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论文产出那么多,写的都是些什么,有多少推动了社会进步?

回答关注(8)|查看更多问答
5个回答
wang论科普
科学传播研究者06-04 21:364赞踩
首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中国已经成为论文生产大国。
2012年,英国《自然》杂志发布名为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的报告,称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在发表论文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很快将成为全球领导者。这份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总量为3425篇,其中中国论文数量为225篇,占比6.6%。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八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中国有18个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与2015年统计比较,物理学前进1个名次,使我国跻身世界第2位的学科由7个增加到8个,这些学科是: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环境与生态学和综合类排在世界第3位,地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排在世界第4位,生物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排名世界第5位。2015年度中国卓越国际论文9.63万篇、中国卓越国内论文24.25万篇,共计33.88万篇论文。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医学、地学、计算技术、环境科学、电子通讯等10个学科卓越国际论文数量最多。2015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为7.5万篇,比2014年增长了15.1%。国际合著论文占我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5.4%。合作伙伴排前6位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和德国,其中与美国合作产生论文占全部合作论文的45%。2015年我国作者参与发表的论文中,作者人数大于1000、合作机构数大于150个的论文有188篇,涉及学科有:高能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仪器仪表、气象和大气科学、生物学和医药卫生等。
我们经常说科技改变生活,而实际上这里说的科技很多都是来自于科研论文的成果,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开展研究项目,产生研究成果,并且在科技期刊中发表,然后有些成果被产业化,从而被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当然,科研成果的转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所以目前来看有些科研成果似乎还没有什么明显的收益,但是它会在国计民生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人们会问这些科研论文到底带来了多少好处,其实这涉及到科学传播的问题。
我们一直鼓励科学家做科普,说白了也就是要让他们对科研成果进行科学传播,让老百姓知道花了大笔经费产生的成果对日常生活到底有什么用?毕竟是老百姓缴纳的税收在支持这些科学研究。这也是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要求。
前些年,中国科协组织过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活动,主要是向媒体推荐优秀的科研成果,让老百姓了解这些科研成果,特别是如何改善日常生活,提升老百姓的福祉。
同时,本人也曾写过一些科研论文科普化的文章,主要涉及为什么要对科研成果进行传播,如何传播等方面的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