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草媒财经研究员 申不怵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近日,由江苏省金融办牵头建设的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平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着重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
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上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下到各省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无不在关注此事。
能成为焦点一方面是这事很重要,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在税收、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这事很难,由于风险大、回报低,各大金融机构普遍看不上。
去年9月1日,江苏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努力开创金融改革发展新局面,推动江苏加快由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迈进。
解决中小企业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显然是题中之义,建设江苏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这件事也成了江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年度重点任务和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际上,这件事最迟在2017年1月份就开始酝酿,到目前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2017年1月18日,在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传出信息,江苏省金融办按照省领导的要求,正在牵头论证建设全省信息综合金融服务信息平台的方案。
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
或许因为是上线试运行,小强还没有找到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网址。不过,在其试上线运行之前,江苏一家地市级的类似平台——苏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已经上线运营了近3年时间。
在一定意义,可以说前者脱胎于后者,也是苏州经验向江苏全省的扩散,我们可以通过苏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大体了解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大致模式。
2015年9月,苏州出台了《苏州市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提出建设、地方企业征信平台、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三大平台,其中,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2015年12月1日上线运行。
苏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采用“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模式:线上发布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等信息,充分依靠市场配置,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双向选择、自主对接;线下根据企业需求统筹资源、有效撮合,为企业定制个性化融资解决方案,并实现企业、机构和主管部门间信息实时对接反馈、互联互动。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很大程度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苏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集合了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登陆平台官网,可以发现,根据贷款金额、贷款企业、担保方式等条件,企业可以搜索不同的贷款产品,而平台集合的苏州本地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多达157种,这一点和最近几年大热的“p2p”平台类似,不过两端分别换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可称作“b2c”(b代表银行,c代表公司)。
前途如何?
苏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之后取得了不错效果,在去年9月的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曾点名表扬,并要求“要放大苏州经验”。
根据苏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官网的信息,截至目前平台共有注册企业21754家,金融机构52家、产品157项。平台发布31531项需求融资4394.57亿元,其中金交解决36项需求3.83亿元融资,银行解决25828项需求4057.70亿元融资。
在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刚刚试运行这几天,南通和镇江子平台通过江苏银行与三家企业对接完成了三笔融资业务。其中,南通市某企业成功获得了授信放款340万元,实现了平台首单放款。截至5月11日上午,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共完成了实际授信放款业务740万元。
江苏省金融办介绍,南通、镇江市近期正梳理推动辖内中小微企业在平台上注册,连云港、无锡、扬州等市也将依次接入平台。预计到今年上半年,平台注册企业将超过1万家,接入金融机构20家、金融产品超过100个。
相信不久之后,江苏其它各地市子平台也将陆续建立,与省级平台一级构成一个融资需求与金融产品集聚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最大限度的减少银企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草媒公社成员自媒体,原创内容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