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zz)


 四川新闻网南充5月20日讯(邹文虎 王陈 郭安平 记者 邓成满)昨日,四川新闻网报道的“1米巨人”、蓬安县农民李杰文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支撑起一个家的故事。引发网民关注,敬佩目光聚焦在这个只有半截身子的中年汉子身上。今(20)日,四川新闻网记者再次走进清水村,走近李杰文和他的乡亲们,诠释他艰辛而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一双残腿拖了23年
46年前,李杰文呱呱坠地。然而,对于这个苦苦盼来的长子,李家父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李杰文一刚出生,双腿不能像正常婴儿那样伸展。经诊断,李杰文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他这一生都不可能正常行走。
这一病,让童年的李杰文与正常小孩有了太多不同。由于双腿无法站立,两三岁时,他的双腿开始萎缩,越变越细。
“虽然双腿残疾,但我并没有放弃希望。”李杰文谈起幼时的自己,骨子里依然透着那股不服输的傲气。由于小腿已全部萎缩,3岁的李杰文只能跪在地上,靠小板凳支撑,慢慢地向前移动。就这样,他学会了“走路”,学会了洗衣、做饭。到了求学的年龄,李杰文跪着走进了学校大门。“我虽然是个残疾人,在行动上比不过其他人,但学习上一点也不落后。”回忆当年的求学经历,中年汉子李杰文充满了自豪。读完小学后,李杰文想继续读中学。当时的清水铺村小没有开设初中班,他必须到七、八公里外的学校读书。不得已,李杰文只能辍学在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杰文的双腿越来越小,小腿已没了知觉。“当时的我,就像拖着两根木头,除了不方便,什么感觉都没有。当时家里穷,弟弟妹妹都在读书,没钱去做截肢手术。”这两条麻木的小腿跟了李杰文23年,一双脚板已经反向,脚背在地上磨得血肉模糊,最后长满胼胝。
1991年,23岁的李杰文在医院做了双下肢截肢手术,自膝关节以下部分全部截掉。
身残志坚
成了村里的“万事通”
除掉了23年的拖累,李杰文备感“轻松”。26岁时,他结了婚,组成了一个新家。为了生活,他学会了补鞋手艺。“成天风里来雨里去,上街补鞋,虽然收入还可以,但家里农活太多,妻子和孩子也是残疾人,我必须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还得做农活。”
为了挑起家庭重担,李杰文从收废旧处找来几节旧钢筋,把以前的木拐杖改成了“钢结构”。“这样才经久耐用,10多年一直没换过。”李杰文拿着那对磨得圆润光滑的自制铁拐杖说,挖地时,他把一只腿套进汽车轮胎皮做的靴筒里,另一只腿卡在铁拐杖的把手处,挖几锄,移一步。“除了动作慢点,正常人能做的事情我都能做。”
“他虽是残疾人,但‘板眼’多得很。”邻居姚天福说。为了创收,李杰文和姚天福合伙买了一台微耕机。耕地时,李杰文把机子扶手调低,双腿套上“靴子”,操作微耕机得心应手。姚天福说,他的微耕机操作技术还是李杰文教会的。
“虽然吃了常人不能吃的苦,但也做了许多人不能做的事。”李杰文说,除了基本的劳动本领,他还会电焊、搞修理。在左邻右舍眼里,他就是一个“万事通”。
面和心善
热心帮助邻里乡亲
为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李杰文养了鸡、鸭,还承包了鱼塘,搞起水产养殖,喂了好几头猪。2012年,在县残联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李杰文建起了新房,开了一个小商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李杰文是个好心人,哪家要他帮个忙,只要他能做到的,招呼一声就去了。”经常得到他帮助的喻大妈说,李杰文买了一辆残疾人专用三轮摩托车,平时赶集,这家买包肥料,那家卖点苞谷,都用他的三轮车运进运出,他基本不收运费。
李杰文无师自通,学会了修摩托车、自行车。“他技术好,收费合理。对那些家庭困难的,连材料费都不收。”姚天福说。
“我吃过很多苦,知道没人帮忙的滋味,只要有点能力,都要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李杰文说。
网民称他是奇人
无腿人李杰文插秧图片经过四川新闻网发出之后,赢得网民们的喝彩。“山水如画”第一个竖起大拇指:蓬安奇人!
李杰文说:从小到大,他从未想过要“利用”自己的残疾去乞讨。“县上村上对我的帮助很大,全家人的生活目前来说是有保障的。我绝对不会给党和政府丢脸,也不会给李家屋头的人丢脸。什么乞讨之类,我目前没有走到那一步,我也相信自己走不到那一步。”
众多网民赞许:李杰文不向命运低头,要等不要,在艰难困苦中支撑起一个家,展现出人性的光辉。表示要向他学习,要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对此李杰文表示感谢,他说:“其实我已经得到很多了,外界的支持与帮助对我来说固然重要,但我总觉得任何人都要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勤劳去改变命运。”
再怎么坚强,那张摩托交警逮到就没收了,对于他也会流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