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品“三段式”审视微信的追随者

微信成功的原因不是唯一而明确的,如今的追随者众多,但越是后进者,从一名产品经理的视角所领略的就越是噱头而没有本质的产品突破(也在一定程度包括运营的层面)低价微信白号自助购买
从产品的角度,针对非新生类需求,若想要持久地赢取用户,至少需要一些必要的步骤和节奏,笔者在此抽象成产品三段式刺激,需要,习惯
先简单讲讲产品三段式,如果是针对新生类需求,不存在特定的步骤和节奏,但你所做的产品对应的需求在市场已存在领跑或者竞争对手,三段式就是必要的
第一是刺激,就是找出一条用户t你产品的充分理由
比如在电脑安全领域,处在需求的新生时代江民kv不需要多少独特的刺激就能赢取用户,彼时做安全的厂商不多而且江民的技术也还强硬即可;但换在瑞星金山毒霸和卡巴斯基等诸侯相争的时代,的免费就是刺激,没有这种刺激就不可能走进用户的桌面
换在其他产品,百度的免费下载歌曲也是刺激,淘宝网的卖家免费出售便宜宝贝和常规渠道买不到的宝贝也都是刺激(比如淘宝网在年就发售港台书籍和音乐,至今亚马逊当当和京东都还未实现)
第二是需要,让产品成长至工作生活或者爱好的一部分
比如微博的名人是刺激,但名人不发布粉丝希望看到的讯息,就构成不了用户的需要(名人天天的吐槽,真的就是普通用户天天关心的重要事情么,这就是微博黏性不持久的原因所在);当qq已是联系亲友和工作交际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时,它就成了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生活的所需爱好的滋养和购物欲的排遣离不开淘宝网亚马逊和京东商城的时候,电商网站就是你生活的需要,就如同工作所需的邮箱,网购需要的支付宝一般
更明确地讲,需要的表面是融进工作和生活之中,本质就是满足了彼时的强需求
最后是习惯,刷微博和写状态都是一种习惯,产品走进习惯才能持久地赢取用户
比如开心网的开心农场和抢车位就是刺激,但刺激的程度和规模都极强,就创造了习惯,可惜是在需要的层面没有做好,没有在用户的引爆点变成用户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轻娱乐的替代性毕竟很强,在开心网驻守的轻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抛弃;在另一些方面,有不懂的问题调出谷歌和百度就是习惯,在和陌生朋友交往后彼此互留联系方式(手机号或者其他)就是习惯,很多黏性社区的签到激励也是在培养用户的习惯,当然很多童鞋在抵达公司开启电脑的第一件事是逛电商也是习惯
习惯不是让用户接受一项产品,而是致使用户不易放弃一项产品的重要所在(有些时候品牌也会构成习惯的一部分)
今年夏天做向导的弟弟在向外国朋友描述wc(微信)是可文字聊天和语音对讲的工具时,德国兄弟反问的是w?我猜如果弟弟和团队把微信的描述换成可聊天和分享相片的工具,德国兄弟的反问可能是l?
即使在国内,一款与微信像素级别复制的产品,也不会是微信;而在同一地区(比如中国内地),用户也不同时需要两款相同的产品因此就从功能层面的比较,追随者与微信没有可比性,就算交互和ui比微信做的更好,但不能更好地解决用户的问题或者普及程度受限就都是昙花一现
刺激
微信的刺激连绵不断,最先发声的摇一摇和附近的人就是刺激,后者的手机qq推出相同的功能都不及微信的刺激效果强,但对约炮这项关键刺激而言,陌陌也是成功的,可问题是微信在约炮之后不仅有视频聊天即时对讲,还有游戏中心街景和商品扫描微支付等等,陌陌在约炮之后就没有再一回合的刺激出现
在一个刺激回不一定能留住用户,就需要更多的刺激和新鲜唤起用户的注意和使用
反观易信和来往,易信不能给所有手机用户发短信就构不成刺激(相比飞信而言),来往的扎堆对用户而言既不直观也不独特,而官方申明的阅后即焚可能受众更不会很广(但谁又在微信查看几个月的聊天记录呢)
易信和来往,亲!请告诉我原因,为什么抛弃微信换用你,再或者一边使用微信一边体验你的产品
来往近期的推广有一些激素手段,比如群奖励云设备和p ,但你把人拉来你的产品干啥,这才是重要问题
激素性质的推广要在产品刺激和需要层面奠定好用户印象之后才有效,点点网和推他等轻博客就用奖励方式吸收新用户,但最后的效果呢,短期内完成数字kpi是没有问题,但用户价值不明晰就还是枉费工夫
需要
就从通讯的意义而言,微信最开始的底儿也不足,但它和成熟的明星产品qq相接,直至微信的用户迎来了爆发点,它才真正构成了用户工作和生活需要的产品,即使现在的程度还不如qq和百度搜索般的绝对
没有qq的护航过渡,微信的成败也是不确定的(这是其他追随者与竞争者不可比拟的因素)
但在联系之外,微信重新定义了用户接受资讯的方式,微博关注少了会寡闻,关注多了会乱成一片
微信的公共账号既在保证内容质量方面做足了功夫(限发内容数量),又萌生了一批重要的自媒体
比如罗辑思维和凯子曰每天与十几万用户的相随(秒语音+文章)是在微信实现的,这既是部分内容生产者的唯一发布渠道,又是内容消费者的唯一接收渠道,因而构成了用户不易替代的需要
试问易信和来往,即使时间还早,但离走进用户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切入点有在哪儿,用户看不见
反观米聊和陌陌,米聊就是缺少类qq的用户基础护航,产品快一步不代表离用户的需要近一步;要提陌陌就更有趣了,还是在原始刺激的层面打转,约炮神器的持久用户可能就只有常年的性趣爱好者和某些特殊服务群体的生活需要罢
习惯
如果你看见二维码的第一反应是微信,如果你已习惯了使用微信订阅号查看资讯和内容,如果你刷微信的朋友圈比微博还要兴奋,可能你就离易信和来往等越来越远
用户习惯的养成和更改都是困难的,没有刺激的引入和需要的贴近,习惯是不容易达成的,而习惯如同用户的时间是限量的,因此具有排他性
从一名产品设计者的角度思考,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都是在向世界宣告我能做什么事情,而用户却根本不了解我用了新的产品能如何或者我如何用新的产品让我更爽,前后两者的逻辑不是强行牵在一起的,而是从用户角度思考,才能把我能做的什么事情设计成更接近用户的需要
易信和来往,以及更多的跟随者与竞争者,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不在某一领域超越微信,就不可能是微信的对手
从刺激做起,或者免费的全网短信与通话短期内不可实现,但独特的内容也可能是刺激,告诉用户你好玩儿在哪儿而不是功能如何,让用户明白做什么事情更爽快而不是产品如何设计
不管是刺激层面的产品与运营,还是根植在需要层面的产品与设计,敬告产品团队在你的老公或者老婆,老爸或者老妈,儿子或者女儿,同事以及同学,能自己找到使用理由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做了为用户设计的产品,而不是为设计而设计的产品
第一时间get商业空间产业最新资讯
下载迈点app
扫一扫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