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题为《浙江绍兴廊桥下现微型田径场》的图片新闻爆红网络。过去三年,绍兴金德隆文化创意园利用越西廊桥下的一片空地,先后投入近30万元,将原本的地坪漆场地升级为现在的硅胶篮球场,从水泥道路升级为塑胶跑道,并配置了涂鸦柱面、弹簧椅、休闲椅以及各种周边盆栽,一块废弃空地成了城市“盆景”。
此前,有关部门也合理利用过其他桥底空间,有的添加了公益性体育设施,还有的被改造为停车场地供群众使用,但唯独这个“微型田径场”引起了网民的关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发现“微型田径场”不仅给人以实惠,更传达出匠心独具的设计美感,这样漂亮的城市景观,出现在原本闲置的桥洞底下时,很容易让人生发出美可以无处不在的美学感悟。
这种美学体验在我们的城市还太少,它原本应该是很多的。譬如台北,拥有许多优秀创意设计人才,他们将创意设计融入市政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改善市民生活,构建城市美学。金德隆之所以能干政府没想到的事,做出与众不同的“微型田径场”,与他们是一家文化创意企业相关。此举启示城市管理者:美并不仅仅是高楼大厦,也不仅仅是八车道的城市大道,还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有可能出现在原本脏乱差的城市角落。
设计杭州法云安缦度假酒店的台湾设计师蔡洁用“脚底下的诗意”,形容他在地面设计中追求细节与文化美学相融的艺术。到过杭州、上海、苏州、厦门等城市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些城市传达出的细节之美构成了独特的城市品位。其实,城市的细节创意设计不是舶来品,在中国古人的建筑作品和城市规划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类似蕴含文化和美学意蕴的作品。它像一本无声的大书,富含趣味,引导着城市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提升品位,传达城市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修养。
我还想探寻的是金德隆建设这个微型田径场的动力,很显然这是一次双赢。作为一家文化创意企业,金德隆对外招商需要展示良好形象,同时文创企业员工多数是年轻人,需要适宜的体育活动场所,金德隆利用桥底下的空地打造微型田径场,美化了城市,便利了居民,自己也是得利的。其实,类似金德隆这样的企业很多,类似廊桥底下的城市空地也很多,如果能将这种社会力量运作起来,就是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力量。
“城市设计不应该由少数人主导,而应由政府、民间与专业设计团队一起思考研发。”这是微型田径场给予我们的制度上的启示。本报评论版上周专门刊发《从何亮除癣看城市管理“借力”》,呼吁畅开渠道让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关于金德隆建“微型田径场”的报道中有一处细节是,“在征得廊桥建设方、管理方同意后,对这片空间进行改造利用”,如果我们的城市管理方能够变“被动同意”为主动动员,甚至出台专门的鼓励、奖励政策,我们的城市会生长出更多这样美丽的风景。
换句话说,我们的城市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除了需要发现,还需要引导和创造。
◆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