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唐代杼山、妙喜寺求是——辛文撰稿》


(一)唐代杼山就是妙西镇的“饮马寺”山
唐代杼山因为历史上夏后杼在反叛战争中屡败屡战,巡狩妙西而住杼山,后被陆羽等人论证而命名,汉晋原名为东张、嵇留。杼山胜绝,游者忘归,山上有何楷钓台、避它城、吴王夫差饮马池、宋高宗康王泉等古迹。唐大历七年殿中侍御史袁高巡部至湖,由剌史颜真卿、陆羽、皎然陪同会于此山,增设三癸亭、御史径行规景点。诗僧皎然、茶圣陆羽死后,以一塔一坟葬于山巅。杼山因自身的巍峨壮丽和许多美丽的故事传说,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关注。唐会昌年间(公元845年)由于朝廷兴起毁佛,杼山脚下的妙喜寺毁于一旦,杼山的繁荣也一落千丈,虽然宋治平二年曾改额重那家宝积寺,但到南宋以降也荡然无存。明万历王犀登有《入妙喜寺皎然住持处诗》:“不知宝积寺,灰劫废来深。碧殿残非古,表山空至今。野花春涧落,细竹石桥阴。为问高僧迹,凄凉坐独吟。”就可看出“灰劫废来深。碧殿残非古,表山空至今。”的历史现状。自那时开始,杼山变成无人理睬的青山。除了凌濛初有《游杼山赋》和清康熙湖州知府吴绮有《杼山》诗,对杼山还有认前朝的一番感慨外,其余都是大量考证杼山地理位置的书志条文。由于年深日久,至今对杼山没有实事求是主科学定论。妙西镇处于东南杼山山脉箅西北霞幕山达一公里。妙西自有唐一代始因妙喜寺筑杼山称妙喜或妙西、庙西。南宋建都临安时,湖州一度成为京城直辖区,妙喜有坊、市建制,现在妙西、南埠两乡合并成为镇建制。就在妙西镇谷口东南有座大山,老百姓称其为“饮马池山”,实质是唐代的杼山,山下现在称为白洋山园林场。遍查历史资料,妙西从未有饮马寺和饮马池山。只不过杼山上是吴王夫差征越时古迹饮马池,百姓因袭称饮马池山,池与寺乡音相近,以讹传讹也无人干涉,就讹称饮马寺山至今,根据考证现称饮马寺山实为唐之杼山,其理由如下(未完待续)——辛文、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