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云融合的发展,基于光传送的专线业务需求快速增长,光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面向未来,光业务有着怎样的发展方向及趋势?中国联通络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雄燕以“大带宽、高安全、高可靠、低时延、智能化”给出了答案。虚拟手机号
他在华为举办的智简光络战略发布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提出otn与roadm成为构建高速光业务的主要技术手段,而sdn和ai则是实现光业务智能化的关键。他还强调,从中国联通政企精品的实践表明,高品质产品以及端到端一体化管控和服务体系是光业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云融合驱动光业务快速发展
云融合(云一体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依托。唐雄燕表示,中国联通高度重视云融合演进战略,一直将之作为络和业务发展的重心,2015年发布了cuben 20络转型白皮书,通过集中管控、云协同和打破边界来实现更强的云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云融合推动下,光业务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光传送作为业务的底层传送支撑,更多呈现基础的属性,运营商将之作为业务的配套,关注点在于技术指标和运维指标;而数字化转型和云融合下专线业务需求越来越大,光络作为面向政企客户的专线有了新的发展和演进定位,它服务于最终客户、依客户需求来建设和发展,关注点转向了服务指标和经济指标。实际上,唐雄燕早在十年前就曾指出,“光传送不但是为运营商自身业务提供传输支撑的基础,也开始作为光业务直接面向客户提供资源出租业务和多种形式的传送服务”。
如今,光业务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现阶段运营商收入进入了低增长周期、甚至有所下滑,而专线市场空间庞大、到2020年预计全球规模将达700亿美元,且带来拓展b2b市场的机会,可谓是运营商的增长新动能和市场控制点。譬如中国联通骨干传送上,china 169容量占比逐年下降、从80%以上降至50%左右,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政企等大客户业务增速迅猛;同时,传输类电路专线业务快速增长,100g大客户专线需求近年增长率在100%以上,某本地的电路专线业务八年(2010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m及以下增长率30%、10m50m增长率60%、50m及以上增长率40%。
解读光业务发展趋势
谈到光业务的发展趋势,就不得不从运营商专线市场趋势谈起。唐雄燕指出,首先,传统ddnfratm数据专线逐步退出市场,以太专线成为增长最快的专线业务;同时,专线速率提升,2m以下专线逐年减少、50m以上专线增长最快,大型互联对10g及以上的超大带宽专线需求增长迅猛;其三,高端客户对专线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时延成为金融类专线的重要指标;其四,客户对专线服务的快捷性与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快速开通、带宽实时调整、短期租用等;第五,伴随企业上云趋势,企业入云专线业务需求加大;此外,除了刚性专线,价格敏感的企业逐渐接受由ion络提供的专线业务。
受此影响,光业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业务宽带化,由mst转向otn和roadm;运营智能化,引入sdn和ai;服务一体化,迈向端到端一体化服务体系;接入灵活性,根据客户实际情况,提供灵活多样的接入手段(光收发onmstiranotn ce5g);云协同化,随云动,云专线、云联;产品多元化,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光业务提供的专线产品主要有基于roadm的波长级专线(100g以上)、基于otn的大带宽刚性专线(10m100g)、基于iran的智能弹性专线(1g以下)、基于on的互联专线(1g以下),以及基于i承载的专线vn业务、基于互联o的sdwan等。
他以中国联通环京津冀roadm这一波长级业务为例道,该络目前拥有31个roadm主节点及6个局间延伸节点;现阶段采用cdroadm(20维wss)组、未来将演进至cdcroadm;通过基于roadm的wson实现了业务的端到端自动开通、动态调整。
中国联通全光政企精品实践
3月8日,中国联通在上海发布了与华为合作打造的全光政企精品产品。该络基于联通智能otn络,高度契合党政军、金融、企业等重要客户络时延毫秒级、开通时限分钟级、自主管理络、服务更加便利的组需求。
据唐雄燕介绍,这张络具有覆盖更广、时延更低、体验更优的特征。首先它覆盖了全球6大洲的国际都会、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个重点城市,优先对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发展区域进行重点深度覆盖;其次在时延上,支持主城区内1毫秒时延,区域内10毫秒以内时延。最后,这张络提供可靠的络性能指标,络可用率最高达到99999%;并提供更便利的可视管系统,可实现“电商购物”般的自助办理,满足按需提速、业务监控等需求,不断增强客户体验。
基于sdn,中国联通实现了全光政企精品的端到端一体化管控,这也是光业务智能化的关键。其otn sdn的目标是厂家管控平台直接管控各层面本厂家设备,并和oss资源管理系统对接;协同器采用两级架构,集团级负责跨域全业务发放,国际、省际、省分分别部署协同器负责各自域内厂家业务发放;统一运营平台负责业务编排认证计费等功能,和集团级协同器通过标准接口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