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方改名时有发生,引起不少人议论。地方为什么要改名?怎么定的名称?都是像一些人所说的是“拍脑袋”决策的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近来发生的两起改名事件进行了采访,发现改名过程其实并不简单,政府方面也颇有“苦衷”。
三地改名 有望解决“一山多治”
近日,江西省直辖、九江市代管的县级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庐山风景区多家管理单位连环改名。此次庐山改名涉及将原庐山区更名为九江市濂溪区;原星子县被撤销,其下的蓼花镇也更名为星子镇等。
说起为何要改名,九江市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此前围绕着一座山有庐山管理局、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四家单位分割管理,管理面积分别占景区面积的33.8%、28.6%、33.1%和4.5%。“一山四治”的结果,就是涉山单位各管各块、政出多门。
据庐山垦殖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庐山的空间分化、资源分散现象比较严重,“山上山下”“山南山北”被分开了,而山顶仅有46平方公里的发展面积,游客是否达到承载极限,各管理方都无法把握。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并相应完成改名,把庐山山体管理划归一个行政区划,有望解决多头管理等问题。
长期关注此事的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说,其实此次改名与庐山设市紧密相关,而庐山设市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有了相关动议。此次调整前,各级政府做了大量调查工作,经过广泛调研后形成了这一意见。麻智辉认为,当地大多数老百姓都赞成改革,只是在怎么改的问题上有一些争议。
有网友表示:“我的家乡星子县,被庐山市取代。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星子人,对这个古老而又美丽、伴随我几十年的地名,充满了感情和依恋。消逝的地名,永恒的星子,热恋的故土。”
而网友“西铁男”则表示,“作为仍在家乡的星子人,在古代,庐山即是星子,星子即是庐山,改名变迁纵有不舍和感伤,但希望能带给星子新的发展机遇,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积极变化。”
再现千年播州 不只是算“经济账”
和庐山设市一样,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也于今年初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改设播州区,并对相关镇进行改名。
据一位从遵义县政府部门退休的干部介绍,至少在10年前,遵义市就有将遵义县“撤县设区”的想法,“当时准备把遵义区改为乌江区或南白区。”他说,遵义县撤县设区改名,也是当地百姓的一大心愿。
在当地考古专家看来,乌江只是贵阳与遵义两市之界,而且外地已有乌江作为地名,易重复;而“南白”原名“懒板凳”,意义不好,而且南白也从未作为县级建制名称用过,以这样的名字来命名新区,无法彰显遵义县的文化底蕴。
“播州一词有着近千年历史,具有丰富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刘永书介绍,唐朝贞观十三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播州之名,一直到明万历二十八年实行改土归流后才结束使用,播州这一地名前后存在了960多年。
刘永书说,2013年,他还向时任县委书记阐释过为何要以播州命名的历史渊源。无论从保护历史文化,还是从今天开发遵义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考虑,都应该从行政建制方面保留“播州”这一名称,进而发生了相关的改名。
地名更换非易事 多元价值需考量
遵义县县委书记黄国宏说,新的播州区将从以往的“单打独斗”融入遵义全市发展的“大合唱”舞台。改名工作严格遵照“约法三章”,在调整过程中节约行政成本,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
九江市不少干部认为,换个“马甲”确实不简单,但应该看长远。原庐山区变为九江市濂溪区等连环改名,是顺应整个区划调整的需要。九江市委书记杨伟东表示,这既是资源的整合、空间的拓展,也是品牌的叠加、动能的激发,希望做好“环庐山、大庐山、泛庐山”文章,实现“1+1>2”的效果。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刘军强认为,各地追求经济效益,利用区划调整改名来带动固然可行,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不能说改了名就是发展了。况且,地名更改要付出很高的行政成本。改名还会在民生领域带来许多新情况,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采取相应配套措施来应对,如以收益补民生,以民生促稳定,减少改名的负面影响。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也表示,公共政策决策需要考虑当前和长远两个维度,特别是像涉及行政区划调整以及相应的改名问题,政府决策应努力追求更加科学,多多吸取专家和群众意见,做到透明公开,最大限度获取群众的理解和认可,避免给群众留下“关起门来决策”的“拍脑袋”印象。
庐山 -人文圣山
特点就是有人在山上居住!
极个别的无聊者,为了自己的私利,妄想侵吞庐山的名号,早有欧阳泉华妄想将山上居民全部迁下山,今有星子小人自愿放弃其千年名号妄想膀庐山名号,作为庐山山上的实实在在居民,凭什么对此让步呢?
庐山是庐山人民的,庐山以其文化、自然双遗产矗立在世界上,这是山上居民的光荣,既然无聊人士成立了庐山市,庐山市就得以庐山为中心展开工作,山上的居民有着绝对优先话语权,否则敬请放弃膀庐山的名号!
看来的确穷疯了,癞蛤蟆学会打喷嚏了,我给你提一个好建议:收集好渔民的网绳,直接将你们吊上庐山,就挂在五老峰下面,这样能节约资金,留下的钱你们分赃吧!
环顾庐山周边,上庐山最短的路线在赛阳,其次好汉坡路线!从距离上说:庐山火车站距离庐山距离算最短,但是没有直达班线车辆,登山驴子都喜欢徒步经赛阳上山,九江市民因为不在乎时间长短,选择好汉坡路线徒步上山,为的是轻松锻炼身体;户外自虐型的野驴,多数为了某一种炫耀,会选择路程比较长的路线上庐山、诸如:慧远路、桃花源路线、甚至从秀峰穿越汉阳峰上庐山。
对于全国各地游客来说,他们来庐山一般都有时间计划的,多数都是火车到达庐山火车站,由于在最短的庐山火车站没有直达庐山山上的车,游客不得已只能选择动车转道九江火车站,之后从九江汽车站乘车直接上山;现在因为成立了庐山市,势必误导众多游客从庐山火车站乘汽车转道庐山市,等到下车之后才发觉完全搞错了,还得再汽车转车去九江市、乘汽车上山!
就算你所说‘30亿重塑古道 今后可从山南登庐山’,请问:上山需多长时间?花费多少钱?
庐山依旧还是原来的庐山,星子却再也不是原来的星子了,与其修古道,还不如赶紧直接修铁路,没有铁路支持,全世界的人照样不可能到星子小镇游玩。
不要以为膀了一个庐山名号,星子就能得到既得利益;世人都是精明的,千年星子名号---文化底蕴远高于庐山,你却随意丢弃了,目前又在大肆丢钱搞一些不着边际的项目,你觉得很自豪、对吧!你可知道此举会导致多少游客对你投以耻笑的表情,你以为还能将庐山很好的宣传下去么?
你无聊、无知,并不代表九江百万市民都跟你一样,全天下的人都明白,就是一个无聊、无耻的闹剧!
早点醒来吧!你若真是醒不来,请你来九江,我们送你进五医院住一阵,相信你就一定能醒来了!
靠山吃山,无非是谁有言语权,谁就可以吃的更多,仅此而已!
不想着开发庐山旅游文化,修建基础建设,改善服务质量,
一心想着独占,提高行政级别,如果没有好的服务,提到省级去,也怕无法消受。
妈的,让一群星子乡下人占了便宜
当年泰和县火车站改名称‘井冈山站’,幻想依托井冈山的知名度,提高整个泰和县经济,但由于泰和县去井冈山距离远得很、交通甚是不便,随着中国铁路进程飞速发展,真正的井冈山市也通上火车了,崭新的井冈山火车站闪亮登场,此刻的泰和县火车站不得不结束‘井冈山站’这一名称,一场齐天大闹剧彻底结束!
泰和县与井冈山市之间的关联、江西人都清楚,妄想借他人之名气来发展自己,本来就不可取!
如今的星子县不正如此心态么?千年星子名号---多么耀眼的光环、历史底蕴远高于庐山,竟然随便的任由极个别私利小人丢弃,难怪众人皆笑说星子县变成星子镇了。
不管星子人怎样思维,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人文圣山---庐山,指的是那一座有人在山上居住的仙山,是有着双重遗产的名山,与那所谓锅炉水冒充的温泉根本不是一家,山南之美在星子说的也只是庐山南面绝壁,游客上庐山游玩享受的是夏之清凉、冬之雪景,山上悠闲的生活方式,讲求的是交通便利,其他都应该是白说!
有人以为星子县抛弃千年‘星子’名号、膀上庐山字冠,就得到了升天翅膀,要知道您升上天之后的地方可是绝壁,落下将粉身碎骨、渣都不会剩,想自救的话、唯有你的家底--渔民网绳,把你绑在半空悬着,再下去就没有千年星子名号了,只有南康镇和星子镇等地方。
山,还是那一座住有万余山民的---庐山,上山旅游者依旧以山上为中心点的游玩方式,满意之后抬脚就上火车离开,跟山下南康镇、星子镇等没有半毛钱关联。