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被子0.5元,洗碗1元,倒垃圾0.2元;非周末玩游戏扣3元,说脏话扣0.1元,晚上11点后不睡觉扣3元……”近日,绍兴市民陈文娟贴出了和8岁儿子洋洋的“合约”,上面列出了20条规矩,事关儿子的零花钱,注明他平时日常生活的各个奖、罚细节。微信上晒出这张特殊的合约后,陈女士的微信圈简直爆棚,亲朋好友纷纷来电、留言说要取经学习。
靠做家务一年挣300多元零花钱
陈女士和先生的工作都挺好,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说到为啥要让儿子如此挣零花钱,陈女士说这是有意为之。
“我希望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还有‘挣钱不容易’,哪怕是零花钱,也得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陈女士说,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她就有意识让他帮着做一些小家务,比如买酱油、在家拖地之类的,再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儿子参与。
由于这种方式轻松、好玩,儿子也蛮能接受,陈女士也就一直有意识实施。
“其实,一年下来,他也就能挣个300多元钱,平时用这些钱买点文具用品、小零食之类,大件的东西还是我们出钱。”陈女士说,虽然钱不多,但儿子通过这种方式挣零花钱,让他对钱也有了一定的概念。有时候,陈女士让孩子帮着买早餐油条,儿子会主动说:“爸爸妈妈,今天我请客,用我的零花钱给你们买。”看着儿子脸上骄傲的神情,陈女士也觉得蛮欣慰。
今年,洋洋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快开学的时候,洋洋主动提出,“妈妈,储蓄罐的零花钱在少下去,我要挣钱。我们快订合同吧。”母子两个商量后,写了一份合约,两人还煞有其事地签下了大名,表示都要遵守。
写完合约的当晚,还没开学的洋洋表示很想再玩一会儿。不过,小家伙一想到自己晚睡要罚钱,就很乖地跑回自己卧室睡觉去了。
听了陈女士晒出的故事后,不少亲友都表示很感兴趣。“现在条件好了,家里啥都不缺。孩子太娇惯,只会张嘴、伸手要。”陈女士的一位朋友在电话中向她诉说自己的苦恼。陈女士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后,洋洋成长得挺不错,也没出现干每一件事都会要钱的情况。
有人叫好,也有人说不好
在国外,让小朋友参与家里的锄草、收拾房间等家务劳动挣零花钱,早已不是新鲜事。记者一个在国外留学多年的同学表示,在美国,一些小朋友七八岁就开始通过这种方式挣钱,但是一般的家庭会遵循一个原则:原本就该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事,不应有报酬。
“80”后赵先生还没当爸爸,他表示,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让孩子从小明白,没有什么事是天经地义的,哪怕爸爸妈妈给你零花钱,也不是必须的,你应该通过自己劳动去争取。不过,他也提出自己的担忧,小朋友会不会变得斤斤计较,干点啥都想着要钱。
网友“锦绣”是一位18岁少年的母亲,她对此表示质疑,为啥一定要通过钱来鼓励孩子做家务?“锦绣”透露,平时她也会鼓励儿子去拖地、洗碗,但更多的是言语上的鼓励和赞赏。
“我会告诉他,你这是为家人和所爱的人付出,你努力了,妈妈和爸爸觉得很幸福。”“锦绣”表示,自我感觉这种教育方式也很不错。
马阿姨是一位60后,女儿已参加工作,很快就要成家。马阿姨对陈女士的做法表示肯定,她觉得鼓励孩子靠劳动去挣零花钱挺好的,但平时也应该和精神鼓励结合,不能一味都以金钱体现。
育儿是千百个家庭关注的课题。这种方法到底好不好?记者也专门采访了教育专家。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林慧莲表示,从小让孩子通过参与家庭劳动来挣零花钱,从出发点来说,肯定是好的,而且肯定也有一定的效果。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能提供让其满意的结果,包括奖赏、赞美、升迁等,那么会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小朋友通过参与家庭劳动,得到了零花钱的奖赏,小朋友之后会很乐意继续参与。不过,林教授也提出,如果为了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单纯强化物质奖励可能会让孩子的动机比较功利,孩子很可能过分追求“为了得到钱”这个结果。因此,从这个层面讲,通过精神、物质等各种鼓励、肯定,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可能会更好一些。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的。只要你认为有道理的,而且值得你去做的,就做好了
我觉得这种方法挺好的,从小养成干活的习惯,现在的有些孩子成年了衣服还是大人洗的
家长的出发点毋庸置疑,从小培养孩子自力更生,也迎合当今社会职场奖惩规律。但对于8岁的娃做什么事就要满脑子扯上钱,或许太过了。个人认为可以采取积分制。把钱折算成分数,达到一定分了,奖励孩子他特别喜欢的东西或者带他玩他想特别想玩的。
从小就有经济头脑。
我曾经也用过这个方法,鼓励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但当孩子慢慢长大,你会觉得让孩子做家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时,曾经的这个方法却起了反作用,孩子会变得很势力,觉得我给你做家务,你必须给我报酬,而不是想我也是这个家庭的一成员,我做家务是爱家的一种表现.所以家长用这个方法也要慎重!
自己房间自己打算,这是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是帮家庭做,比如打扫清洁整个屋子,或者如上文提到国外给花园除草这些原本属于家长工作的活,应该给报酬。这不仅是告诉孩子劳有所得,也是家长自己作为“雇主”应该出的劳务费用。
从小培养动手能力我认为非常必要!
我还是认可这个方法的
副作用是不给钱不干活。
不给钱不干活了怎么办?
孩子应该因材施教。精神与金钱同上
我家是:起床不叠被背英语一篇,做完作业没整理,背英语一篇。英语文章自选。
我家也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赏罚教育,孩子会比较自律
这个去看看大头儿子就会知道结果是什么,差不离了。。
当她特别想要一个玩具的时候,我不同意,就会让她做家务,玩具买来也会珍惜点
我爸对我们两姐妹就是这么教育的,从小自己赚零花钱。我家是这样子的,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每个人自己的房间衣服都是自己打扫。从小就这样的,帮家里干额外的活才有零花钱赚,比如帮我爸去地里干农活,收麦子,去市场上卖鱼什么的才有额外零花钱。平时家里的公共场地打扫都是排值日的,要么就是两姐妹一起分工合作的。这一块我爸每天固定给1块钱哈哈。
有人说这样会出现不给钱不干活的情况。我想也要看人的性格的吧,我和我妹是这样的,比如我今天不想干了,让她帮忙干,我的那份就是她的了,或者就是抵扣的方式,哪天她不想干了,我替她。倒也没出现什么不给钱就不干活了的。有些活自己实在不想干就直接说不干了。我爸也不会说什么的,一切都是自愿为主。
现在我爸年纪大了有些体力活一个人干不动我们也会主动去分担的,一家人互相帮助的嘛
小时候我妈也用这种方式培养我,自己的钱自己挣自己管,至少更懂得珍惜和节约
我觉得,是他应该做的事情,最好还是培养他的责任、自立意识,而不是单纯用金钱去激励
没温暖感,和单位一样了,干多少拿多少,每天都有上坟的心情
不好 那爸爸妈妈每天做家务 钱问谁拿 啥叫家 家跟钱没有关系 如果家里凡事都讲钱 那还有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