得讨论,不足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仅能怡笑大方罢了。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切期待的头等民生大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绍兴一中是高中,不是初中。高中不再是义务教育,也没有所谓的学区,而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越城区现有4所普通高中,都不以学区作为入学的标准,而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入学的标准。绍兴一中面向的越城区全体学生,只要你足够优秀能达到一中的入学标准,并且认同绍兴一中,你就可以进入一中。
在很多个贴子中看到,一中搬迁是镜湖发展的需要,也被广泛质疑利用一中的搬迁来拉动镜湖房地产发展。镜湖发展,是绍兴政府的工作重点,但是镜湖发展的重责,难道需要用一中学生稚嫩的肩膀来抗吗?镜湖的发展难道真的到了黔驴技穷,必须通过一中的搬迁,否则就无法破局的地步了吗?再者,一中的搬迁真的能推动镜湖的发展吗? 靠搬迁一中来拯救镜湖房地产,刺激楼市,这是不现实的。对房地产肯定有刺激作用,但效果应该有限。根据“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教育融合发展的通知”,对符合三种条件之一的初中毕业生可在非户籍地报考普通高中。其中一个条件是“非户籍区有成套家庭产权住房”。镜湖新区不是单独的一个区而是越城区的一部分。只要在越城区有成套家庭产权住房,就可以报考一中,而不是拥有镜湖新区的成套家庭产权住房才能报考一中。加之一中新校区将是一所以寄宿制为主的普高,不存在每天接送的问题,家长们的购房意愿会更低。随着大绍兴的发展,绍兴三区教育融合统筹招生将是大方向,届时房产将不再与入学挂勾。而对绍兴一中来讲,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在开拓国际视野,培养人文情怀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在新高考改革中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报考一流大学的录取比率,稳固一中绍兴市高中教育中的龙头地位。上虞区有春晖中学,柯桥区有鲁迅中学、柯桥中学,这将都是一中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果还将教育和经济混为一谈,将一中和镜湖发展捆绑在一起,以拉动镜湖房地产发展为主要责任,一中势必走上无锡中学的老路(在无锡,惠山区的天一中学、锡山区的锡山中学在放开志愿填报后,活生生将原来的‘老大’——无锡中学拉到了第三的位置)。到时“搬名校救楼市”,恐怕非但救不了楼市,还会割断一中百年文脉影响一中的发展,甚至会给政府公信力和满意度造成伤害。到最后变成“一举三失”的局面。

众所周知,对一所百年名校而言,校园搬迁可谓伤筋动骨,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是对学校各项教学科研活动造成无法统计的隐形伤害。相信上级部门不会置绍兴一中几千学生和老师的健康安全于不顾,更不会置绍兴一中一百多年的文脉断裂于不顾。现代社会,人们会以政府如何对待他们的孩子来评价一座城市,也会以执政如何对待他们的未来来评价一届政府,在今天,要置民意民心于不顾,是不太可能的。即使绍兴一中校园真有搬迁需要,是否也需要真正按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以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听取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广大校友的意见并反复论证?
目前绍兴一中是否搬,如何搬,何时搬都还没有最终的定论,我们要想信绍兴市政府会审慎考虑绍兴一中搬迁事宜!

一天到晚神神叨叨,有意思么有意思么

楼主这幅臭不要脸的只嘴脸竟然忍了这么多天,哈哈哈

一中搬迁,或可提高云栖限速(目前好像30km/h),更能缓解胜利西路早晚交通压力

一看就知道外行领导内行。
我支持搬!

师傅,搬了一中改了阳明中学和交通还有区别吗?是政府老太婆困逼急做,拉动房产和人气

以前的北海小学事件,现在的一中事件,异曲同工?

清音俗世流,纷争何时休。谁能破名利,太虚仼邀游。(唉…… )

楼主讲得有道理,把一中搬到镜湖去,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并不是出于推进教育事业,而是为了房地产。

城市广场对面的一中才是真正真正的——绍兴一中。

现在的一中只能叫做云栖一中!没有不能搬的道理!国都首都都可以搬来又搬去!!!!!!!!!!!!!!!!!!

现在只能说是生搬硬造呀

讲话客气点

这话说的,你要*****吗,北京首都什么时候要搬了,除非。。。。。。

请把第六医院还来

请把绍兴中专还来

请把文理附院从城东开发区还回来

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一中一中几间东倒西歪屋,几个南腔北调人有什么可搬不可搬的!只要把一中的名称移过去就可以了!教师学生就地改为阳明中学!柯桥区都是这样做的啊!柯桥区做得很好!县工业学校不是一搬再搬了吗?鲁迅中学不是一造再造了吗?鉴湖中学不是一迁再迁了吗?不是都办得很出色啊!柯桥区的教师学生领导都是好样的!

对比城南开发区跟城东开发区,镜湖新区搬的算少的了。

整半天原来也就出了一个叫叶军的勉强算的上有一点点小名气的人, 还是个美国人,他这种人的看法很重要么?很重要么?很重要么?

几千年前越国国都就是搬来搬去的,一点都不稀奇的事!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还不是成了阿Q们拉屎拉尿的地方吗?

本来无所谓一中搬不搬的,因为与我无关,现在为了这事说个不停,真烦啦,一中还是早点搬了吧。

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还不是成了阿Q们拉屎拉尿的地方吗?
26楼说得真好,今天阿Q的后代在摇旗呐喊:一中我阿Q可以读,你镜湖的尼姑算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