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三绝”收藏鉴赏

图 余集、黄山寿、潘振镛、 唐培华、袁潮、沙馥、胡三桥、费以群、顾洛、潘振节、费以耕、汤禄名《仕女》(十二幅),年上海泓盛以万元成交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广州古董鉴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拥有很大的性价比。
表 部分国家级、省市级博物馆馆藏潘振镛作品一览
序号作品名收藏机构人物便面
中国国家博物馆人物轴中国国家博物馆现代尹椿金西崖先生二十八岁小像轴,潘振镛补景上海博物馆踏春图轴上海博物馆紫藤双鸭图轴上海博物馆小红低唱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设色仕女扇面浙江省博物馆仕女图册广东省博物馆
图 沙馥、任薰、陶民等《罗浮香影图册》,年中国嘉德以万元成交
表 部分国家级、省市级博物馆藏沙馥作品一览
序号作品名收藏机构清人香月庵主像,沙馥补身北京故宫负薪图扇页北京故宫饮酒图扇页北京故宫张荔村写照、沙馥补图彭夫人像轴北京故宫沙馥补景清人画屠婉贞像轴北京故宫仕女扇面吉林博物院梅花三弄图轴上海博物馆清冯桂芬书法、沙馥设色花卉合扇浙江省博物馆
图 吴友如《人物故事》(六屏),年中贸圣佳以万元成交
表 部分国家级、省市级博物馆藏吴友如作品一览
序号作品名收藏机构画报原稿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婴戏图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仕女轴安徽博物院看月图斗方湖北省博物馆风云际会片湖北省博物馆
■上海闵行 翟海月 徐贤卿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鲍复兴在《桐乡濮院书画名家的艺品与人品》中介绍了清末三绝潘振镛、沙馥和吴友如,意指这三位晚清名家在工笔人物画上的非凡造诣。
明代以前的工笔仕女画,大多以解说式的叙事为主题,画家并没有对人物本身进行太多心理层面的探究。而到了明末清初之际,仕女画的技法日益精进,构图也渐渐繁复,但是对于人物的人格及性情的描摹刻画,仍然显得比较程式化,整个画面的装饰性远远大于人物情绪、性格的表达,一昧注重画面的观赏性,而没有什么深刻内涵可言。
到了清代中叶,一大批文豪携巨著而崛起,如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石头记》(《红楼梦》),还有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曾衍东《小豆棚》、李汝珍《镜花缘》、文康《儿女英雄传》等,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关注,使得清代女性的地位大大提高女性的才情、人格,也获得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关注与认可。
从此以后,在清代的工笔人物画中,女性不再仅局限于劳作或者闺怨,而逐渐从事其他的知性活动,比如作画、论道、吟诗、下棋,甚至还出现在武侠、军事等题材中,让人惊讶于女性在清代绘画中重新获得了自信与英姿。
图的《仕女》(十二幅),相传是清末的一位藏家历时多年辗转各地才辛苦搜集所得,集齐了清代江南地区的工笔人物名家:从余集到潘振镛之弟潘振节,时间跨度竟然达到一百多年。而这些名家所绘的绢本团扇仕女十二帧,精工挖裱后则为四屏,几乎就是一个小型清代工笔人物画名家精品回顾展,可见藏家之良苦用心。
图第二行第二列为《泛舟采菱》绢本团扇仕女图,便是潘振镛(潘雅声)在四十八岁时的精品,画面以花青画出芦苇,烘托出了烟雨江南所独有的如云似雾的仙境。江南的小家碧玉,悠闲地泛舟于嘉兴南湖之上,实在是江南独有。
嘉兴博物馆葛金根在《嘉兴书画史迹及兴盛探析》中说:嘉兴潘振镛是当时人物画创作中的代表人物,以仕女人物独步画坛,但其没骨花鸟与文派山水亦复可观。雅声弟振节、子潘琪、侄潘琳、孙女潘燕,嘉兴仲光勋、沈燧(清末工笔九大家之一)、尤桐、沈铮(沈钧儒之妹)、郭兰庆等,均从其学而深有所得
图第三行第一列为沙馥《药栏花韵》。《药栏花韵》是《红楼梦》六十二回中的一个场景: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描写了史湘云酒醉之后,卧睡于芍药花丛凉凳上。画中的史湘云以瓜子脸开面,瘦颊樱唇,细眉凤眼,是非常标准的沙馥式的美人形象。这一主题表现于绢本团扇之上,又以生动活泼的笔触描绘,让观者非常难忘。
沙馥,字山春,江苏苏州人。沙馥出身于绘画世家,为马仙根弟子。沙馥善画人物(仕女)、花卉,并以此为业,是当时苏州阊门外山塘年画铺中的著名画家。
据史料记载,沙馥初慕陈老莲(陈洪绶)画法,在咸丰年间,随任熊至吴门画派,因此其曾问业于任熊,致日后画艺大进。任熊去世后,沙馥又与任薰、任伯年交往甚密,任伯年曾为他画岁小像一幅,画中的沙馥立于奇石之前,颇有伟岸丈夫之姿。
后沙馥因自觉更偏爱吴门优雅娴熟画风,遂弃任伯年之老莲法,转而改学改琦、费丹旭的画风,专攻仕女、花卉,遂自成一家,卒年七十六。
沙馥的画风,基础颇为深厚,笔致十分妍秀,所作人物及花卉,观者无不感叹其精妙(图)。
而清末三绝之中的另一位吴友如,名嘉猷,字友如,别署猷,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工人物、肖像,职业画家,并曾因高超的画技,应征至北京,为当时的宫廷作画。光绪十年()起,吴友如在上海主绘《点石斋画报》,后自创了《飞影阁画报》。因多取时事新闻作插图,描绘市民社会生活,颇得鲁迅赞赏。吴友如所作的仕女画,和潘振镛、沙馥已有所不同而多参用西方绘画透视法,构图十分紧凑,线条简洁遒劲,对近代的苏州桃花坞年画、通俗连环画的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
在图中,有题文: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壬辰始夏友如吴猷。
月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美人散花空断肠。画工欲画无穷意,若教回首却嫣然。壬辰孟夏,友如吴猷。
东风渺渺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壬辰初夏友如吴猷。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头一笑温。故人不用赋招魂,已约年年会。壬辰维夏友如吴猷。
竹林饥客眼长寒,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看。壬辰夏首友如吴猷。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好事陋邦何处得,此花移西蜀。厚卿先生雅正。壬辰清和月友如吴猷。
早期海派工笔人物,名家众多,而清末三绝则不仅以高超的画技,见藏于国家级、省市各大博物馆(表、、),还以其对传统书画的传承及对后来海派艺术创新的积淀和启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